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大树》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一棵大树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和记录任务。
教学内容:
1. 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过程,包括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
2. 绘制一棵大树的草图,并描述它的外貌特征;
3. 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入一棵大树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大树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一棵大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等部分,让他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3. 绘制草图并描述: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一棵大树的草图,并在图下方描述它的外貌特征,如树皮的纹理、树枝的分布等。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棵大树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形成一份小组报告。
5. 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观察和记录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6. 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观察一棵大树的经验和体会,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评估:
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绘图和描述:评估学生的绘画和描述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整理能力。
教学资源:
1. 大树的图片或实地观察的机会;
2. 绘图纸、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分组观察和记录的表格或笔记本。
教学延伸:
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不同类型的树木,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大树的生态功能,如制造氧气、净化空气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和描述能力。这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棵大树》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一棵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通过讲述一棵大树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故事讲述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一棵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变化;
2. 讲述一棵大树的故事,包括它的生长环境、与其他生物的互动等;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树的想象和创造,鼓励他们编写自己的大树故事。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棵大树的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大树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介绍一棵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变化:让学生了解一棵大树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它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3. 讲述一棵大树的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一棵大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它的生长环境、与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可以结合图片、音乐或道具等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4. 学生分享和创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树的想象和创造,鼓励他们编写自己的大树故事,并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进行故事分享和评选。
5. 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大树故事的经验和体会,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树故事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的故事创作:评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大树故事的描述和讲述能力。
教学资源:
1. 大树的图片或实地观察的机会;
2. 故事书籍或故事卡片;
3. 学生的故事创作作品。
教学延伸:
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大树和与之互动的其他生物,加深对大树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2.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索,观察和记录大自然中的树木和植物。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通过讲述一棵大树的故事,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一棵大树》教案 篇三
教学分析:
本课讲述了一个男孩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地向大树提出不同要求,直到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
大树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们天天能看见、接触的,但孩子们与大树能发生什么事呢?我估计孩子们也没有仔细、认真地观察、记录。懂得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
2.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段落进行品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孤独 需要 抱歉 锯刀
爽快 无私 颤抖 欣慰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小黑板)
① 男孩子与大树有几次会面?
② 男孩子与大树的每次会面的情景是怎样的?
③ 大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④ 怎样去朗读?
⑤ 大树、男孩子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讨论,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出示幻灯片)板书如下:
4.一棵大树
会面 男孩 年龄 大树 大树的心情
第一次 要钱 少年 采果子卖钱 孤独 幸福
第二次 要屋子 成年 砍树枝做屋子 高兴
第三次 要船 成年 锯下树干做船 兴奋 欣慰 难过
第四次 需要休息 老年 坐在老树墩了 抱歉 爽快
男孩子不断索取,后有悔意 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奉献爱心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像大树这样的人吗?请你说一说。
你觉得大树这样无私的奉献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2.活动: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让我们倾听了一个动人故事,感受了“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让我们明白了,在被爱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同学们好好总结总结吧!
《一棵大树》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具CAI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听写词语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的增大分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交流,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l)_(少年)男孩与大树的第一次会面:
当“孤独”的大树看到小男孩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当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开后,大树感到很“幸福”,这种幸福源于大树对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只要心爱的朋友高兴了,他就会感到“幸福”。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注意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及得知男孩面临困扰时的怜爱。
(2).(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二次会面:
当“悲伤”的大树见到男孩后,“高兴得颤抖起来”,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因为男孩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了,此时的他依然希望能让男孩“快活快活”,为此他舍弃了自己的树枝,只要心爱的朋友满意了,他就会感到“高兴”。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体会大树见到男孩时的激动,以及能奉献己的树枝,让男孩“满意”的高兴。
(3).(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三次会面:
这一次的会面离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树却仍很“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大树对男孩深深的爱与思念。此时的他已经只剩下树干了,他不知自己还能带给男孩怎样的快乐,因而只是“轻轻地”发出邀请,他曾经被男孩拒绝过两次了,他内心深处害怕遭受男孩的再次拒绝。当他得知男孩的愿望后,为了让男孩“快乐”,又毫不犹豫地献己的树干。看到男孩的离开,大树既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又为男孩只顾自己,不顾大树的孤独而“难过”。此时的大树,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想跟男孩说,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练笔。
此时大树的语气已不如开始那样自信、愉悦,而男孩经历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伤感、失望,在朗读时要注意表现他们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与大树的第四次会面:
这次的会面中大树总是在诉说“抱歉”,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再也不能为“男孩”带来“快乐”了,当“男孩”说己的想法后,他“爽快”地邀请男孩坐下休息,大树的一片爱心在“爽快”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分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段:
(1)“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进行理解,课文中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树说:“我没有……”,他说:“我……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六个句子连续说出来,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主要意图,又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大树因自己一无所有而担心不能再次“给予”的不安;“男孩”因年纪大了而身心疲惫。
(2)“他坐在树墩上,……他仿佛……看见了树下一个快乐的孩子……”
与文章开头“男孩爱这棵大树,树感到很快乐”相呼应。是男孩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忆。从“轻轻地抚摸、仿佛看见”这些词,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心中生出丝丝悔意,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仅仅是大树本身,更是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最后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他仿佛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四)升华,加深认识
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而长大后的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见面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补充:一棵——的大树,或是另起一个标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懂得感恩图报。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文章在奉献与索取、爱与被爱之间,留给读者很深远的遐想空间。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以下活动:
1.讨论:在生活中,谁最像这棵“大树”?(当学生说到父母、大自然时,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人该如何相处。
2.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给过我们帮助?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可以采取写、画、说、做等形式。)
《一棵大树》教案 篇五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主角“大灰狼”让给阳阳演,自己只演一棵作为布景的大树,而且演得十分认真,受到大家的称赞。课文配有两幅体现阿海“让主角”、“认真表演大树”的插图,学生通过学文、看图,领悟做事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做事只要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受朗读的快乐,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重点难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
【课前准备】
老师:教学挂图。
学生:阅读“小红帽”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红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吗?
