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3-01-04 08:44: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篇一

标题:感悟生命的力量——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并与学生共同回忆一下橡树的特点和生命力。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文:你们有没有想过,橡树为什么能够成为生命的象征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目标:

1. 了解舒婷是中国现代女诗人的代表之一,了解《致橡树》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理解诗人通过橡树与恋人之间的比喻,表达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感悟。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爱情的理解和珍惜。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展示橡树的图片,与学生共同回忆橡树的特点和生命力。

(2)引入课文:你们有没有想过,橡树为什么能够成为生命的象征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Step 2:了解舒婷和《致橡树》

(1)介绍舒婷是中国现代女诗人的代表之一,简要介绍她的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

(2)让学生阅读《致橡树》,找出其中的比喻和意象,并讨论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Step 3: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运用

(1)引导学生分析《致橡树》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如韵律、押韵和修辞手法等。

(2)让学生思考这些结构和语言运用如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Step 4:深入探讨诗歌主题

(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橡树能够成为诗人表达爱情和生命的象征。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和观点。

Step 5:个人思考与表达

(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诗中的爱情和生命有什么感悟?你觉得橡树与爱情、生命之间有何联系?

(2)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与同桌分享。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命和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拓展延伸:

学生可进一步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如《乡愁》、《野菊花》等,深入了解舒婷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并进行比较研究。

评价方式:

1. 学生对舒婷和《致橡树》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诗歌主题的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篇二

标题:感悟爱情的力量——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表达爱情的音乐,让学生静心聆听,然后与学生分享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接着,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文:你们有没有想过,爱情为什么能够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和力量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目标:

1. 了解舒婷是中国现代女诗人的代表之一,了解《致橡树》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理解诗人通过橡树与恋人之间的比喻,表达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感悟。

3. 培养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珍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播放表达爱情的音乐,让学生静心聆听。

(2)与学生分享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力量和意义。

Step 2:了解舒婷和《致橡树》

(1)介绍舒婷是中国现代女诗人的代表之一,简要介绍她的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

(2)让学生阅读《致橡树》,找出其中的比喻和意象,并讨论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Step 3: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运用

(1)引导学生分析《致橡树》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如韵律、押韵和修辞手法等。

(2)让学生思考这些结构和语言运用如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Step 4:深入探讨诗歌主题

(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橡树能够成为诗人表达爱情和生命的象征。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和观点。

Step 5:个人思考与表达

(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诗中的爱情有什么感悟?你觉得爱情为什么能够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和力量?

(2)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与同桌分享。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拓展延伸:

学生可进一步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如《乡愁》、《野菊花》等,深入了解舒婷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并进行比较研究。

评价方式:

1. 学生对舒婷和《致橡树》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诗歌主题的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篇三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板书)是什么呢?

  4.解读第二层:

  (1)学生朗读。

  (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A.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明确: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七、教师总结:

  诗人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书)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的。

  八、联系实际谈感想:

  1.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2.教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九、作业:背诵全诗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的朦胧派诗人,带着他们被伤害后的怨愤和茫然,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沉思和对于追求的渴望,以奇异的形式构思成诗。舒婷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本课可先引导学生了解“朦胧派”诗歌的特点,在诗歌中体会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的使用,从意象身上探究作者对爱情的感悟。

  本课的重点,应是朗诵舒婷的诗歌,品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1)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

  (2)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朦胧诗。

  参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3)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作者简介。

  参考: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4)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

  参考: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高大雄伟,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2、课堂教学活动。

  《致橡树》

  (1)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2)诵读本诗,老师订正部分重点字读音。

  ①炫、藉、戟、雳、霭、岚、霓 (xuàn、jia、jǐ、lì、ǎi、lán、ní)

  ②威仪/仪容 攀援/攀登

  (3)请同学谈谈标题的含义。问题:①橡树是谁?②谁致橡树?③致(告诉)橡树什么?带着问题,再次诵读诗歌。

  参考:①橡树代指男性;②“木棉”(女性)致橡树;③告诉他自己的爱情观。

  (4)研读诗歌,讨论问题。

  讨论1:作者在诗歌中否认了那几种形象,它们分别代表现实中哪几种爱情?

  参考: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女性自身的价值;

  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厢情愿式,女性单方面的频频示爱,丧失女性的尊严;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奉献式,女性向男性单向、忘我的爱的奉献。

  讨论2:在否定上述几种意象时,作者运用了哪几个短语,试分析。

  参考:“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

  这几个刚性十足的短语强化了诗人对下面三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弃。从而突出了下文木棉与橡树的爱情模式。

  讨论3:作者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否定的爱情模式,那么,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参考:①在诗文“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中“近旁”二字表现了相爱的恋人关系,“树”、“站”二字则突出了在爱情中男女双方的平等,独立。

  ②在诗文“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中,明确的指出,理想中的爱情,男女双方应各有其自己的特点,且在心智和能力等方面相互匹配。

  ③在诗文“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指出,真正的爱情应该经的起人生的考验,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应该相互陪伴、相互支持,正如古诗所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总之,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二者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以此共同强健爱的纽带,使双方能够在漫长的岁月,终身相依,共度人生,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这种本真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

  讨论4: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像“木棉”和“橡树”这样的爱情,请举例并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开放性答题,意在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在别人的故事中,体会爱情的真正含义——相互独立、彼此尊重、不离不弃。

  (5)在探讨了部分问题之后,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再次诵读这首诗,再诵读中通过语气、语调的调整,读出作者否定哪些爱情观,而肯定那种爱情观。

