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风筝教案 篇一
标题:大班风筝教案:激发幼儿创造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导语:
风筝是一项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幼儿制作风筝,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准备:
1. 风筝制作材料:纸、竹子、绳子、彩色笔等;
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
3. 环境准备:教室或操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风筝的概念和用途,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形状和样式的风筝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制作风筝(30分钟)
a. 教师向幼儿展示风筝制作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引导他们逐步完成风筝的制作。
b. 幼儿分组制作,每组4-5名幼儿合作完成一个风筝。
c. 鼓励幼儿在风筝上进行创作,可以用彩色笔画图案或涂鸦。
3. 风筝试飞(10分钟)
a. 教师帮助幼儿将风筝绑好,然后到操场上进行试飞。
b. 鼓励幼儿互相观察,分享风筝的表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风筝飞行中的问题。
4.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风筝制作的过程,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
大班风筝教案 篇二
标题:大班风筝教案:发掘幼儿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
导语:
风筝制作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还能通过风筝设计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幼儿发掘自己独特的创意,并通过风筝设计展示出来。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心;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示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风筝制作材料:纸、竹子、绳子、彩色笔等;
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
3. 环境准备:教室或操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风筝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展示不同风筝设计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兴趣。
2. 制作风筝(30分钟)
a. 教师向幼儿介绍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所需材料,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独特的风筝。
b. 幼儿个别或小组制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风筝展示(15分钟)
a. 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风筝展示给同伴和教师,介绍设计理念和创意。
b. 教师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评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风筝试飞(10分钟)
a. 教师帮助幼儿将风筝绑好,并到操场上进行试飞。
b. 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风筝的表现,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5.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风筝制作和设计的过程,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示能力。
大班风筝教案 篇三
活动设计思路:
阳春三月,和风吹拂,清新的空气和着青草味迎面扑来,真是沁人心脾。这个季节,我们禁不住大自然的诱惑,经常带孩子们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每当这个时候,天空中飞舞着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只要一看到风筝,孩子们就停住脚步,抬头观望,还不时的欢呼雀跃,问这问那:“老师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为什么有的风筝有尾巴,有的风筝没有尾巴?”“老师,风筝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也想做一只风筝。”“我想和风筝一起飞上天。”面对孩子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面对孩子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望,让幼儿感知风筝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讨论、探索的兴趣与能力,我和孩子们一起组织了此次教育活动————放飞风筝,放飞希望。
主题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风筝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操作、绘画活动中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喜欢提问,积极应答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发现风筝飞行的条件。
4、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5、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6、促进家园共育,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一:学习儿歌《放风筝》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风筝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积极应答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点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儿歌《放风筝》录音带、风筝一个。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风筝,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
像蝶不是蝶,
像鸟不是鸟,
清明前后天上飞,
就怕雨水浇。
幼儿:“风筝”
2、师:(出示风筝)“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个风筝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1:“这是一只金鱼风筝,很漂亮的。”
幼儿2:“它有身子,还有一条长尾巴呢!”
3、师:“谁放过风筝?你和谁一起玩的?”
幼儿:昨天我和爸爸在草地上放过风筝。”
幼儿:星期天我和小姨在操场上放过风筝,最后我的风筝断线了,我哭了很长时间。
4、“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有关风筝的儿歌呢!”在音乐的伴奏下师幼共同欣赏儿歌《放风筝》
天青青,地青青,
小朋友,放风筝。
你放大蝴蝶,他放大蜻蜓,
小弟弟,没啥放,
直把手帕往上扔。
5、幼儿边学儿歌边表演儿歌中表现的情节,教师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并请几个有自己的创造性动作的幼儿上来表演。
6、课后延伸:
回家后,请小朋友们一起搜集各式各样的风筝,将它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二:放飞风筝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喜欢与同伴分享快乐。
2、认识风筝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风筝的结构特点。
3、引导幼儿发现风筝飞行的条件。
二、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学习放飞风筝。
三、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的各式各样的风筝、线轴、关于风筝的图片等。
四、活动过程: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的风筝,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幼儿:“我的是飞机风筝,它像一只要起飞的飞机。”
幼儿:“我的风筝是桔黄色的,很好看。”
幼儿:“我的风筝是爸爸出发给我买的,它是一只展翅飞翔的老鹰。”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猫头鹰风筝、老虎风筝)
3、师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放风筝。
(1)师示范放风筝。
(2)幼儿分小组学习放风筝,师轮流指导。
4、回到活动室里与幼儿一起总结:风筝怎样才能飞起来?引导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幼儿:“老师,有风它就能飞。”
幼儿:“风大了,风筝就飞的高。”
幼儿:“不对,风很大,风筝就刮歪了。”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要逆着风才行。”
活动三:设计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绘画等操作活动中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2、激发幼儿创作风筝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实物风筝、画笔、纸。
2、“风筝专集”录像带一盘。
3、事先学习一首关于风筝的儿歌。
四、活动过程:
1、欣赏“风筝专集”录像带,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2、师:“录像中的风筝漂亮吗?你刚才看见了什么风筝?”
幼儿:“我看见了蝴蝶风筝”
幼儿:我看见了飞机风筝,还有蜜蜂风筝和鲤鱼风筝。
师:“你们看的可真仔细呀!如果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风筝呢?”
