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精彩6篇】

时间:2011-09-05 05:35: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出师表》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了解该文学作品的内容、背景和作者,并能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出师表》的内容、背景和作者,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解读《出师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出师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分段阅读《出师表》,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和意义,解读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修辞手法。

3. 情景分析:让学生分析《出师表》中的情景,了解作者的用意和形象描写,进一步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

4.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出师表》中的语言运用、结构安排和艺术效果,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5. 作品创作:以《出师表》为蓝本,让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写作、绘画、表演或其他形式,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发言等。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作的内容、表达的能力和对《出师表》的理解。

3. 口头评价: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收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教学拓展

1. 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章节,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2. 进行团队合作,分角色演绎《出师表》,增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出师表》的相关研究资料,了解不同学者对该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出师表》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了解该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并能够熟练背诵和解读其中的经典段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演讲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激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背诵和解读《出师表》中的经典段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演讲技巧,使他们能够准确传达《出师表》中的情感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出师表》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韵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背诵与解读:分段进行《出师表》的背诵,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和意义,解读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朗读与演讲: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演讲,引导他们通过声音、表情和姿势等多种方式,准确传达《出师表》中的情感和意义。

4. 创作表演:让学生根据《出师表》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创作表演,可以是独白、对话、小品或其他形式,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

1. 表演评价:观察学生的表演情况,包括语言表达、情感传达和形象呈现等。

2. 朗读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韵律和表达效果等。

3.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创意、表达的能力和对《出师表》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

1. 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演讲技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出师表》的内容和背景,进行个人创作,如诗歌、散文或其他文学形式。

3. 进行学生间的互评和交流,让他们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提高整体的表达水平。

《出师表》教案 篇三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设计说明】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说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

  ①语文资源匮乏。

  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

  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

  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

  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

  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增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1、导入:同学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设计说明】“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欲望。(投放《三国演义》电影片头)

  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设想】通过学生自读,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及理解的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投影生字词的读音)

  3、师生共读课文,理解要点、重点。

  【设想】

  ①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

  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

  ③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

  4、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设想】

  ①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

  ②重点品读文章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

  ③深情朗读文章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

  5、背诵课文,积累知识。

  【设想】

  ①展开竞争背诵,完成对本课的背诵任务,并作适当的评价。

  ②结合文中的注解及资料,总结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投影展示文言常识)

  6、比较学习,拓展延伸。

  【设想】

  ①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

  ②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主题不限。

  7、板书设计:(投影展示)

《出师表》教案 篇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

  二、研读6、7段。

  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情况:

  1、 检查背诵1、2段。

  2、 这两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二、研读3—5段。

  1、指导朗读3—5段,要求有层次感。

  2、补充如下注释: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

  痛恨:痛心,遗憾,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所以: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

  良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之人。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阙:通“缺”,缺点。

  3、结合注释,弄清语意,思考3、4、5各段意思。

  4、分析并讨论: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⑴这句话是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干什么?

  ⑵这样做有什么重大意义?

  这三小节作者又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亲贤远佞)

  三、小结第一部分

  四、研读第二部分

  1、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层次感。

  2、补充如下注释:

  躬耕,亲自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庶,读shù,连词,表希望。

  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走效劳。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3、翻译6、7段(以叙事为主,可直译)

  4、思考,回答问题: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5、归纳大意:借分析句子含义,讲“寓情于叙”。

  6、背诵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

  1、课后默写3—7段内容。

  2、完成“辨析·比较”题三、四。

  3、预习第三部分。

《出师表》教案 篇五

  【教学设想】

  一、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资源优势,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在读、讲、议、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学生点击以下网址查阅:

  二、一读课文,触摸文本

  1、点击下列网站,听配乐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①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 ) 恢弘( ) 忠谏( ) 菲薄( )( )

  陟( ) 臧否( )( )以遗( )陛下 裨补( )

  猥( )自 夙( ) 庶( )竭驽( )钝

  咎( ) 咨诹( )( )

  ②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使/内外异法也

  学生自主完成,不会的可以点击以下网站(在线新华词典)查阅:

  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有疑难可以点击以下网址:

  三、细读课文,解读文本

  1、(1)朗读课文1——5自然段,让学生阅读《出师表赏析》一文。

  (2)、讨论:

  ①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②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③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学生如答不出,可登陆下述网页,进行了解:

  2、齐读课文6-7自然段,讨论交流疑难,思考:

  ①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好象是逸枝衍菖,对此你怎么看?