  (6)主旨探究——在作者的爱情观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新、旧观念的冲撞,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参考:全诗表现出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女性争取尊严、独立和人生价值。诗人以诗为铁锤,决心砸碎就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

  (7)《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致橡树》以木棉和橡树这两种乔木为象征,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它们都是常绿的乔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点。一个又称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一个高大雄伟,乐于造福人类,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两树相傍,“站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既独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情观。

  诗人在诗中所否定的传统的爱情观,往往并非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于是双方自然成为主导和从属、依附和被依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样就失去了爱的本质。这种陈腐的观念,至今仍可见其影响和潜流。因此,诗人在《致橡树》中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首诗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引起文艺界重视的原因。

  《致橡树》的语言饱含着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这首诗的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首先,它的诗句排列大体整齐而有变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复。有些诗句是成双成对的,这不仅增强了语势,更有节奏感。两个“我如果爱你”,又引出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像”。“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不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不求严格对仗,却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其次,全诗从头至尾押一个韵,音节连贯绵长,一气呵成,蕴含着脉脉深情,又富于音乐美。

  总之,舒婷的诗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凝聚为形象,用精心描绘的细节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她大量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意象。这样利于表现当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很明显,她接受了一些欧美现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她特异的艺术风格。她虽然显露出可贵的诗的才华,还需要吸取更丰富的艺术营养,使之日臻成熟。

  (8)小结。

  《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在“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9)布置作业。

  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恨歌》、《诗经·氓》和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对爱情的评说。

  讨论、明确:

  ①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忠贞不渝。

  ②白居易《长恨歌》——“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比翼双飞、相依相存。 ③《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性对难男性的依附。 裴多菲《我愿是急流》——依靠与被依靠,慰藉与被慰藉的关系,男性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而女性是小鱼、小鸟、常青藤,往往温柔地依附男性,给爱人带去精神的慰藉。

  ④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山盟海誓,心心相印。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篇五

  一、谈话引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这三部曲怎么唱,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你想收获幸福吗?那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砚、价值观和爱情观吧!今天我们学习的《致橡树》,诗人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启迪。

  二、师生谈舒婷:

  师问:你了解舒婷吗?谈谈你了解的舒婷。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但基本上是教材192页注(1)的内容。

  师再问:除了脚注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有的说是朦胧诗人,有的说其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抽生朗诵全文,放录音《梁祝》。其他同学边听音乐,边听朗读,边划出诗中具体的物象,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领会这些具体事物与生活中的哪些人类似,它们有何特点。

  师点评:王琼同学的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真棒!从她的成功中,老师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前半部分,她吐出了积压在女性心头几千年的抑愤与不平,如决堤之江水,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后半部分读得缠绵悱恻,如潺潺流水,娓娓道出心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大家掌声鼓励)

  2、师问:诗人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含蓄地表情达意?

  生: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肯定一边板书)

  师:诗人对凌霄花是什么态度?凌霄花有什么特点?

  生:绝不学,鄙夷的态度。读的时候这三个字要重读;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完全依靠橡树。

  师: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师: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生: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师: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师: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

  生: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

  师: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

  生: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

  师:好!前半部分排山倒海般的贬斥与否定,为的是突出一句话,是哪一句?

  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师:好,你是树,我也必须是树,这说明了什么?

  生:平等、独立!

  师:好!请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

  生:(齐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师:这表现两人亲密到什么程度?

  生:互补、互助;相知、相依。

  师:找出两人有共同语言的句子。

  生:每一阵风过听懂我们的言语

  师:这说明他们的心怎样?

  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心有灵犀

  师:诗中表现男性美的句子是?

  生:你有你也像载;

  师:男性美在何处?

  生:阳刚之美,有棱有角,有个性

  师:女性之美在何处?

  生:我有我火炬。

  师:女性美有什么共性?

  生:温柔、柔情似水、阴柔的美,西施、黛玉一般的美。

  师:那些站在大街上叉着两手骂老娘的女人美不美?孙二娘呢?

  (生大笑)

  师:木棉和橡树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生:我们分担;我们共享。

  师:这说明他们怎样面对甘苦沉浮?

  生: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师:纵观全诗,诗人追求一种怎样的爱情观?

  生:相互独立、平等,又紧密结合、互相依存的新型爱情观。

  生:边听《梁祝》,边朗诵全诗,加深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对比阅读

  《我愿意是激流》,体会裴多菲追求的爱情观与舒婷有何不同。

  1、师:放轻音乐《春江花月夜》,多媒体展示裴诗《我愿意是激流》。

  生:边欣赏古筝曲,边诵读裴诗。

  2、抽生朗诵裴诗。

  3、抽问,本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与《致橡树》中的哪类相似?

  生:泉源、险峰和日光、春雨。

  五、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中学生早恋这一问题的看法,要实话实说,分析其表现及心理、危害等。题目自拟,800字左右(课外完成);也可以以《如果我爱你》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文体不限,勾勒一下你所憧憬的伟大的爱情。

  1、学生自由讨论。(五分钟左右)

  2、抽生谈感想及其构思。

  3、课外练笔,进行思想教育。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和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比翼双飞,是“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那么,当代女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2、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3、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意象: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意象:“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3、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4、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课后作业:

  听庞龙歌曲《两只蝴蝶》,感受这首歌曲所描绘的爱情画面,你有说明样的感触?用不少于500字的小文章书写你的感受。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