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 篇一
教案名称:《背影》情感教育课堂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背影》的内容和主题,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的能力;
3.通过与《背影》的情感互动,促进学生的情感成长。
二、教学重点:
1.《背影》的情感内涵;
2.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母亲和孩子背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背影的思考和情感联想。
2.情感体验(15分钟)
播放一段背景音乐,要求学生面对面坐成一对,用手轻轻触摸对方的背影,感受与被感受的情感变化。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情感诵读(15分钟)
分组进行情感诵读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或诗歌与背影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朗读,要求学生用声音表达出其中的情感。
4.情感理解(15分钟)
播放《背影》的动画片段,让学生观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故事中的背影给你什么感觉?
b.你能从背影中看出父亲和儿子的情感吗?
c.你是否有类似的亲情经历?
5.情感表达(15分钟)
要求学生以自己的亲情经历为素材,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和情感。
6.情感分享(15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情感作品,并进行欣赏和交流。
7.情感回顾(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种情感成长延续到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情感诵读、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等环节中得到了全面的情感培养。学生通过与《背影》的情感互动,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故事的情感内涵,还能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分享,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本节课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成长和亲情关怀,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 篇二
教案名称:《背影》的家庭教育探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背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2.探究故事中父亲和儿子的亲情关系;
3.反思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背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2.父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背影的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张图片所传达的情感。
2.情感阅读(20分钟)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背影》的文章,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a.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b.故事中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如何?
c.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要做出那样的选择?
3.情感讨论(2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你曾经有过类似的家庭经历吗?
b.你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
c.你是否认同父亲的行为?为什么?
4.情感写作(20分钟)
要求学生以自己的亲情经历为素材,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情感。
5.情感分享(15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情感作品,并进行欣赏和交流。
6.情感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回答以下问题:
a.通过学习《背影》,你对家庭教育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思考?
b.你觉得父母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c.你将如何对待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系?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情感阅读、情感讨论和情感写作等环节中,深入了解了《背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并对父子关系和家庭教育进行了探究和反思。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情经历和对《背影》的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同时,学生还通过情感分享和反思,进一步加深了对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这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 篇三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以下是cnfla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抒发的父子间看似平淡实为深切的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抓住某一特定情景展开内容的写法。
教学难点 :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文:
同学们,有谁知道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师生共同朗诵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赞颂的是谁?(它是歌颂母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的诗和歌都是咏赞母亲的,说明母亲的确伟大。然而,父亲伟不伟大呢?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吗?今天,我们来感受一篇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打投影片)
差使(chāi) 交卸(xiè ) 奔丧(sāng) 游逛(gung)
踌躇(chu ch’) 栅栏(zhà ) 蹒跚 (pn shn) 琐屑(suǒ xiè)
2、由学生自由上台写出其它的生字词,集体讨论解决。
3、简介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父亲说过的五句话。
1、由生活导入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个人的话语多些呢?父亲一般沉稳少言。朱自清的父亲也一样。大家找找看,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用直线划出来。(以快速阅读抓文章重要信息为突破口,分组讨论。)
2、提问:父亲说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提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重点词:“死、交卸、祸不单行、狼藉、变卖典质、亏空、丧事、惨淡、赋闲”等)
提问:这些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均压在父亲身上,但他对儿子说的话是忧伤的吗?
(读“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句,体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宽厚豁达。)
3、父亲的第二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他们”是单指茶房那一类人,包括了其他任何人,表达父亲情感的细腻的一面。)
提问:儿子远行,父亲开始决定送还是不送?
(先不送后又送。)
提问:父亲为什么送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哪一侧面的爱呢?
(“忙、不送、嘱茶房甚仔细、不放心、颇躇踌”。抓住“躇踌”一词,反复悟解,联系前文背景介绍,体会父爱的深沉而细腻。)
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三句话,并体会所含的意思。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进去吧,里边没人。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课文哪两个地方实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着重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一处?把“背影”的内容划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
提问: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肖像和行动描写,重点写衣着和动作。)
4、父亲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全是黑色的。)
提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如:①父亲在守孝期间,体现了父亲的孝顺。②和“肥胖”的身子构成一致,更显得压抑沉闷,有助于对“背影”的理解。③父亲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黑色突出这一性格特征。)
5、父亲过铁道时的行动描写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词句,并加以体会。
(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缩、微倾;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行动的困难、艰难。)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各抒已见,互相补充。)
6、集体诵读这些句子,注意语调、语速、语气。
7、第一处和第四处写“背影”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点题,第四处照应,前后一体。)
8、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四、精读课文,捕捉作者的情感特点:
1: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找出文中几次写“流泪”的句子。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c: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2、文中哪两处地方用了“聪明”一词?文中“聪明过分”“太聪明”两个短语的含义是什么?
(一处:在父亲与脚夫讨价还价时,我觉得掉面子,说“聪明过分”是深深的自责,是嘲弄自己“少年不识愁滋味”。二处:对父亲嘱咐茶房后,自责“太聪明”了,较前句内疚更甚。)
3、本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前后讨论,互相启发,尽量统一答案)
(褒义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表明“我”自作聪明,这不聪明,主要是突出“我”对父亲所做的事情不理解。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疼爱,为后边写“背影”作铺垫。)
4、紧抓文末一句感叹,把握全文情感线索,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拓展迁移:
1、上面我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分析,大家是否有这种体会:同样是通过极平凡的小事来写人,我们往往写得十分乏味,而《背影》却写得深切感人。这是为什么呢?现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写散文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善于选择表现角度。本文表现角度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1、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本文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2、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全文的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儿子对父亲一生的零星印象,以及百感交集的思绪都聚会拢来了,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2、将全班同学分为“颂父组”与“颂母组”,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父亲或母亲令人可敬的生活事例,以“我说父亲(母亲)好”为主题开展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