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案 篇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道德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他人、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并遵守道德规范。
3. 培养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教学PPT。
2. 道德故事或道德小品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道德行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描述图片中的道德行为。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道德问题,如分享玩具、帮助他人等。
二、学习(10分钟)
1. 教师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遵守道德规范的意义。
2. 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道德规范,并引导他们认识到遵守道德规范的好处。
三、实践(1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道德故事或道德小品视频,让学生观看并理解其中的道德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视频中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并总结出正确的道德解决办法。
四、巩固(15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模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情境,学生需要根据角色需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正确表达。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遵守道德规范。
五、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记录并分享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好的道德行为,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对这种行为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通过实践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问题,并学会正确表达和解决。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学生能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身边的道德行为,培养对道德的敏感度和评价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案 篇二:了解法律与法治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法律和法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 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并遵守法律规定。
3. 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教学PPT。
2. 法律知识小册子或法律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遵守法律的好处和重要性。
二、学习(10分钟)
1. 教师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法律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法律规定,并引导他们认识到遵守法律规定的重要性。
三、实践(15分钟)
1. 教师分发法律知识小册子或讲解法律故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内容和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小册子或故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并总结出正确的法律解决办法。
四、巩固(15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情境,学生需要根据角色需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正确表达。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遵守法律规定。
五、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记录并分享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与法律相关的事情,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对这件事情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规定。通过实践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问题,并学会正确表达和解决。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学生能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身边与法律相关的事情,培养对法律的敏感度和评价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尊敬父母长辈,体会收获快乐。
知识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及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难点: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猜谜语,导入新课。由谜语的导入,揭示谜底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顺势直接引出了本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活动,引出本课主题,以此调动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中秋节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第二环节:分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中秋的资料。本环节可设计五个节点:
第一节点:老师介绍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老师总结。
第二节点:由一组同学交流中秋节的别称。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别称吗?大家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最后由一组的同学介绍。
第三节点:由二组的同学介绍中秋节的传说。首先大家先观看动漫故事《嫦娥奔月》,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然后二组同学汇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各种神话传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了解,中国大部分传统节日也有神话传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第四节点:三组同学汇报祖国各地人们过中秋节的习俗。老师把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各地的习俗制作成PPT,分别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作介绍,让学生大开眼界,初步了解了不同的地区在中秋节这天还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虽然各地庆祝方式不同,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方式,都体现了人们渴望团团圆圆过中秋的美好心愿。第五节点:开个古诗词大会。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抢答每一个有关于月亮的诗词,既巩固了以前所积累的知识,又了解了诗人以月亮寄相思的情感。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中秋节的资料,并通过具体的动画视频进行展示,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别称、传说故事和习俗。既考查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及时给孩子引领,深化了认识,激发学生了解不同地方庆祝中秋的兴趣。第三环节:感恩、思乡。由书上的插图引出问题:“中秋节家里还有谁没能回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畅所欲言。继而教师播放视频:“中秋节像你们的家人一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过节的还有很多很多人,他们有的是坚守在一线的筑路工人、有的是列车员阿姨、有的是动手术的医生,还有的是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叔叔。”通过视频触动学生的心灵。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受到团团圆圆过中秋带来的愉悦和幸福的时候,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哪些人不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明显的对比,有助于学生体会无法团聚的思念之情。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送祝福的心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个环节:送祝福。本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
第一节点:在上面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最后老师总结孩子们的办法都很好,但是老师觉得我们还是亲手做些什么更能表达我们的敬意。小组合作:制作花灯。
第二节点:挂花灯。花灯制作好后,借用广州的习俗——树中秋,让孩子们亲手把花灯挂在树上,并送上自己对亲人诚挚的祝福。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旋律中,创设的背景画面中,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把自己的心里话和美好的祝福送给亲人,表达了孩子们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过中秋的美好心愿。
二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案 篇四
本课作为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第一课讲述了爱护环境卫生,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讲述了让家更整洁,教会小朋友打扫和装饰自己生活的地方。本课第一部分讲了保持房间整洁,第二部分讲了让房间见更漂亮,层层递进,有保持整洁到更漂亮,教会学生装饰自己的房间。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会学生保持整理自己的房间,让自己的家更整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和交流让学生学习并深刻体会如何让自己的家更整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整理自己的房间,让自己的家更整洁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的能力,使学生更爱自己的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使自己的家更整洁。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和实践,使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装饰自己的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纸,收集家人让房间整洁的意见。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爱护环境卫生
老师:爱护环境卫生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做的,那么爱护环境卫生首先就是从自我做起,对于我们来说首先就应该从自己的房间的整洁合自己家的干净做起。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让家更整洁》。
二、暑假中的快乐事
老师:幻灯片展示整洁的房间,在家里我们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如果你的小天地里有书柜书桌等,怎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整洁呢?
