幼儿识字与阅读之间的联系 篇一
幼儿识字和阅读是紧密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幼儿识字是指幼儿通过学习掌握文字的形状、音、义等知识,从而能够辨认和书写文字。而阅读则是幼儿通过阅读书籍、故事、图片等文字和图像材料,获取信息、理解意思并进行思考的过程。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幼儿识字与阅读之间的联系。
首先,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幼儿识字是幼儿学习阅读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识字,幼儿才能够辨认和理解书中的文字。当幼儿学会识字之后,他们就能够在阅读时更加流畅地阅读文字,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力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阅读促进识字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阅读,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字和信息,扩大词汇量,丰富知识储备,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识字的能力。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巩固已经学过的识字知识,并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同时,阅读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更多的知识。
再次,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在识字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和运用文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这对于他们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通过识字和阅读,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字,幼儿还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
最后,识字和阅读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幼儿需要理解和思考文字的意义,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推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能够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综上所述,幼儿识字和阅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能够促进识字的进一步发展;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幼儿识字和阅读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和训练,帮助幼儿全面提高自己的识字和阅读能力。
幼儿识字与阅读之间的联系 篇三
幼儿识字与阅读
之间的联系人从出生起,便开始去适应环境,且进行着不懈的抗争,从无知到有知、从毫无经验到经验丰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就幼儿识字与阅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些简单讨论。
自从1952年中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不进行识字,不举行测验”以后,识字教育一直作为一个尘封的课题在幼儿园无人涉足,在较长的时间内,幼儿园里没有系统识字,小学生没有系统的阅读,这种宏观教育错位直接导致大部分的人走向社会后不会写文章。
随着现代社会幼教领域所涉及范围的不断拓展,人们开始以新的观念,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幼儿识字。我们知道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以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或帮助幼儿更好的阅读。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神经系统的网络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听、说、读、写各神经中枢在幼儿5岁时已趋于定型。从大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阅读神经中枢的发育先于说话神经中枢。
儿童识字的最佳时期是3-6岁,少儿阅读的.最佳时期是6-12岁,在3-6岁之间,所有正常的幼儿没有明显的努力,也不需要正式的帮助,就完成了对符号汉字的掌握。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提倡幼儿学英语,但是反对学母语,识汉字,这与过去的教育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以致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的学前阅读技能后,仍有很多人从各种角度来解释这句话,反对幼儿识字。
小学生要认识2000个汉字(一般要等到四年级时),才能比较流利的阅读不带拼音的书和报。阅读的最佳年龄是6岁开始,如果到11、12岁再来解决这一问题就为时已晚 。五六岁的孩子正是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他们很喜欢看书,但识字不多,这不仅大大阻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言发展,也会影响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进度和兴趣。各种阅读教育都应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这是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
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识字正名,为小学生大量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识字教育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固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幼儿毕竟和成人不同,他们根本不用像成人那样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等内部结构及其关系,而是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一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图形”来识记的,正确加以引导,让幼儿识字教育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最终为幼儿早期阅读提供基础,是每一位社会成员责无旁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