  ②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出师“的战略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如有疑难,可以查阅以下网站:

  四、研读主旨,感悟文本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

  提问: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可以查阅《浅谈出师表的艺术特色》一文的网站:

  五、链接生活,直面忠诚

  让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辩论时学生可查阅相关网站:

  六、教师小结:

  《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观看《易中天评说诸葛亮》的视频:

  板书设计:

《出师表》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文字质朴,情感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慨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背景资料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3、知识链接

  表是中国古代下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之类的话。著名的有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

  4、检查字词

  (1)重难字

  崩殂(cú)疲弊(bì)

  恢弘(hóng)妄自菲薄(fěi bó)

  以塞忠谏之路(sè)陟罚臧否(zhì pǐ)

  郭攸之(yōu)费祎(yī)

  以遗陛下(wèi)裨补阙漏(bì quē)

  行阵(háng)倾颓(tuí)

  桓(huán)猥自枉屈(wěi)

  夙夜(sù)驽钝(nú dùn)

  攘除(rǎng)斟酌(zhēn zhuó)

  彰其咎(zhāng jiù)咨诹(zī zōu)

  遗诏(zhào)涕零(tì)

  (2)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quē)漏(“阙”同“缺”,缺失)

  ②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词

  开张、痛恨、卑鄙、所以、涕、秋、愚

  (4)一词多义

  道、遗、论能、临、言、益

  (5)词类活用

  ①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草)

  ②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③亲贤臣,远小人(均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④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⑤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之人)

  (6)文言虚词

  以、于

  (7)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判断句标志。)

  ②省略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

  ③倒装句

  a、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b、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三、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秋:时候。

  殊遇:厚遇。

  恢弘:发扬,扩展。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2、重点句子翻译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您实在应该扩大自己听闻的范围,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四、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分析内外形势,对后主提出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第三部分(8):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对后主谆谆告诫,并在临别时抒发真挚情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是针对文中重点的文言字词进行讲授,圈注疑难点,适当点拨。弄清楚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抽查字词的意思,试背课文。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心感受诸葛亮质朴的文笔与真挚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

  (一)解读课文

  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在后主的身上。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合作探究】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

  3、如何评价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合作探究】这既是施政的措施,又是治国的正理。其中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严明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

  4、刘备选拔出来辅佐后主刘禅的文臣武将分别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优点?

  【合作探究】文臣:郭攸之、费祎、董允。武将:向宠。优点:文臣善良诚实、忠诚无二;武将善良公正、精通军事。

  5、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态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也就是非常痛心遗憾。

  (二)赏析语言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其中“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合作探究】意思是“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2、品析“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合作探究】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从中可看出诸葛亮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尽现,耿耿忠心尽袒。

  (三)归纳主旨

  说说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合作探究】本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和忧国忧民、对蜀汉忠贞不贰的思想。

  (四)探究写法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语言率直质朴。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达恳切忠贞的感情。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都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统一的。

  (2)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全文对后主所提的建议属于议论,中间追忆往事、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属于记叙。而作者对刘备父子真挚的情感则融于其议论、记叙之中。三者水乳交融,使得文章极富感染力。

  (五)拓展延伸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这首诗巧用典故:“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尾联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另外,诗歌巧作对比:一是将理想与现实作对比;二是将诗人的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三是用蜀汉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课堂小结

  《出师表》以“形势”震动对方,以“情感”感动对方,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学完本篇课文,同学们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课后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诸葛亮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出师表忧国忧民忠贞不贰

《出师表》教案【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