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优选6篇】

时间:2011-09-05 08:28: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篇一

标题:学习测量长度的教案

引言:

在二年级数学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会测量长度对于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将以测量长度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尺子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3.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对象的长度,并能够将其按照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直尺、尺子、不同长度的物品、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如铅笔、橡皮、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度。然后,教师将直尺和尺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 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讲解使用直尺和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首先,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和尺子,然后让学生跟随示范操作。同时,教师要重点强调测量时要对齐起点和终点,不要有空隙或重叠。

3. 练习测量长度: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直尺和尺子进行测量。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线段的长度,让学生用直尺或尺子测量并写下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物,让学生用直尺或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4. 活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使用直尺或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各自测量的结果,看看是否一致。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规律和方法。

5.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直尺或尺子测量图片中物体的长度,并写下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用直尺或尺子进行探究和解决。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他们学会了使用直尺和尺子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能够比较不同对象的长度,并能够将其按照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这些基本技能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例如,要求学生用直尺或尺子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的长度,并写下正确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实践,将所学的测量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篇二

标题:学习测量容量的教案

引言:

在二年级数学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会测量容量对于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将以测量容量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容量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使用标准容量单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够使用容量杯和容量瓶进行准确的容量测量。

3.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并能够将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容量杯、容量瓶、不同容量的物品、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不同容量的物品,如杯子、瓶子、罐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容量。然后,教师将容量杯和容量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测量容量的工具。

2. 讲解测量容量的方法:教师讲解使用容量杯和容量瓶进行测量的方法。首先,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容量杯和容量瓶,然后让学生跟随示范操作。同时,教师要重点强调测量时要注意容器摆放平稳,读取刻度时要垂直看。

3. 练习测量容量: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容量杯和容量瓶进行测量。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容器的容量,让学生用容量杯或容量瓶测量并写下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物,让学生用容量杯或容量瓶测量它们的容量。

4. 活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使用容量杯或容量瓶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各自测量的结果,看看是否一致。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容量的规律和方法。

5.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容量杯或容量瓶测量图片中容器的容量,并写下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用容量杯或容量瓶进行探究和解决。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测量容量的基本技能。他们学会了使用容量杯和容量瓶进行准确的容量测量,能够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并能够将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基本技能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例如,要求学生用容量杯或容量瓶测量家中的一些容器的容量,并写下正确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实践,将所学的测量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园 FF.Net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

  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①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

  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②演示,直观感知。

  ③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②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

  ③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画线段

  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1、请几位同学 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 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

  2、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1、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2、学生汇报

  3、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三) 学习例2

  1、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2、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 )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 )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 0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我跑100米,用( )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3、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4、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5、学生汇报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