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教案 篇一
时间的脚印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一种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时间。通过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学会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并培养自律和责任感。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介绍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时间的脚印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教案可以包括时间概念的引入、时间单位的认知、时间规划和时间管理等内容。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的方式引入时间概念,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概念和意义;对于中学生,则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时间的价值和重要性。
其次,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时间表,帮助他们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
总之,时间的脚印教案是一种帮助学生规划和管理时间的教学工具。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价值,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并培养自律和责任感。教师在实施教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时间的脚印教案 篇二
时间的脚印教案是一种针对学生的时间管理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从教案的目标和内容两个方面介绍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实施和效果。
首先,时间的脚印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学会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分配任务,以及如何应对时间紧迫和压力。教案可以包括时间概念的引入、时间规划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时间管理的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价值,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其次,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例如,对于小学生,教案可以包括时间单位的认知和时间规划的游戏,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概念和意义;对于中学生,则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时间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制定个人时间表,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总之,时间的脚印教案是一种帮助学生规划和管理时间的教学工具。通过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价值,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并培养自律和责任感。教师在实施教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时间的脚印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时间的脚印教案 篇三
导入新课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石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进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犸。一天,一头猛犸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犸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初学说明文的同学,容易产生说明文与记叙文文体的混淆,同学们能从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方式三方面来辨析一下吗?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得到较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
时间的脚印教案 篇四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弄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一、 导入新课。(3分钟)
今天老师准备用43分种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本需要两个45分种才能学完的文章。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有)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咱们来个男女生竞赛怎么样?(好!)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设计了许多问题,有抢答题,有必答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积极作答,等课结束时,咱们看看是男生得分多,还是女生得分多?(在黑板右边设立男女生积分榜)从现在开始计时,谁愿意帮老师记录这43分钟时间?(许多,指一名)你准备用什么记录这43分钟时间?(用表)这位同学想到了用表记录时间,说明表可以记录时间。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表以外,可以记录时间的还有什么?(学生发言)同学们知道岩石也可以记录时间吗?(知道或不知道)同学们想知道岩石又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吗?(想)今天咱们要用43分钟学的这篇课文《时间的脚印》就是专门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的。
二、 析题、介绍作者、确定学习目标(4分钟)
1、《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道2分抢答题。(拟人)(痕迹、印迹、踪迹)
2、一句话介绍作者: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3、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43分钟面面俱到,那么咱们应重点学什么呢?还是看看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怎么给我们“提示”的吧。大家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抢答(5分):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看,应重点学本文的什么?在哪儿能体现出来?(学生抢答,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评分。)(内容: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结构: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语言: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4、“预习提示”第二段有6个词语,老师再给大家补充6个词语(刨刮、沙砾、掸去、地壳、沉淀、楔形文字)。男女生先商量,然后分别选一名代表必答其中一组中的6个词语。(本题6分)(男女生读,大家评分。)课下大家把这12个词语写在作业本上并且注音解释一下,好不好?
三、 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12分钟)
①抢答(2分):看是男生组还是女生组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出共几段?(共31段)
②抢答(2分):看是男生还是女生组最先找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并分别回答出?(共9段:1、5、7、11、13、18、22、24、27)
③抢答(4分):具体分析某一独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对一段加1分,最多4分。不能重复回答。)(教师提示: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怎么承上怎么启下的?)
④必答(5分):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女生思考“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个问题?男生思考“岩石除了记录时间外,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的问题?大家可以下位讨论,商量。(教师帮助女生概括,因为这部分是文章的难点。)小组讨论、商量概括文章内容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女生:每一厘米厚的岩石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岩石的破坏和新生;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等。男生: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四、 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13分钟)
①抢答(4分):刚才找出的9个独句段,哪些有助于我们理出女生和男生思考讨论的“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部分和“岩石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的部分?并说说这两部分的起止。(5段和22段;5----21;22----29。)
②抢答(2分):现在谁知道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说理由(1—4/5----21/22—29/30--31)
③分出了全文的四大部分,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理清了文章的说明层次,我们只有理清了第二大部分和第三大部分的层次,我们才算是理清了全文的层次。下面的问题是必答题:男生负责理清第二部分的层次(15分)(教师巡回、帮助男生梳理,因为这部分的层次关系较为复杂。),女生负责理清第三部分的层次。(10分)要求:用段号表示出自己组那一部分的段与段的层次关系示意图,可以下位讨论,出来结果后,将层次关系示意图板书到黑板上(同组下面的同学可以随时到黑板上修改)。小组代表发言回答时,要讲解层次关系示意图的含义。然后师生评议。
五、 分析体会文章语言:生动有趣。(8分钟)
这篇课文篇幅尽管很长,可由于层次清楚,顺序合理,我们还是能尽快熟悉内容;课文尽管有点深奥,可我们学习起来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和难懂,相反感到生动有趣:这是为什么呢?抢答题(2分)谁又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具体说明分析?举一例加1分。(因为运用了拟人、比喻、举例子等方法)
六、 小结(2分钟):
①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②总结所用时间情况;
③总结男女小组得分情况
七、 布置课下思考题(1分钟)
(课上若有剩余时间,也可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第四自然段,有的人说放在这里好,有的人说放在这里不好,还有的说这段压根就多余,没必要写,有人认为不多余。你认为如何呢?
时间的脚印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 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屏幕显示)
: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品味说明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 “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屏幕显示。插入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大屏幕显示)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
五、拓展迁移训练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
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显示)
六、结束语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七、作业
1.找出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短文。
时间的脚印教案 篇六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
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设想:
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
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①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时间的脚印》(板书)
②时间有脚印,可见这个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根据预习,我们知道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指——时间的记录,将石头对时间的记录说成是时间的脚印,可见标题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颐抢此俣粒?黄鸾饩鋈?鑫侍猓?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五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5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三、组织说读活动(25分钟)
1、介绍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寻你认为值得借鉴的写法,并用“好在……因为……”的句式说话,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发现。
2、教师示例:如:好在“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因为“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学生活动:(分小组活动)
4、集体交流:(学生述说,老师即兴点评)
四、学生积累(5分钟)
1、摘抄雅词:二字雅词、四字雅词
2、摘抄美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小诗: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陶
世龙
跳读:贴标题
寻读,说过渡
扫读,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