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意义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14-07-06 05:16: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一

乘法的意义教案

引言:

乘法作为数学中的一项基本运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概念。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乘法的意义可能并不容易。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

一、直观理解乘法的意义

1. 使用实物模型:让学生拿出一些相同的小球或积木,让他们探索将两个相同数量的小球或积木放在一起,会得到多少个小球或积木。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意义是将两个相同的数值相加,得到的结果是两个数值的总数。

2. 利用图表和图形: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表和图形,如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等。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将两个数值相乘,得到的结果是图形的数量或大小。

二、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运用

1. 商场购物:给学生一些购物清单和商品价格表,让他们计算购买多个商品的总价。通过这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在计算总价时的作用。

2. 建筑工程:给学生一些建筑平面图和尺寸,让他们计算建筑材料的总需求量。通过这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在计算总需求量时的作用。

三、游戏和活动

1. 乘法卡片游戏:制作一套乘法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不同的乘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抽取卡片并计算出答案,以此提高他们对乘法的熟练度和理解度。

2. 乘法迷宫:设计一个乘法迷宫,迷宫的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乘法问题。学生需要解答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出口。通过这种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乘法的运用能力。

结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运用乘法。同时,这些有趣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二

乘法的意义教案

引言:

乘法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运算,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本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

一、乘法的意义解释

1. 数值相加的意义: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如水果、玩具等,让他们通过将相同数量的物品放在一起,发现乘法的意义是将两个相同的数值相加,得到的结果是两个数值的总数。

2. 图形的数量或大小: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表、图形,如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等,让他们观察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将两个数值相乘,得到的结果是图形的数量或大小。

二、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1. 商场购物:给学生一些购物清单和商品价格表,让他们计算购买多个商品的总价。通过这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在计算总价时的作用。

2. 建筑工程:给学生一些建筑平面图和尺寸,让他们计算建筑材料的总需求量。通过这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在计算总需求量时的作用。

三、游戏和活动

1. 乘法卡片游戏:制作一套乘法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不同的乘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抽取卡片并计算出答案,以此提高他们对乘法的熟练度和理解度。

2. 乘法迷宫:设计一个乘法迷宫,迷宫的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乘法问题。学生需要解答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出口。通过这种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乘法的运用能力。

结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熟练运用乘法。同时,这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归纳整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算式的意义。

  15×3 1。

5×3 15×0。

3 15÷3

  28×2 2。

8×2 28×0。

2 2。

8÷2

  25×5 2。

5×5 2。

5×0。

5 2。

5÷0。

5

  12×4 1。

2×4 0。

12×0。

4 0。

12÷0。

4

  2.

思考:

  ①小数乘法的意义有几种情况,是按什么划分的?分别是什么?

  ②小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得出: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按乘数是整数还是小数划分。当乘数是整数时,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当乘数是小数时,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素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

比较归纳、整理:

  看表思考: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讨论完成下表:

  (

二)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说出下面各题的积中各有几位小数。

  23×0。

5 21。

4×0。

7 27。

5×12。

03 1。

84×0。

026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确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为什么?(小数乘法中,积中小数的位数是由因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的。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为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多少倍。)

  (2)根据4×25=100,75×52=3900,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①0。

4×2。

5=(1);②0。

075×0。

52=(0。

039)。

  提问:

  ①式中的因数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没有小数部分?②式中的因数共有五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三位小数?(因为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是零,根据小数的性质被划掉。)

  (3)计算并验算:

  67×75= 836×25= 125×24=

  订正后回答:

  0。

67×7。

5= 8。

36×0。

25= 0。

125×2。

4=

  小结: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讨论得出:

  相同点: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

  不同点:小数乘法,还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口算:

  0。

8×4= 4×0。

8= 0。

05×20= 20×0。

05=

  0。

03×9= 9×0。

03= 1。

9×5= 5×1。

9=

  观察上面的算式:谁的积大于被乘数?谁的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被乘数。)

  练习:在下题的○中填上>,<或=。

  ①1。

6×1。

2○1。

6; ②1。

4×0○1。

4;

  ③0。

24×5○0。

24; ④3。

7×2。

1○3。

7;

