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黄河颂》教案设计(通用3篇)

时间:2012-02-05 04:44: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一《黄河颂》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一:黄河的起源与流经区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起源和流经的区域。

2. 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黄河的起源

2. 黄河的流经区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黄河的名字,让学生回忆并描述他们对黄河的印象,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探究黄河的起源(15分钟)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黄河的起源,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形成原因和特点。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黄河的起源是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并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省份。

3. 探究黄河的流经区域(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地图,了解黄河流经的各个省份和主要城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黄河流经的区域进行介绍,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等。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

5. 拓展活动(10分钟)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黄河流经区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可以通过亲自去那个地方旅行,采访当地居民,拍摄照片等方式,形成一个小报告或展示。

6.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意义。

教案设计二:黄河的历史文化与文学作品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2. 了解黄河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黄河的历史文化

2. 黄河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历史文化视频,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

2. 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15分钟)

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黄河的历史文化,包括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黄河水灾的影响和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等。学生可以观看图片和视频,听老师讲解,并回答问题。

3. 黄河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2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黄河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包括《黄河颂》等著名作品。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的诗歌和散文,分析作品中对黄河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4. 分析文学作品(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他们选择的文学作品,分析作者对黄河的描写和表达的意义。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拓展活动(10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创作。他们可以写一篇短文、创作一幅画或录制一段视频,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想象。

6.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在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鼓励学生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

以上是初一《黄河颂》教案设计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黄河的起源与流经区域以及黄河的历史文化与文学作品。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重要性以及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并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黄河的魅力。

初一《黄河颂》教案设计 篇三

初一《黄河颂》教案设计

  【导语】:通过自主学习黄河颂,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下面是小编为您提供“黄河颂”教案,欢迎阅读与分享。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概述: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目标: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情分析

  1、学生13—15岁,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生字词自学就可解决;

  3、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来篇现代诗歌,但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

  4、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对于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那段历史,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这对于理解诗歌情感有很大障碍,准备的.视频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黄河颂》配乐朗诵)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大家读的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序曲

  师: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师: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师问:请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昨天老师把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本收上来看了一下,在大家的提的疑问中老师归纳出了2条,在大家在老师前面讲课的基础上自行解决。小组交流问题(课件出示)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六:作业布置

  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我好像看到一幅图画,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的

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这是他们在暴风骤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胜利的彼岸。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朗诵词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生答:拟人。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生答:望。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生拿出预习本,自由回答。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生答:伟大坚强

  四人小组讨论。

  要求:

  (1)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

  (2)将小组意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例:“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的诗风格与之不同,显得委婉含蓄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 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初一《黄河颂》教案设计(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