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标题: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内容丰富、有趣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民币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和正确使用货币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享一份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点:颜色、面值、图案等;
2. 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用途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认识货币的重要性;
4. 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二、教学准备:
1. 《认识人民币》的课文和相关教学素材;
2. 实物人民币;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实物人民币和PPT图片,引起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让学生想一想人民币的样子,它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图案等。
2. 认识人民币(1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点,如颜色、面值、图案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认为最漂亮的一张人民币,并解释自己的选择理由。然后,让其他小组成员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物操作(10分钟):
教师发放实物人民币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感受人民币的质感和重量,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
5. 游戏活动(15分钟):
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教师可以扮演商店老板,学生轮流充当顾客和售货员,通过交流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性较好。但需要注意控制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3.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应注意引导问题的适度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游戏活动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
5.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纠正错误。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和反思,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货币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标题: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内容丰富、有趣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民币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和正确使用货币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享一份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点:颜色、面值、图案等;
2. 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用途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认识货币的重要性;
4. 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二、教学准备:
1. 《认识人民币》的课文和相关教学素材;
2. 实物人民币;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实物人民币和PPT图片,引起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让学生想一想人民币的样子,它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图案等。
2. 认识人民币(1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点,如颜色、面值、图案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
3. 小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民币的面值,然后设计一个广告宣传海报,向全班推销自己选择的人民币面值。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推销,并争取其他小组的支持。
4. 实物操作(10分钟):
教师发放实物人民币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感受人民币的质感和重量,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
5. 游戏活动(15分钟):
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教师可以扮演商店老板,学生轮流充当顾客和售货员,通过交流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性较好。但需要注意控制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3.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应注意引导问题的适度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游戏活动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
5.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纠正错误。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和反思,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货币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我首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猜猜老师拿的信封里装的是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认出是多少钱的。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数字、图案、大小等等几方面来说。(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同时出示,让学生说说怎样区分它们。(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两种人民币现在不是很常见,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让学生比较记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它们。)
最后,我用抢答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首先教师提出把这些人民币按照元、角、分来分类的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迅速地分一分,让一个小组在磁力板上分,然后订正,归纳总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分类整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学习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学习1元=10角、1角=10分
首先我和学生做换钱的小游戏:“老师这儿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角的零钱,想一想,你应该给老师几张1角的?如果换成2角的或5角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1元=10角,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问学生:“谁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呢?”指名回答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首先用换钱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主动的获取知识。)这一环节比较难,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走进各组共同参与引导。当学生能答对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课后做一做
(指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购物的游戏,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轻轻的倒在桌面上,现在请大家用这些人民币想办法凑出5角钱,来买老师手里这个棒棒糖,看看谁能拿得又快又对。(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拿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同学们能准确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民币的用处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损坏人民币。
这节课,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呢?(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1元=10角,1角=10分。课后我们和爸爸妈妈再做一做换钱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清明小长假都干什么?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钱。”随之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如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