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教案 篇一
交响乐教案
交响乐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它由管弦乐器组成,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交响乐通常由一个指挥家领导,并且在演奏时需要有一个大型的交响乐团。
交响乐的教学对于音乐教育非常重要,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下是一个交响乐教案的简要介绍,供教师们参考。
教案主题:了解交响乐的基本元素
教案目标:
1. 了解交响乐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交响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听取交响乐作品,欣赏和分析音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交响乐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交响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或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让学生们聆听音乐,感受交响乐的氛围和表现力。
第二步:了解交响乐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交响乐的定义和特点,如音乐的庄严、宏伟、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交响乐的演出场景和乐团的组成,让学生们对交响乐有更直观的了解。
第三步:学习交响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交响乐中常见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演奏技巧和特点。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乐器的声音。
第四步:听取交响乐作品,欣赏和分析音乐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或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让学生们仔细聆听音乐,欣赏其中的美妙旋律和丰富的音乐效果。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们注意音乐的节奏、动态变化和乐器的运用等,并引导学生们进行音乐分析和感悟。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可以邀请学生们展示他们对交响乐的理解和表达,如绘画、朗诵或演奏等形式。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可以对交响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素养,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和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交响乐教案 篇二
交响乐教案
交响乐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它由管弦乐器组成,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交响乐通常由一个指挥家领导,并且在演奏时需要有一个大型的交响乐团。
交响乐的教学对于音乐教育非常重要,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下是一个交响乐教案的简要介绍,供教师们参考。
教案主题:合作演奏一首简单的交响乐曲
教案目标:
1. 了解交响乐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交响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学习合作演奏一首简单的交响乐曲。
教学步骤:
第一步:了解交响乐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交响乐的定义和特点,如音乐的庄严、宏伟、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交响乐的演出场景和乐团的组成,让学生们对交响乐有更直观的了解。
第二步:学习交响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交响乐中常见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演奏技巧和特点。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乐器的声音。
第三步:分组合作演奏一首简单的交响乐曲
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进行学习和演奏。教师可以提供一首简单的交响乐曲谱,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的乐器进行合作演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熟悉乐曲的各个部分,并进行合奏练习。
第四步:排练和表演
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并根据需要进行反复练习,直到能够顺利演奏整个乐曲。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型的表演,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合作演奏成果。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学生们可以分享他们在合作演奏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们不断提高合作演奏的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可以在合作中学习和体验交响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这对于学生们的音乐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交响乐教案 篇三
校园交响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蜂巢图,《娃哈哈》音乐磁带。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蜂巢的知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娃哈哈》音乐磁带。
2、谁会唱这首歌?会唱的孩子站起来唱给大家听,好吗?还可以边唱边跳。
3、孩子们唱得真好听。这首歌把祖国比作什么?又把孩子们比作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由小声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部分词语,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同桌互相质疑,互相解疑。
3、全班同学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三、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1、借助挂图,理解“蜂巢”。文中用“蜂巢”比喻什么?
2、“鸟岛”原本是谁的家?文中的“鸟岛”指什么?
3、文中用“花瓣”比喻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练读,抽读,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1.仿说:校园——家。
2.校园是可爱的、美丽的,校园的交响乐更是动听的。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带着你们的爱,再去观察校园的人或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校园交响乐
蜂巢——教室
鸟岛——校园
花瓣——信
交响乐教案 篇四
教学对象:
初一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
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
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
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
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
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
式,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形成恬静清
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
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
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音乐富有诗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的主
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
欢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
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
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6)欣赏视频,并学会哼唱主题旋律。
(7) 同学们谈学习后的感受
(8)教师寄语
交响乐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田园》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5.联系课文,学生闭眼听田园交响乐。
6.学生交流听音乐的感受。
7.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乔治·桑对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诠释与解读。她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悟,用清丽流畅的文字,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贝多芬的乐思: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创造生命的根基,人在自然里可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大自然的安谧寂静能让人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集中内心力量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
可以这样说,这是文学与音乐艺术大师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的?
明确:通感的运用;意蕴深厚的意象。
(师生共同找出子在课文中的相应文字。)
2.作者为什么能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
明确:(1)联想和想象;(2)人生感悟。
3.语言特色。
明确:(1)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通感;(2)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乔治·桑独特的抒情方式,极富表现力。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如何去听?
四、作业
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乔治·桑
听觉 视觉
通感 意象
倾诉式语言
交响乐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
2.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难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活动准备:
最好选择一个有雨的日子,如果没有下雨就自制下雨。收集废旧易拉罐、瓶子等作为盛雨的容器,幼儿人手一个;4个面盆,幼儿每人一个杯子。
活动过程:
一、聆听“水滴交响乐”。
1. 下雨天组织幼儿来到走廊上(如果没有下雨,也组织幼儿在走廊上活动,以免地板弄湿)。
2.教师将收集来的瓶罐倒扣在露天地面或栏杆上,底部朝上。
3.幼儿站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屋檐下,闭上眼睛听一听雨下在地上,下在不同瓶、罐上的声音。(如果没有下雨,教师用杯子舀水自制下雨。)
4.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听到的下雨声。(叮叮咚咚、沙沙声)
5.一同面向天空感谢雨:“谢谢雨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听的声音!”
二、 收集雨点
1.我们带点雨回去吧。幼儿4个人一组,每人一个大小不同的瓶罐,幼儿将倒扣的瓶罐反转,瓶罐口朝上作为乘雨的容器。
2.观察雨水滴入容器的过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瓶罐里面的雨水渐渐盛满的过程。(如果没有下雨,请幼儿将4个装水的面盆里的水舀到罐子里)
3. 一组幼儿相互比一比哪个容器最先装满水,评选容器中的装雨大王。
4.交流:为什么有的瓶罐最先装满水,有的瓶罐装得慢?
得出结论:瓶罐大的装水多,也装得慢;瓶罐小的装水少,装得快。瓶口大的装水快,瓶口小的装水慢。
三、带回雨水
1.教师组织幼儿运回雨水,将各自收集到的雨水倒入一个大桶里。
2.感受雨水越来越多的欣喜感,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