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高矮的概念——启发幼儿对比和测量能力
引言: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对比和测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比高矮”这个主题,既能激发幼儿对身高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学习和运用比较和测量的概念。本篇教案将介绍一堂适合中班幼儿的数学课,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幼儿探索身高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对比和测量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比能力;
2. 通过比较和测量的活动,让幼儿了解高矮的概念;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每个学生一把尺子;
2. 卡片或图片,上面画有不同高度的人物形象;
3. 足够的椅子或脚凳。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活动(5分钟)
老师出示卡片或图片,上面画有不同高度的人物形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他们的高矮。
步骤二:游戏探索(15分钟)
1. 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把尺子。
2. 老师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卡片,让小组中的一位学生拿着尺子,测量出这个人的身高。
3.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尺子上的刻度,猜测这个人的身高,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猜测。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15分钟)
1. 老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测结果,并帮助他们理解测量身高的方法和技巧。
2. 老师与幼儿一起比较和总结各组的猜测结果,让幼儿发现不同人的身高可以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步骤四:游戏延伸(15分钟)
1. 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分别测量教室中不同物品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2. 幼儿利用尺子测量教室中的椅子、脚凳等物品的高度,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步骤五:巩固练习(10分钟)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画有不同高度的人物形象,要求幼儿根据图片上的比例关系,画出其他人物的身高。
2. 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利用尺子画出其他人物的身高。
结语: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幼儿们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探索了高矮的概念,培养了对比和测量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幼儿们不仅掌握了测量身高的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望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身高测量游戏——激发幼儿对比和测量兴趣
引言: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对比和测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比高矮”这个主题,既能激发幼儿对身高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学习和运用比较和测量的概念。本篇教案将介绍一堂适合中班幼儿的数学课,通过身高测量游戏,帮助幼儿探索身高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对比和测量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比能力;
2. 通过比较和测量的活动,让幼儿了解高矮的概念;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足够数量的卡片或图片,上面画有不同高度的人物形象;
2. 足够数量的椅子或脚凳。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活动(5分钟)
老师出示卡片或图片,上面画有不同高度的人物形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他们的高矮。
步骤二:游戏探索(15分钟)
1. 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张卡片或图片。
2. 老师给出一个人物形象,让小组中的一位学生拿着卡片或图片,找到教室中与之相近高度的物品,并将卡片或图片放在物品旁边。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15分钟)
1. 老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物品,并帮助他们理解比较身高的方法和技巧。
2. 老师与幼儿一起比较和总结各组找到的物品,让幼儿发现不同人的身高可以通过不同物品来比较。
步骤四:游戏延伸(15分钟)
1. 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找到教室中不同高度的物品,并用卡片或图片进行比较和测量。
2. 幼儿利用卡片或图片,找到教室中的椅子、脚凳等物品,并将卡片或图片放在物品旁边进行比较。
步骤五:巩固练习(10分钟)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画有不同高度的人物形象,要求幼儿根据图片上的比例关系,画出其他人物的身高。
2. 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利用卡片或图片画出其他人物的身高。
结语: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幼儿们通过身高测量游戏,探索了高矮的概念,培养了对比和测量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幼儿们不仅掌握了比较身高的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望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正
确方法,并能用三个或更多的物体比较高矮。
2、能认真地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P11,
2、三个不同高度的帽子。
3、一个大方块。
活动过程
1、玩比高矮的游戏。
(1)、两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我让她们都站在这平平的地面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比较。
"又来一个小朋友,我也让他站在这平平的的地面上,并站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小朋友。看看她比哪个小朋友高?比哪个小朋友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3)请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大方块上,与其他两个小朋友比一比,现在谁高谁矮。
(4)请幼儿认真观察、思考:谁最高?谁最矮?为什么?想一想比高矮,怎样比最公平?
2、再次尝试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幼儿自己练习比高矮,并按高到矮(或矮到高)顺序排队。
3、再请三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戴着高矮不同的帽子,请其他的小朋友比一比,说一说哪顶帽子高,哪顶帽子矮,怎么比?
