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第一课《不跟陌生人走》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陌生人,了解陌生人的危险性;
2. 掌握不跟陌生人走的正确做法;
3.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认识陌生人的定义和特征;
2. 学习不跟陌生人走的正确做法;
3. 角色扮演,模拟陌生人接近的情景。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绘本《小红帽》;
3. 角色扮演道具:帽子、面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展示绘本《小红帽》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
2. 引导幼儿讨论:小红帽为什么不应该跟陌生人走?
二、学习认识陌生人(10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向幼儿展示陌生人的照片,引导幼儿发现陌生人的特征。
2. 引导幼儿一起说出陌生人的定义:没有见过、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
三、学习不跟陌生人走(15分钟)
1. 教师向幼儿介绍不跟陌生人走的正确做法:不论对方说什么,不论对方是否有礼貌,都不要跟陌生人走。
2. 借助课件和绘本,向幼儿展示不跟陌生人走的例子,让幼儿进一步理解。
3. 教师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陌生人接近的情景,并引导幼儿演示正确的回应和行为。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
1. 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几条不跟陌生人走的规则,并以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制作海报。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图片中的人物是否是陌生人,并判断他们是否应该跟随。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遇到陌生人接近,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家园共育(5分钟)
1. 教师撰写家园共育信,向家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避免与陌生人接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陌生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正确做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幼儿积极参与,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在家园共育环节,通过与家长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和情景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小班安全第一课《不跟陌生人走》教案设计 篇三
幼儿园小班安全第一课《不跟陌生人走》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四张。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