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2-02-02 08:39: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辨别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2. 掌握如何找到图形的轴对称轴线。

3. 能够通过折纸法找到图形的轴对称轴线。

教学重点:

1. 轴对称的定义和判断。

2. 轴对称轴线的找寻。

3. 折纸法找到轴对称轴线。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和教具,包括折纸和几何图形卡片。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生提出对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Step 2: 引入概念

教师通过PPT展示轴对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轴对称是指图形相对于某条线对称,两边完全相同。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特点。

Step 3: 判断轴对称

教师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然后和同桌讨论,最后整个班级共同讨论。

Step 4: 找寻轴对称轴线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找到图形的轴对称轴线。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对称轴线的特点,然后利用铅笔将对称轴线标记出来。

Step 5: 折纸法找轴对称轴线

教师示范折纸法找轴对称轴线的步骤,并让学生跟着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法找到图形的轴对称轴线,并与其它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

Step 6: 拓展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分析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找出轴对称轴线。学生可以用折纸法或者直接观察来找到轴对称轴线,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答案。

Step 7: 小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轴对称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如何找到图形的轴对称轴线?最后,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2. 掌握找寻图形轴对称轴线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轴对称的定义和判断。

2. 轴对称轴线的找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和教具,包括几何图形卡片和镜子。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生提出对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Step 2: 引入概念

教师通过PPT展示轴对称的定义,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特点。

Step 3: 判断轴对称

教师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然后和同桌讨论,最后整个班级共同讨论。

Step 4: 找寻轴对称轴线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找到图形的轴对称轴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对称轴线的特点,然后利用镜子将对称轴线标记出来。

Step 5: 拓展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分析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找出轴对称轴线。学生可以用镜子或者直接观察来找到轴对称轴线,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答案。

Step 6: 小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轴对称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如何找到图形的轴对称轴线?最后,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2--83页例1--例2.

  【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旨在让学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发展空间观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

  【教材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PPT课件、学习作业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引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图形和图案,边欣赏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你们有发现了吗?

  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这是一个什么?(老虎头)现在老师把它沿着中间的一条线把它对折。你们观察一下,两侧图形发生什么变化。

  生:完全重合。

  师:那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师:对折后折痕所在的位置就是它的对称轴,师边演示画对称轴边说对称轴要用虚线表示,而且要画出头。对称轴你会画吗?

  学生活动:老师把准备好的一些图形的图片,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让学生去摸,摸出什么图形就让学生找出它的对称轴。

  展示反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完成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于轴对称图形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究新知,轴对称图形对应点的特征。

  1、出示书上例1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松树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与A'重合。我们就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做对应点。

  让学生观察A、A'和B、B'两组对称点,找出不在对称轴上的对称点的特征。

  (1)每一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每组对称点的连线都与对称轴垂直

  让学生观察C、C'这组对称点,找出在对称轴上的对称点的特征

  对称轴上的点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主题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这样想?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图形可能是五角星。再引导学生根据对称轴想象出图形的另一半。

  (2)画一画。

  你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引导学生思考:

  应该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每条线段应该画多长?

  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先找到一些关键点,然后根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应点,最后连接各对应点。

  (3)说一说

  组织交流: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据对称轴来确定一些关键点的位置。(找关键点)。

  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数出距离)

  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标对应点)

  根据这个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顺次连线)

  三、巩固拓展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

  2、现固提高。

  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动手设计。

  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还学会了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完全重合

  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找关键点

  2、数出距离

  3、标对应点

  4、顺次连线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周末我去眼镜店看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我要不要买呢?(课件出示)

  师:你们笑什么?大家都说两边不一样,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两边一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更加明确,就让我们走进对称的世界,来探究对称的奥秘。(板书:对称)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师:下面物体在数学王国中是一家子呢(课件呈现)

  认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教师小结: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课件出示)

  2、认识轴对称图形

  看了这么多对称的图形,大家想不想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这件小衣服是对称的,你有什么办法把他剪出来吗?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要对折纸?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他图案吗?收集作品展示

  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如果把左右两边对折,会有什么现象?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说说同学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师:这些轴对称图形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下面陈老师呢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1、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判断出他们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不仅数字中有轴对称图形,汉字、字母中也有轴对称图形,下面的汉字和字母只出现一半,猜出它是什么?