(1)请小朋友将帽子摘下来,放在桌子上比一比。
(2)与小朋友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相比较的物体必须都放在同一个面上,也就是说都在桌面上或都在地面上,而且这些地方一定要是平的。
4、做练习《我的数学》P11,比一比谁戴的帽子高,谁的帽子矮。在高帽子上打勾,矮帽子上画小三角形。后讲评幼儿做练习的情况。
5、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比别人高呀?那我们要怎么做呢?(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少吃零食,多运动,才长得高。)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小百科:高度首先是个物理空间的概念,作为物理空间概念的“高度”含意比较简单,是指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
《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的:
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比高矮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同样大小的红色、绿色大长方体积木各一块,两张小鸡和小鸭图片,一把贴绒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红色、绿色的小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个,套管、盘子各一个。(盘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钉)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与同伴比高矮
幼儿两两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师比),讲出谁高、谁矮或两个人一样高。自由交换伙伴再比,可多次进行。(教师: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积木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长方体大积木各一块,变换摆放方法,让幼儿观察比较:两块积木平放――一样高;红积木竖起来,绿积木平放――红高绿矮;红积木平放,绿积木竖起来――红矮绿高。教师拿掉红积木,问:绿积木是高还是矮?(幼儿无法比)由此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分组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1.让幼儿用同样方法将相同数量的小长方体积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师问:你们谁搭得高,谁搭得矮?幼儿:一样高)
2.让幼儿将相同数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钉盘上,相互比高矮。(教师:看看谁插得高,谁插得矮?幼儿:一样高)
3.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
4.请幼儿把6块红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再把5块绿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师:哪个高,哪个矮?幼儿: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高。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矮呢?幼儿:拿走两块红圆柱体积木,或加上两块绿圆柱体积木就行了)
演示游戏:
教师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戏。(教师用小鸡的口吻说我小鸡高,你小鸭矮。教师然后又用小鸭的口吻说:不,我小鸭高,你小鸡矮)
教师请幼儿判断一下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幼儿可能回答一样高,因为它们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从头部看是一样高的)
教师揭去遮盖的布,幼儿看到小鸡站在小椅子上,小鸭站在地上。再请他们想一想,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教师可边说边把小鸡从椅子上取下来与小鸭比,使幼儿懂得比高矮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动:
教师让幼儿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如,让幼儿比过后说,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教师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 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 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 红、黄、蓝三块积木。
4、 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 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 探究活动 ① 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 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 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 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 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 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 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评析:
本次 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尽量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活动。
《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2.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活动准备:
1.教师熟悉故事《长颈鹿和山羊》。
2.高矮不同的长颈鹿图片三张,山羊图片一张。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小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1.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自然引出高矮的概念。
(1)出示山羊和长颈鹿图片。教师一手拿着山羊图片一手拿着长颈鹿的图片说:"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幼儿分别与山羊和长颈鹿打招呼。教师边表演边说:"可是,山羊和长颈鹿怎么都不说话呢?它们两个怎么了?闹矛盾了?为什么呢?"(2)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
提问:"说一说山羊和长颈鹿为什么不开心呢?他们两个这样做对吗?他们应该怎么做?"(3)教师小结:原来山羊和长颈鹿不开心是因为高矮的问题,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方便,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能嘲笑别人。
2.学习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1)教师:长颈鹿改掉了矮嘲笑别人的坏习惯,别的长颈鹿也愿意和它交朋友。(出示另外两张长颈鹿的图片)他们三个是好朋友,三个好朋友也是有高有矮的,我们来帮它们比一比吧!
(2)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大家说说比较高矮的方法。
(4)教师边演示边强调三个长颈鹿比较高矮的方法:让三只长颈鹿脚对齐,站在同一个平面上,先找出最高的那个,然后再将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这样我们就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帮它们排好队了。
(5)讨论:还可以怎么来排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从矮到高的`排序。)
(6)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我们要把物体放在同一起点上,可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3.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并按一定的顺序排队。
(1)教师:你们想和长颈鹿一样也来比一比吗?
(2)教师请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排队比高矮,并说一说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还能怎么排。
(3)重复游戏,请幼儿换朋友,三人一组重新组合。
4.巩固练习,强化对高矮的认识。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交待操作方法,请幼儿按要求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
(3)请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操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引导幼儿把图书角的图书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周围物品的高矮。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