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彩色心情 篇一
在中班阶段,孩子们已经开始对颜色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他们能够辨别出一些基本的颜色,并且对于用颜色表达情感也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本次美术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颜色的表达方式,并且通过画画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不同的颜色,并能够准确地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2.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或蜡笔。
2. 白纸和彩色纸。
3. 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如水果、玩具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颜色,让他们说出不同颜色的名称,并和他们一起玩一个颜色分类的游戏。例如,将不同颜色的卡片分别贴在墙上,让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提问,将相应颜色的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2. 介绍活动主题:告诉孩子们今天的主题是“彩色心情”,并解释颜色与情感之间的联系。例如,红色可以代表愤怒或兴奋,蓝色可以代表平静或悲伤等。
3. 示范活动:老师可以先画一幅简单的画,然后向孩子们解释自己选择了哪些颜色,并且解释这些颜色代表的情感。例如,用红色画一颗大大的心,代表自己的开心和激动。
4. 孩子们的创作:将彩色纸和彩色铅笔或蜡笔分发给孩子们,并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画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同时,鼓励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
5. 展示和分享: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画画的过程和心情。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画画时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和认识不同的颜色,还能够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同时,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也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班美术教案:彩色心情 篇二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颜色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孩子们在中班阶段已经开始对颜色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他们能够辨别出一些基本的颜色,并且对于用颜色表达情感也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本次美术教案以“彩色心情”为主题,旨在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颜色的表达方式,并且通过画画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本次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认识不同的颜色,并能够准确地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2.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准备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或蜡笔、白纸和彩色纸,以及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如水果、玩具等。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 导入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之前学习的颜色,让他们说出不同颜色的名称,并和他们一起玩一个颜色分类的游戏,提高他们对颜色的辨识能力。
2. 介绍活动主题:告诉孩子们今天的主题是“彩色心情”,并解释颜色与情感之间的联系。例如,红色可以代表愤怒或兴奋,蓝色可以代表平静或悲伤等。
3. 示范活动:老师可以先画一幅简单的画,然后向孩子们解释自己选择了哪些颜色,并且解释这些颜色代表的情感。例如,用红色画一颗大大的心,代表自己的开心和激动。
4. 孩子们的创作:将彩色纸和彩色铅笔或蜡笔分发给孩子们,并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画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同时,鼓励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
5. 展示和分享: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画画的过程和心情。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画画时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和认识不同的颜色,还能够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同时,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也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班美术教案:彩色心情 篇三
中班美术教案:彩色心情
案例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整合型的艺术教育。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班的孩子们正处于中班时期,他们喜欢绘画,已拥有一定的技能,但在绘画中缺少想象和创造力,中班期又正是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时期,而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是综合的,因此在设计之前,我就将活动定位于艺术整合型的活动。活动内容来源取自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俗话说:“孩子的脸,三月的天。”孩子的心情与天气一样,经常在变化,而孩子的心灵又是非常纯洁的,心情的起伏都表现在脸上,因此心情与表情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心情都会带来不同的表情变化。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心情体验,把自身的感受提升为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色彩、构图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并从而发掘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案例描述
一、谈话引出课题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最期盼的当然是去户外玩耍,教师说:“今天天气真好,你们最想去干什么?”幼儿1说:“我想去草地上玩滑梯。”幼儿2说:“我想去爬山。”幼儿3说:“我想去花港观鱼看大鱼。”幼儿4说:“我想和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接着说:“小动物想去春游,你们看。”