老师: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3页,我们来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对于让自己的小天地整洁你们有什么意见。
学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不错,对于让家更整洁最有经验的就是我们的家人,让家人也给我们一些提议,怎样更好的整理自己的房间?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家人意见和同桌交流,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老师也给大家一点建议:
扔掉不用的,留下有用的
定期的大扫除
给物品分类
合理规划空间
保持干净卫生
老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能保持房间整洁吗?给自己打打分
三、让房间更漂亮
老师:我们整理好了自己的'房间,再想办法把它变得更漂亮吧。
学生回答:好
老师:打开课本第45页,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吧。同学们你认为他们做的好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让房间更漂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拿出一张纸写出你的金点子,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最后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美化房间要注意的几点
(1)光线、卫生:如果房间窗少,光线不好,应放置浅色家具,并设置较强的灯光。
(2)经济适用:一切家具和陈设,要便利生活需在。
(3)陈设简单,和谐统一:室内陈设重点,有次序,东西不能太多,各种家具要有适当的比例,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4)色彩调和:屋子内外,色彩要调和,各个房间有各种使人愉快的色彩,但以不超过两种色彩为原则。
(5)创造情调:能够创造情调的东西有三种:色彩、灯光和陈设,而灯光是调节室内情调的最好工具。
(6)错落变化:家具摆设上的错落有致,人为造成高低的反差;色彩上的反差等等,才能使人产生新奇的美感。
课后作业:我们来做个“小小设计师”,美化一下自己的房间吧
二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感受班级环境的温馨,为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2.回忆集体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游戏体验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3.通过小组交流,小诗的创作,懂得在集体生活中,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回忆集体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游戏体验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学难点】
感受班级环境的温馨,为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教学准备】
PPT课件、游戏道具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教室门口班牌图片)
说说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上面有我们的班级名字、口号、集体照……(板书:我们班)
2.(出示教室图片)
看一看,再说一说自己的班级里有些什么,自己的班级和别的班级有什么不同。
3.师:大家为什么会把自己喜欢的物品都都带来布置教室的环境呢?
(板书:我爱)齐读课题。
4.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爱着自己的班级,想把自己的班级打扮的最美,所以大家都把最喜爱的物品拿来装点教室。
(板书:班级环境齐装扮)
5.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在一起学习、生活了一年多了,今天,我们就围绕“我爱我们班”这个话题好好聊聊。
活动二:回忆美好,感受快乐
1.(出示秋游图片)
说说照片上的自己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回忆集体生活的美好。
2.除了秋游,还有什么集体生活让你们也感受到快乐?
3.为什么你们在一起学习时也会感到快乐呢?
预设: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身上,学到我们不会的本领;我们有不懂的地方,同学会帮助我们……
4.小结: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我们在集体生活中与伙伴们分享友谊、快乐和知识。
5.(出示以前玩游戏“猜领袖”的图片)
师:看,照片上大家正在开心地做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再来玩一玩这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游戏。
师介绍游戏规则:请班级里的一位同学负责猜,到门口等待。再请班级的另一位同学做“领袖”,然后要求大家跟随“领袖”做动作。游戏开始,请负责猜的同学开始猜,他一共有三次猜的机会。输的一方要现场表演节目。
6.学生玩“猜领袖”的游戏。
7.说一说这个游戏好玩在哪里。
预设:人多一起玩,非常热闹;大家要互相合作,掩护自己的领袖……
8.小结:从你们刚才的笑声中,老师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给你带来的欢乐。
(板书:集体生活快乐多)
活动三:故事交流,感受温暖
1.(出示学生图片)
师: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来到学校的这一年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享受着集体生活带来的乐趣,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听XX的故事。
学生独白:那天,我的铅笔没有带,我很着急在桌肚里找,趴在地上找,就在这个时候,XX看到了,她知道我是因为没有笔,不能做作业的时候,她主动借给了我笔,我心里很开心。你们听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找不着笔的小朋友,XX主动借笔给你,你会怎么想?
