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写四位数的各个位数的数值。
2. 学生能够运用四位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正确地写出计算结果。
【教学重点】
1. 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2. 四位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 四位数的加减运算。
2. 运用四位数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出示一张写有四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数。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四位数的特点,即最高位是千位,最低位是个位。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读出这个数,然后让学生依次读出各个位数的数值。
4. 教师通过多次示范,让学生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Step 2 进行加减运算
1. 教师出示两个四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计算两个数的和,并写出计算结果。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3. 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学生进行答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Step 3 运用四位数解决问题
1. 教师出示一个问题,例如:小明家有2567元,他买了一本书需要花费369元,问他还剩下多少钱?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在纸上。
3. 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四位数进行加减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可布置相关习题作为课后练习。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四位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大小,选择合适的运算符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四位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运用比较大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 运用比较大小选择合适的运算符进行计算。
2. 运用四位数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出示两个四位数的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结果。
2. 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四位数的比较大小规律。
3. 教师通过多组示范,让学生掌握四位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Step 2 进行计算
1. 教师出示一个四位数的卡片和一个运算符卡片,让学生根据比较大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符,并计算出结果。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3. 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学生进行答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Step 3 运用四位数解决问题
1. 教师出示一个问题,例如:小明的书包重3500克,小红的书包比小明的书包重500克,问两个书包的总重量是多少?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在纸上。
3. 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四位数进行比较大小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可布置相关习题作为课后练习。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5、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6、拓展(机动):80 ○ 8 ○ 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
●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
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难点:
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具: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二百零四万五千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 3500000 10200000 86000000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 =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自改写。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
2、教学例6。
(1)电脑课件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非整万的数,很显然我们不能想例5那样将它直接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那怎么办呢?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有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什么是四舍五入呢?如:12756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个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想一想:这样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的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板书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⑺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加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通过练习,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步掌握新知;一方面通过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练习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