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精彩6篇)

时间:2015-05-07 04:34: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的母亲》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我的母亲》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母亲的重要性和母爱的伟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

教案步骤:

Step 1:导入新课

1.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关于母亲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

Step 2:阅读理解

1. 让学生阅读《我的母亲》这篇短文,然后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对母亲的感受。

Step 3:情感表达

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可以包括母亲的辛勤付出、关爱和支持等。

2.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者将作文制作成书签、贺卡等形式,送给自己的母亲。

Step 4:思辨讨论

1.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讨论,让他们思考母亲的角色和社会的变化对母亲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母亲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支柱,母亲是否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母亲的角色是否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Step 5:总结反思

1.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加深对母亲的理解和对教案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可以在课后写一篇反思文章,回顾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教案扩展:

1.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关于母亲的图书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的分享。

2. 学生可以采访自己的母亲,了解她们的成长经历和对母亲角色的理解。

3. 学生可以编写一份感谢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亲自送给自己的母亲。

4.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母亲的主题班会或者课堂演讲,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增加对母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通过思辨讨论,学生可以思考母亲的角色和社会的变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我的母亲》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我的母亲》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对孩子的影响;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

Step 1:导入新课

1. 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母亲的照片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母亲给予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Step 2:口语表达

1.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描述自己的母亲,其他小组成员要仔细倾听和观察,然后用几句话概括描述出这位学生的母亲。

2.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母亲的共同特点和重要角色,例如:关爱、辛勤工作、榜样等。

Step 3:情感表达

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母亲的特点,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并且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特点。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选择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放在教室的感谢墙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4:合作游戏

1. 制作一个“母亲的力量”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母亲的特点,然后设计一个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展示和分享这个特点。

2. 学生可以选择表演、绘画、模拟等方式,让其他小组猜测这个特点是什么。

Step 5:总结反思

1.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加深对母亲的理解和对教案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可以在课后写一篇反思文章,回顾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教案扩展:

1.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关于母亲的图书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的分享。

2. 学生可以采访自己的母亲,了解她们的成长经历和对母亲角色的理解。

3. 学生可以编写一份感谢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亲自送给自己的母亲。

4.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母亲的主题班会或者课堂演讲,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增加对母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游戏和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母亲特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的母亲》教案 篇三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我的母亲》

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与讨论《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适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案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母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感受,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阅读:让学生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可以选择逐段阅读,或整篇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决定。

3. 分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描写母亲的细节,如她的外貌、性格、工作等,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细节的理解和感受。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5. 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可以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爱好、工作等方面展开描述,并加入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6. 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写的作文,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让他们互相鼓励和赞美。

7.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同时,通过写作的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案评价:通过《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母亲的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同时,通过写作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的母亲》教案 篇四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和思考;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中描写的细节和情感,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重点:

1. 文章中的描写细节;

2. 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通过细节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准备:

1. 课文《我的母亲》;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2. 引入主题《我的母亲》。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回答问题:

a. 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如何?

b. 文章中有哪些描写细节?

c. 这些描写细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分析细节(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文章中的描写细节。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情感体会(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五、激发情感(10分钟)

1. 教师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

2. 学生用一两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展示相关文章或视频。

七、小结和反思(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回答问题: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八、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解释原因。

《我的母亲》教案 篇五

  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读准字音

  溺死(nì) 私塾(shú) 劳碌(lù)

  和蔼(ǎi) 迁徙(xǐ) 佃农(diàn)

  管束(shù) 祖籍(jí) 慰勉(wèi miǎn)

  韶关(sháo) 衙门(yá) 外甥(shenɡ)

  妯娌(zhóu li) 周济(jì)

  不辍(chuò)

  为富不仁(rén)

  辨清字形

  碌(lù)忙碌 塾(shú)私塾

  禄(lù)俸禄 熟(shú)熟悉

  辍(chuò)辍学 豌(wān)豌豆

  掇(duō)拾掇 蜿(wān)蜿蜒

  啜(chuò)啜泣 惋(wǎn)惋惜

  缀(zhuì)点缀 婉(wǎn)婉约

  理解词语

  客籍人:一般指整村整族从外地迁徙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客籍,是相对于原籍说的。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慰勉:安慰勉励。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为崇高的爱,因此关于母亲的比喻也比比皆是。大家说说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母亲是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朱德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量寻找、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

  3.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4.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爱”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2~13):以时间为线索,详尽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的美德。

  第三部分(14~17):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品味亮点词语

  1.第④段“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中的“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2.第⑤段中“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你有什么体会?

  “不但……还……”表明“我”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学到了生产的知识,这些都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3.第段中“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句中的“竟”字有何作用?

  “竟”字表达了作者因为没有报答勤劳、坚强、可亲可敬的母亲,而内心感到非常愧疚和遗憾。

  感悟精彩句子

  1.“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总结了前文所记叙的内容,导出了后文的主线,即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及其在生活中的不断发展、提高。

  2.第⑨段,怎样理解“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这句话?

  “支撑门户”表明母亲和父亲寄希望于作者,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意识,反映了劳动人民想摆脱剥削阶级压迫的合理愿望。

  3.“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表明母亲已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劳动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必需,这是劳动人民所共有的勤劳的美德。

  4.第?段中“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句话表明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两个“知道”表明母亲深明大义,盼望革命能够成功。

  5.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的“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等句子?

  “自然地”“悄悄”“整日在地里跟着”等语句,说明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作者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6.第⑥段中“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写出了什么?

  “看也不看”表明饭食质量差,“吃起来有滋味”更体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语言朴素、感情强烈。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真切。

  2.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试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注意对比的双方要合理,写一个片段即可,字数在2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可以说是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在情感方面,让师生都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会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我的母亲》教案 篇六

  [课标要求]

  1、 了解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2、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 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4、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要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通过自学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整体感知:]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解惑:课文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这些事例平凡而又典型,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解惑: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质疑: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惑: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当然是最后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地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因此作者从第2自然段起,到第12自然段止,就按照年代先后顺序写,这是顺叙。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语言揣摩]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看似平常的语言,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3、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研究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古往今来,讴歌母爱的文章和诗歌不胜枚举。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找一首讴歌母爱的诗歌,如孟郊的《游子吟》或冰心的《纸船》,体会一下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

《我的母亲》教案(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