(幼儿争先恐后的发言)
幼儿:“我喜欢奥特曼,我要设计一个奥特曼风筝。”幼儿:“我要做一个黑猫警长的风筝,让黑猫警长飞上天。”
幼儿:“我要做一个小龙人的风筝。”
4、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用你手中的画笔,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风筝,看看谁的风筝最好看,谁的风筝最有特点。
5、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画风筝。
6、将幼儿的作品放在事先布置好的天空中,同时引导幼儿自评与互评。
7、幼儿边欣赏“天空中的风筝,边唱有关风筝的歌曲。
8、布置任务: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可以制作风筝的材料,下次活动时带来。
活动四:制作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各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小肌肉的协调性。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大胆进行创作,表达情感。
三、活动准备:
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的制作风筝的材料,包括线线轴、各种纸张、塑料管、竹片、胶水、剪刀、木棍等。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感知风筝的基础上,利用从家中带来的材料动手制作风筝。
2、放飞实验。让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到户外去放飞,有的风筝能飞起来,有的风筝飞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引导幼儿感知风筝飞行的条件。
3、再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风筝。要求:每个幼儿的风筝要体现与众不同处,要有自己的个性。制作过程能够体现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助、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让所有的风筝都飞起来。4、再次放飞实验,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飞吧,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在共同放风筝的过程中,密切家园联系。
2、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活动重点难点:
在共同放风筝的过程中,密切家园联系。
四、活动准备:
幼儿自己制作的风筝、照相机、摄像机
五、活动过程:
1、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放飞孩子们一起制作的风筝。在路上要求家长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路上的风景以及所见所闻,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生活的无限美好。
2、家长和孩子一起拴风筝,一起放风筝,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孩子们体验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3、讨论:孩子们,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
幼儿:“我很开心。”
幼儿:“我高兴,我的老鹰飞的很高。”
幼儿:“奥特曼带着我的理想飞上天了。”
4、让爸爸妈妈说一句话,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的爱。
家长:“祝我的宝宝健康成长。”
家长:“宝贝儿子,希望你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
家长:“乖女儿,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5、最后,每个家庭摆一个造型,用摄像机摄下来,用照相机照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了风筝的结构特点,激发了幼儿探索、讨论的兴趣,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创新性的下一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班风筝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风筝,感受各种各样的风筝色彩与形态的美,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风筝的美。
2、体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激发孩子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初步了解放飞风筝的科学原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感情。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6、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
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形式来制作和装饰风筝。
通过尝试和调整,将自制的风筝放飞到春天的大自然。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塑料、环保袋、广告纸、颜料、细竹篾、风筝线等
2、知识储备:欣赏过古代和现代风筝,以及外国有代表性的风筝。
3、课件准备:风筝制作ppt、音乐《三月三》
活动过程:
1、回忆欣赏过的风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幼儿回答。
(2)教师介绍中国的四大风筝产地是:北京、天津、潍坊、南通。
(3)欣赏20xx年潍坊国际风筝节的视频盛况。
教师小结:风筝有佷多种,它们造型不同,有人物的、动物的和几何图形的;材料不同,有木头做的、纸做的和布做的;图案漂亮,色彩亮丽。有平面的风筝,也有立体的风筝。
2、欣赏风筝的制作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起看PPT,了解风筝的一般步骤。
教师概括:设计和装饰风筝的图案——扎骨架——提线。幼儿和家长自由选择,组成小组。如水粉组、布艺组、彩纸组
(2)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风筝的图案以及选用的材料。
(3)家长和孩子一起自制风筝,鼓励家长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教师指导:鼓励孩子在图案装饰时,可以尝试图案的对称,注意颜色的搭配。
(4)教师提示家长和孩子在制作中,注意安全。
(5)相互欣赏自制的风筝,鼓励孩子相互点评
3、放飞风筝,体验成功的喜悦。
(1)家长和孩子一起将风筝带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尝试放飞。
(2)能飞起来的家长交流经验。
(3)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不高或者飞不起来?
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
1.材料太重。
2、提线时没有注意左右平衡3、放飞时的方法不正确。
(4)小组成员进行风筝的调整。
(5)再次放飞风筝,体验成功的快乐。
4、将孩子制作的风筝展示在幼儿园的手工坊。
活动反思:
放风筝是孩子们在春天里非常爱玩的一项运动或者说是游戏。它不仅能提供孩子亲近自然的好时机,也是亲子联系感情的好方法。我们在活动中曾有很多困惑,年级组的老师群策群力,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金点子。
大班风筝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资助幼儿了解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欣赏风筝图案及色彩的民间特色美。
2、引导幼儿选用差别材料,运用简单明快的色彩、对称的方法制作风筝。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孩子们放风筝。
环境创设:安插斑斓的风筝。
风筝制作录像,各色颜料,纸张、剪刀、双面胶、竹棍、线等制作材料。
活动流程
谈话引入——欣赏风筝——讲解难点——制作风筝——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引导语:小伴侣放过风筝吗?放风筝好玩吗?谁来说一说,你放过什么风筝?今天杨老师给小伴侣也带来了风筝,一起来看!
二、欣赏录像,拓宽经验。
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一起来看!咱们山东潍坊的风筝可有名了,外国人都来买咱们的风筝呢!
小结:做风筝需要四个步骤呢,扎、糊、染、拴。
三、出示范例,讲解难点。
引导语:做大风筝太难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小风筝是怎样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小风筝,带幼儿观察他们的结构、材料等。讨论:
1、各种各样的形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风筝上面斑斓的图案和色彩是怎样装饰的?
3、风筝的骨架怎样绑缚结识?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本身的想法,并及时必定。
四、制作风筝。
1、幼儿绑缚骨架,引导幼儿在绑缚过程中彼此合作完成骨架的制作。
2、幼儿制作风筝,教师及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
延伸: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本身制作的风筝装饰主题环境。
大班风筝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
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
材料及环境创设材料:
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活动流程:
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枣评价--延伸活动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讨论
(1)观察她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建议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
(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考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均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覆盖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7、延伸活动建议放在自选活动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儿更能体会到画面的整体美、体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