  ⑤0×7○0; ⑥0×2。

8○0。

  上述规律对于⑤,⑥两题为什么不灵了?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乘数不为零时”。)

  2.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并验算(P34:6):

  1。

89÷0。

54= 7。

1÷0。

125= 0。

51÷0。

22=

  计算后订正,提问:

  ①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了几倍,被除数也扩大几倍。)

  ②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数除法需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后面添上0再继续除。)

  (2)口算:

  4。

2÷0。

6= 1。

5÷5= 3。

2÷0。

8= 2÷4=

  哪些算式的商大于被除数?哪些算式的商小于被除数?为什么?

  (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练习: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30÷0。

6○30 1。

8÷9○1。

8 0÷0。

2○0

  3。

6÷4○3。

6 27÷0。

3○27 0÷1。

2○0

  上述规律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除数不为0时”。)

  (三)综合练习

  1.

口算:

  39。

78×1= 3。

6÷3。

6= 2。

87×0=

  1×0。

56= 7。

8÷1= 0÷2。

87=

  “1”与“0”有什么特性?

  2.

计算并求近似值:P35:2。

  小结:怎样取积、差、和、商的近似值?(先算出积、差、和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时,要除到需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然后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3.

作业:P35:1,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对整数和小数的乘除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填表的形式,学生明确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识同旧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了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加强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

  4×25=100

  75×52=3900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四

  重点: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同学间的广泛交流,在对比、择优、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3.出示:(课件1)

  这道题目又该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学生交流、质疑: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a.++===(块)

  方法b.3=++====(块)

  2.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3.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4.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5.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这些质疑活动应该由学生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质疑、答疑)

  四、归纳、概括:

  1.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巩固意义:

  (1)看图写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出示图片1、图片2、图片3)

  (2)改写算式:

  +++=()()

  +++++++=()()

  (3)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2.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说一说,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以8为例来说明)

  (2)应用题:

  a.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b.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3)对比练习:

  a.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b.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3.发展提高:

  (1)出示(课件1):说说怎样想?

  (2)出示(课件2):说说怎样想?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目标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情境图,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

  教师:老师要给同学们颁发奖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卡通橡皮。

  (1)课件演示:

  (2)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块橡皮?该怎样列式呢?

  (3)想一想:这里求一共多少块橡皮,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呢?(5个4相加)

  2.揭示课题。

  求几个几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复习旧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的算式;通过追问几个几相加使学生理解乘法计算的道理。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学生看图,交流信息。(课件呈现主题图)

  (2)说说每种文具的价钱,如:一盒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一个文具盒8元,一本日记本4元。

  (3)说说所求的问题: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2.根据问题,选择信息。

  学生明确:要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必须选取什么信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文具盒标上8元,然后由每组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如:

  (2)说一说:一个文具盒8元,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是求几个几元呢?(3个8元)

  (3)算一算:如果有学生列加法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解答,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83=24(元)

  口答:一共24元。

  (4)练一练:如果想买5个这样的文具盒要多少钱呢?6个呢?7个呢?小组内算一算。

  (5)议一议: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方法: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

在学生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懂得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懂得解决文具盒总钱数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通过练一练和议一议,发现1个文具盒的价钱不变,买的文具盒个数不同,总钱数也不一样,从而顺利地总结出用乘法求买文具盒总钱数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运用方法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想一想。

  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而后汇报交流想法和解法。

  (2)再次看情境图,自由提问,独立解答。

  要求: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如:6本日记本多少元?

  ①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求购买物品总钱数的方法:可以用物品的单价乘买的数量。

  (3)练习十九第3题。

  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每本7元。小亮买一套,要多少元?

  学生列式前可以先画一画,再说一说是求几个几相加,然后独立解答。

  2.提升训练。

  练习十九第5题。

  小红和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一起到平安公园游玩,门票价钱:成人8元/人,儿童4元/人。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引导学生挖掘隐含信息,同时理解成人8元/人,儿童4元/人的意思。

  【设计意图】

本课练习设计了两个层次,基础练习注重方法的巩固和总结,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提升训练乘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能解读隐含信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法的意义教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