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主题: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
1. 植物的构造: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2. 植物的组织: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尖组织。
3. 植物的器官:根的吸收作用、茎的传导作用、叶的光合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植物的构造、组织和器官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的结构,并讨论其功能。
4. 讲解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 拓展应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植物,进行研究并展示其结构与功能。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2. 分析学生的小组活动和展示,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展示能力。
3. 通过口头问答和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植物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程度。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主题:人体呼吸系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呼吸系统的结构: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
3. 呼吸的过程:吸气、呼气、肺活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呼吸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与生命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呼吸的过程,并测量肺活量。
4. 讲解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 拓展应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研究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并提出预防方法。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2. 分析学生的小组活动和展示,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展示能力。
3. 通过口头问答和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理解程度。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
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 满身黑道道, 听声就奔跑。 ——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
(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
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
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
(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 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初中生物课《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的含义。
2.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其种类。
3.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讨论,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相互适应的辩证观点。
4.在进行室外或野外的观察活动中,进一步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对所观察的事实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不同生活环境中生活的生物以及影响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环境的概念是本节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实例来建立正确的概念。
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室外或野外的观察作业。观察活动可以选择校园或校园周边的`公园、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
要求:(1)选择两到三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
(2)所调查的生物可以是生长在野外的生物,也可以是栽培、饲养的生物。
(3)每位同学或小组所调查的生物最好包括生长在不同生活环境的生物,水生环境,如池塘、小溪、河边;陆生环境,如森林、农田、山坡;地下生活环境等。
(4)调查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在上课时进行讨论。
(5)调查时要注意安全,并要注意保护被调查的生物。
二、教学过程:
1.引言。近年来,全球都在关心环境问题,“环境”一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活之中。人类为什么重视“环境”?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生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教师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讨论活动进入本章的课题的学习。
2.本小节共三个问题,三个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组织讨论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
3.关于“环境的含义”。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开始讨论:
(1)调查的两、三种生物具体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有没有相同的特点?
(2)这些生物的生存依赖什么条件?
(3)如果改变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生存会产生什么影响?
(4)如果改变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对他们的生存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什么是环境?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地点,同时更重要的是指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4.关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讨论:不同环境中不同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具体条件。
以小组或调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前在室外或野外观察过的生物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讨论:各种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有哪些。
讨论要求:(1)小组讨论的依据是各人或各小组的调查记录。
(2)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填入以下表格内,以便参加全班的讨论。
(3)分析所观察的三种或更多种生物的生存都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4)全班讨论时,各小组对上述(2)、(3)问题说明本小组的意见。
小结:尽管我们调查的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生物生活环境中所需要的许多条件,如阳光、空气、温度、水分、食物等因素是相同的。此外,在生物的生活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也是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以上我们所提出的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都是对生物生存有影响的生态因素。
讨论:生存的各种生态因素包括哪些?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哪些是生物因素?
5.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挂图“蚯蚓生活环境示意图”。
讨论:以蚯蚓为例,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小结: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适应土壤这种环境的生活,改变土壤环境,会影响蚯蚓的生存。所以,蚯蚓依赖环境而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蚯蚓的活动又影响了通气和吸水能力,可以让土壤变得疏松;蚯蚓排出的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所以蚯蚓的生活又影响了它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适应了它们生存的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在了解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之后,人类应该怎样让各种生物生活很好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