二、课件演示,引导幼儿体会心情与表情和色彩的关系
1、感觉心情与表情的关系教师请幼儿观看课件《春游》,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小动物们每一次心情变化时,脸上的表情都会变。它们出发去春游时,心情怎样?表情又是怎样的?”幼儿1说:“他们出发时,心里很开心,脸上是笑咪咪的。”幼儿2说:“他们开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幼儿3说:“他们的嘴巴笑眯眯的,象小船。”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都表示赞同,并请一名幼儿上来在空白脸谱上描绘开心的表情。教师接着问:“小狗见小熊说是他拿的帽子,心情怎样?表情又怎样?”幼儿1说:“小狗生气了。”幼儿2说:“小狗的眉毛都竖起来了。”幼儿3说:“小狗嘴巴翘起来了。”教师肯定幼儿的说法,并请幼儿来模仿一下生气的表情,用感官来体会,同样第二次请幼儿上来描绘生气的脸谱。在幼儿描绘后,教师简单地小结开心和生气的表情中五官的`变化。
2、
感觉心情与色彩的关系教师第二次请幼儿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心情与色彩的关系。教师问:“小动物心情变化时,除了表情会变,还有什么也会变?”一开始,幼儿们并没有观察到色彩的变化,于是教师利用课件,在课件的暗示下,幼儿1说:“小狗生气的时候脸都绿了。”教师马上惊喜的给予表扬,这激起了其他幼儿的观察欲望,幼儿2说:“小动物出发时心里都很开心,脸上是粉红的。”幼儿3说:“小熊发现帽子没了,心里很难过,脸就变得灰灰的。”幼儿4说:“小熊发现错怪了小狗时,很难为情,羞的脸都红了。”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又说:“你们的心情有颜色吗?”由于前面的铺垫,这次幼儿的回答比较积极,幼儿1说:“我觉得开心的时候是金黄色的,象太阳一样。”幼儿2说:“我难过的时候,心情是灰色的。”幼儿3说:“我生气的时候是黑色的,还会哭呢。”幼儿4说:“我笑的时候心情是红色的,我觉得红色最漂亮了。”教师一一表示赞同。三、幼儿创作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彩纸,并画上相应的表情,制成心情卡。教师说:“小朋友在做心情卡的时候,要先确定自己的心情,再选好颜色,画上相应的表情脸谱,画表情的时候可以互相当模特,也可以照着镜子画。”在欢快的轻音乐伴奏下,幼儿创作出了一张张色彩、表情各异的脸谱。
四、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心情卡教师首先鼓励幼儿互相交流。片刻后,选取其中的部分作品,请幼儿猜想作品后的心情故事。由于不可能每个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教师把幼儿制作的心情卡展示在班里的心情角里,鼓励幼儿以后每天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宣泄在这里。
案例反思
本活动属于感觉*表达*表现艺术领域,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通过不同的心情体验,引导幼儿观察五官变化并画出相应的表情。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情、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
3、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欲望。活动中,教学设计与实际活动基本符合。
对照《纲要》,反思我的教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发展创造性。
1、积累经验,激发创新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活动前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尽可能地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玩游戏《照镜子》,让幼儿互相面对面模仿表情,感知不同表情带来的五官变化;语言活动《色彩谣》了解生活中各种颜色的不同意义。课前准备的充分使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无比的热情,还激发了幼儿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2、设置阶梯,引导创新幼儿的知识技能水平与其的身心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次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的前进既是上一步的发展,又是下一步的准备,为此我们必须要由易到难。在设计活动时,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体会不同心情与表情及色彩的关系上。心情与表情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幼儿对不同表情所带来的五官变化掌握地较好,在此基础上来感觉心情与色彩的关系,这是个难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在教具的准备上我动了脑筋,设计制作了故事《春游》的课件,从故事中小动物脸色的变化,引导幼儿联想到自己心情的颜色,幼儿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略微引导下,很快就联想到高兴——红色、粉红、黄色、兰色;生气、激动——深绿色、咖啡色、大红色、橙色;伤心——灰色、黑色、紫色、深蓝色等。在体验的过程中,幼儿实际上已经在感知色彩的类别。
3、巧用策略,学会创新在示范的环节上,我也尝试采用创新方法,传统的美术教学运用范例统一图像,运用教师单向的示范与讲解来阻止矛盾冲突,要求幼儿服从划一的步骤与方法,这种看似既省时又简捷的方法,似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不但抑制幼儿的创造性的发展,而且会使幼儿形成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作品看上去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在活动中,我请幼儿自己示范画表情,效果出人意料,原来我准备幼儿示范后,我还要进行加工,可事实上,幼儿示范的脸谱非常有童趣,瞧,开心的时候,眼睛鼻子似乎在跳舞;生气的时候,眉毛有高有低,似乎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性非常高,在制作心情卡的时候,大部分幼儿都画出了四、五种不同的表情,还配上相应的彩纸,互相交流时,许多幼儿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了心情故事,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改进建议《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追问或转问,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发展扩散性思维。但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追问还不够及时和灵活,如教师问:“小狗见小熊说是他拿的帽子,心情怎样?表情又怎样?”幼儿1说:“小狗生气了。”
幼儿2说:“小狗的眉毛都竖起来了。”幼儿3说:“小狗嘴巴翘起来了。”我应马上接问:“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生气了?”失去了让幼儿进一步仔细观察的良机,创造性引导还不够,表情不是千篇一律的,五官应该还有其他变化。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没有考虑周全,个别彩纸的色彩还不够有针对性,如紫色彩纸色彩太亮,给人的感觉不够压抑。活动延伸:可开展“尝味道、画表情、找色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