  4、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在课本上连一连。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5、欣赏生活中的对称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互动评议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旨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33人。因一至四年级数学教师换得较为频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少数学生有浓厚的兴

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分析

  “轴对称”是六年制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把纸对折后先画一画,再想象剪出来的形状,最后实际剪一剪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教学阐明(三维)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教学策略

  演示法和探究法。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中,切身体验“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几张长方形纸

  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所创造出的美。

  从古至今,数学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计算问题,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我们的建筑、周围的布置、很多美丽的图案等也蕴涵着数学信息。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

  (搭配悠扬的音乐,课件慢慢一幅幅展示教材第2页的9幅图形,教师适当给予介绍,最后课件将9幅图缩小定格在一张片子上,音乐停)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学习内容。

  生活中轴对称应用很广泛,数学中的轴对称是怎样的呢?轴对称图形都有什么特征?怎样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板书课题)

  [评价与反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感受中。在音乐声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课件。展示教材第2页上面的6幅画。

  2、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复习构成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沿一条直线对折)

  动画课件播放蝴蝶、蜻蜓、秤、枫叶沿一条直线对折的过程。

  你能再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

  集体订正时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对称轴的理由。

  [评价与反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突破难点。电脑的折叠演示让学生在回忆概念的同时,更为直观地感知构成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沿一条直线对折,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透彻。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做画对称轴的练习,进一步强调对称轴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性质。

  1、课件出示小树图案(即教材第3页例1中间部分)。

  提问: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上台指出后课件再演示出对称轴)

  2、课件加上两棵小草出示例1(即教材第3页例1)

  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主探究。

  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样判断?自己想办法判定。

  (2)汇报交流。

  (3)互动评议。

  哪种判定方法更简便易行?(引导学生认识“数方格”的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

  (4)师小结。

  在数学上可以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探索验证,发现性质。

  (1)请大家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看一看,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数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汇报。

  (3)课件动态演示证实学生的发现。

  (4)小结归纳:

  同学们的发现很好,数学上的轴对称现象很有趣,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大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这个性质很关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评价与反思:对例1的处理,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只出现“小树图”,再出现“小草图”,两个层次都让学生判定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经历了从一个图形到一幅组合图形的改变过程,逐步拓宽对轴对称的认识,判定方法上也经历了从“实际折”到“数方格”的转变。第三个层次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用数方格的方法去再次判定是否成轴对称,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四)实践探究,深化认识。

  课件出示第4页的例2。

  1、自学例2,先想想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学生试画。

  2、汇报展示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出现两种方法:

  (1)画出一个对应点就连一条线,最后顺次连成图形。

  (2)画出所有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3、互动评议。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画的过程中哪儿容易错?

  4、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评议与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注重了学生个性画法的交流与评议,在评议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数学游戏,联系新知,拓展思维。

  1、教师取出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让学生看清从哪边画好图案后教师剪,学生闭着眼睛想想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师对折4次呢?先猜一猜再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

  3、师问:如果是5次、6次、7次呢?板书结果,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4、生独立完成第4页的“做一做”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首先通过猜想感知轴对称的应用,再来揭示谜底,增加了趣味性,通过4次的猜想和自己的实际验证由理论转化为实践,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逐渐让学生通过数据发现规律,这是一个思维的拓展,也可以说是一个高潮。]

  (六)实践操作,深化思维。

  课后请大家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评价与反思:教师设计了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找出对应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轴对称的建筑、标志、文字图形等图片。

  提问: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2.课件展示剪纸折叠的过程,然后通过学生的`观察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对称轴的概念。

  3.学生在练习上画对称轴。

  4.导入新课。

  1/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画教材第82页大树的过程。

  1.提问: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2.课件出现点A和点A’,学生数点A,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用同样的方法出示点B点B’。

  3.总结:点A与点A’,点B与点B’互为对应点。

  4.学生在大树中找对应点。

  5.教师总结。

  6.巩固练习。

  课间出示教材第83面例题2;

  1.提问:你能不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吗?怎样画有对有快?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

  3.教师巡视,并提示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

  4.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5.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6.教师小结。

  补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

  三、巩固应用

  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