2?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排练“小红帽”这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多拼读几遍。
2?小组长带领组员认读画出来的生字、生词。
3?请自愿当小老师的学生提醒大家应注意哪些生字的读音,并带领大家读。
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谁演大树,演得怎样?(板书:阿海演大树,演得很认真。)
2?“小红帽”里最精彩的角色是“小红帽”“大灰狼”,为什么阿海却要去演大树?请同桌讨论,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3?观察图(一)找出哪位同学是阿海,他在干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4?你喜欢阿海吗?你能说句赞美阿海的话吗?(善良)请喜欢阿海的同学一起读出第一、二自然段。
5?阿海是怎样演大树的?找出描写阿海表演的句子读一读。愿意表演的同学站起来演一演。
6?观察图(二),阿海表演得多认真,演出结束时同学们都为他拍手,为他喝彩,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7?小组讨论:阿海演的大树只是故事中的布景,为什么同学们却为他喝彩?假如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写阿海演大树演得怎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再读感悟
1?选读:选择文中描写阿海的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2?赛读:男女同学分段轮读,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合作识字
1?复习要求认识的字,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忆生字。
2?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比较课后练习田字格中的生字,老师指导书写:“左、右、布”结构相同,但字的间架结构不同。“真”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还”的笔顺是由内到外。(2)学生进行描红书写,老师巡视点评。
四、积累词语
1?给生字组词,把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从课文中挑选出喜欢的词语,并用它说句子。
五、拓展延伸
课后找自己的好伙伴演一演“小红帽”这个故事,评一评谁演得最好。
《一棵大树》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11个新部首“走之儿”;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A、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B、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二、内容分析:
《演一棵大树》是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讲了是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主角“大灰狼”让给阳阳演,自己只演一棵作为布景的大树,而且演得十分认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做任何事都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三、学生分析:
通过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能借助拼音进行阅读课文了,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也相对提高了,但在交流和评价能力等方面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须多锻炼。
四、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特点,将本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相机出示“小红帽”等词语卡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认读。)
2.生字的识记(注意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认字的规律,学会认记新的生字。)
3.生字的巩固(利用“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来巩固识记生字)
4.写字指导
(三)朗读指导
1.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自读两遍以上,做到读通顺,读准确。
2.对于文中旬式较长且含义深刻的句子,老师要有重点地进行范读、领读或引读。
(四)感悟、理解
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老师要抓住文中“赢直地站”“手举着”“轻轻地摇摆”等写阿海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五)实践活动
老师可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司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并说说为什么?
教与学的过程: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1.师:喜欢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吗?(生齐:听说过)你们还记得故事中都有哪些角色吗?
生:有小红帽、大灰狼、奶奶……
师:看来大家都有去读这些课外书,真棒!
2.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认读生字“演”。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如:读半边“帽”、部首比较法“浪~狼”等)。
3.开展“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4.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内,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地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
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在此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范读、领读或引读)。
生1:可填“认真”,我是从阿海表演时的动作中知道的。
生2:我认为要填“精彩”,可以从大家对阿海的夸赞中看出来。
师:说的真好!这说明大家也和阿海一样认真!
2.引导学生思考:阿海表演的大树只是布最,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演得好呢?
生1:因为表演那天,他穿着绿颜色的衣服,看上去很像一棵大树,说明他很认真。
生2:他在表演时是直直地站在台上,而手中举着带叶的树枝,还轻轻的左右摇摆着,说明他对表演很关心。
师:是啊,我们平时在做什么事时,也应该向阿海那样认真对待。
4.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
(在小组内说说,并派一位代表上能汇报。)
生1:我愿意演,而且我也要向阿海那样演。
生2:我不愿意演,因为那只是一个布景而已。
生3:我要演一棵大树,也要很认真地去演,让大家看一看我这棵大树的作用。
生4:我也要演这棵大树。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可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为什么?
教学反思:
1.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刨设轻松的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小红帽”这个故事小朋友基本上都读过,因此学生也比较喜欢学习。
2.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尽量多地刨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例如:在引导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后根据理解完成填空。“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我就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真正打开了,但在评价上,本课只呈现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其他评价的方式来能落实到,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表面而已,特别是在讨论“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小组只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的同学说,而其他人就只是坐着昕,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在理解课文时,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朗读指导,如:范读、领读和引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出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并在悟中读,从而使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