3.“一家亲”故事会,小组内分享故事。
过渡:这么温暖的故事在我们班级肯定不止一个,让我们来分享,感受我们亲如一家人的友情。
(1)小组交流。
(2)推选组内最棒的故事,说明理由。
小结:听了大家的故事,老师感受到了我们班级生活的温暖,我们真的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板书:团结友爱一家亲)
活动四:创设情境,创编小诗
过渡:你们的故事感动了老师,让我们用文字来记录美好的瞬间。
1.(出示小诗)
说说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愿意为大家做些什么,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当小伙伴有了进步的时候,我会_________________。
当小伙伴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愿意________________。
2.小结:从你们的诗歌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班级、对同学浓浓的爱,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3.(出示活动作业)
刚才我们通过文字记录了集体生活中温暖的点点滴滴,回家以后请根据小诗的内容,来画画班集体生活中温暖、感人的场面。
【板书】
5.我爱我们班
班级环境齐装扮
集体生活欢乐多
团结友爱一家亲
二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它包含两个主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教材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们跟随家长在集市上购买特产,博览会上展出各地的特色产品,各地盛产丰富多彩的物产,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并且知道家乡的特产,明白这些特产都是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在了解了家乡的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来历后,自然能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能在教师介绍祖国各地的丰富物产的同时.产生自豪感,从而立志建设家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家乡的特产,能介绍这些特产的优点并且能分类。
(2)会做调查报告,并对家乡物产作统计。
2.情感与态度
认识家乡特产的同时感受家乡的与众不同,产生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能够熟记家乡特产及特点,并为他人作介绍。
4.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等活动过程中,知道家乡物产丰富,做好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搜集家乡特产,并分类整理。
2.难点
(1)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
(2)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一些特产。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过程
(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1.教师出示课本第54页图片。
师:在这个集市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纷纷回答。
生1:看到摊位上写着“本地特产”。
生2:看到人们在买东西,如手:亡围巾、土鸡蛋、糖人等。
教师小结:家乡的物产真是非常丰富呀1
2.师:那么,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
生思考,讨论。
师出示调查统计表,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3.师出示博览会的图片,并讲解每一个展品的名称、用途、制作流程等。
师:在博览会上,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班内汇报结果。
(二)家乡物产惹人爱
1.出示童谣。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出示问题: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呢?
学生:水乡
2.出示教材第56页上方水乡风光图。
师:在那里,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里的山水养育了几代人。你们从图上可以看到什么呢?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纷纷回答。
生1:我看到人们在船上摘莲子。
生2:我看到人们特别高兴,肯定是捕捉到很多鱼。
生3:我看到那里水那么多,感觉水里肯定有很多的虾、螃蟹呢!
生4:我感觉他们肯定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
3.出示教材第56页下方三幅图。
(1)洛宁县淡竹栽培历史悠久,素有“竹乡”之称。洛宁竹编在全国享有盛名,采用完全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为一体,精巧雅致,清新自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都市家庭、高级宾馆、礼堂饭店以及馈赠亲友的高档工艺品。
(2)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3)竹筒饭是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等众多民族经常做的一种风味饭食,有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傣族喜欢吃香竹糯米饭,其他民族喜欢吃普通竹筒饭。
出示问题: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4.出示“千人糕”童谣。
一块干人糕,
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
谁又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
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
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
给我一口香。
出示问题: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学生讨论。
生1:因为它凝结了很多人的劳动成果。
生2:因为我们想让人们爱惜粮食。
生3: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师:一块千人糕,原来是这么多人的劳动成果啊!你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什么?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吗?
学生分组介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物产,知道这些物产的特点、制作流程,从而感受到家乡的富饶和美丽,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家乡物产养育我
我的家乡产什么——富有地域色彩
家乡物产惹人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