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优选6篇)

时间:2013-09-04 05:12: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而如何应对这些挫折,决定了我们能否取得成功。今天,我将通过《带刺的朋友》这个故事,帮助同学们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

本课目标:

1.了解并理解《带刺的朋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故事主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是如何应对的?”

2.展示故事名称《带刺的朋友》。

二、故事阅读(10分钟)

1.教师朗读故事《带刺的朋友》。

2.学生跟读故事。

三、故事讨论(15分钟)

1.提问:“故事中的小刺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是带刺的朋友?”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四、角色扮演(2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并准备扮演片段。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故事情节中的关键场景。

五、反思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自评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并进行反思。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和培养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包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及如何应对的经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经验。

七、课堂延伸(10分钟)

1.教师分享一些名人的成功经历,讲述他们如何应对挫折并取得成功。

2.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成功经历的理解和感想。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同理心——《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今天,我们将通过《带刺的朋友》这个故事,来学习如何培养同理心,增进友谊。

本课目标:

1.理解《带刺的朋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

3.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2.提问:“你们在冲突中是否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为什么?”

二、故事阅读(10分钟)

1.教师朗读《带刺的朋友》故事。

2.学生跟读故事。

三、故事讨论(15分钟)

1.提问:“故事中的小刺球和其他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冲突?”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四、角色扮演(2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并准备扮演片段。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故事情节中的关键场景。

五、同理心讨论(15分钟)

1.学生观看角色扮演表演后,进行讨论。

2.提问:“你们在扮演角色时是否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为什么?”

3.引导学生明白同理心对于解决冲突和增进友谊的重要性。

六、反思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自评自己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表现,并进行反思。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和培养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包括自己在朋友之间的冲突中如何运用同理心来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经验。

八、课堂延伸(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培养同理心的经历和方法。

2.学生互相倾听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引导学生比较词句活动室2(1)的两句句子,体会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能使句子更生动。

  学生朗读句子。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它是谁呀?

  出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爬 停住脚 摇晃 掉 归 滚 驮 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 “摇晃”、 “归”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刺猬: 出来散步 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 掉过头去 哀叫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

  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指名交流。

  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

  出示说话练习。

  师: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师: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

  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

  指名介绍。

  六、写作小实践。

  教学反思: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尤其是说话练习部分,没有时间指名较多的学生来练说,连起来介绍这一环节跳过了,拖堂5、6分钟。反思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觉得在前半节某些地方浪费了一些时间。

  1、导入环节“看图说话”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看了图,仅说出了“图上画着红枣儿和枣树”,在引导学生将图意说清楚,说具体上花了一些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明确说话要求,训练说话完整的能力。

  2、讨论哪几节分别写了两件事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我”想法和“我”与爸爸的对话不属于事情之中。可见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划分段落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读课文,却没有具体讨论归纳,以致于交流时,一生讲了大段意思,却没有归纳出重点。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时,巧妙引导孩子去发现刺猬偷枣的“高明”,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感受生动地语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锻炼孩子们的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5.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倾听与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谜语:

  生在田野中,昼藏夜里行。

  身背一身刺,遇敌呈球形。

  (打一动物)

  1.同学们,猜一猜,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刺猬)

  2.通过这则谜语,你知道了刺猬有什么特点?

  生:刺猬白天隐藏,夜间觅食活动,满身是刺。

  3.是啊,刺猬身上的刺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个小朋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1.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指名交流,并齐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

  (二)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谈话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它也忍不住来偷枣啦。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2.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3.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4.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5.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6.谈话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找到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流。

  7.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呢?它该怎么办呀?

  8.刺猬从树上掉下来又干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动作“归拢、打滚、扎、驮”、跑。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板书:逐个归枣 打滚扎枣 驮枣快跑)

  9.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动作的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作者都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生读圈出的有关动词:爬、摇、归、打滚、扎、驮、跑。)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10.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这些词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过程呢?(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11.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四、总结全文,善待动物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读读这三个句子,特别是加点的词语“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交流:从陌生到钦佩,到非常喜欢。

  2.教师小结: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去做动物们最亲密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爬 摇 归 打滚 扎 驮 跑

  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昭示着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在教学设计中,强调“认真倾听,自主合作”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紧扣“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这一中心句,品味细节,从偷枣、运枣来组织教学,在诵读和品味中激发学生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后,入情入境,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内化吸收。

  成功之处: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积极投入。

  不足之处:小组交流不够热烈,没有组织分配任务。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扰乱课堂纪律。

  教学建议:以后在课前准备上要更加充分,不仅备知识,备方法,更要灵活掌握,加强课堂的掌控力,增加课堂吸引力,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做到有组织有效率。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流程:

  一、导入,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

  1.教师书写课题。讲解“刺”字。齐读课题。

  2.这位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

  3.教学“枣”字。对比教学“刺”与“枣”。(相同部件,一个有勾一个没有勾,出示图片加深印象)

  4.学生书写“枣”字。

  二、走进课文

  1.请学生读学习要求

  (自由地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和同桌互相请教,请教刚才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待会儿一起讨论。

  学生上黑板贴自己写的求助卡片,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斑斑驳驳、诡秘、钦佩”。请其余学生解决。(联系上下文语境朗读、拆分词语理解、找近义词)

  2.教师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认读情况(教师强调“散落”读音)

  3.词语送回句子是否能读好。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请生朗读。

  三、走进课文内容

  1.教师画枣树与树枝,粘贴词语卡,请学生排列卡片,小刺猬是怎样摘到红枣的?

  2.教师将词语卡片用线连起来,借助示意图,请学生讲一讲小刺猬偷枣的过程。(爬树、摇枣、扎枣、驮枣)

  3.课文中哪里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有趣。

  学习要求:

  快乐地品一品:默读小刺猬偷枣的内容,用横线画出你觉得生动有趣的句子,用圈圈出其中最有趣的词语。

  (圈画好的同学把圈画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4.学生交流分享,你觉得哪里有趣?

  就地打了一个滚、圆乎乎、噗的一声、劈里啪啦、哗哗作响……

  5.教师出示第十自然段,学生朗读第十自然段。教师范读。

  6.听完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带着朗读的方法和你刚才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7.用上词句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整体感知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

  2.找到课文中作者爷爷对小刺猬的评价,学生朗读。你读出作者对小刺猬怎样的感情?

  五、生字教学

  1.剩下的四个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2.学生书写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枣、缓、监、逐、聪”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抓住关键部件把“枣、刺”写规范。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3.品读第10自然段,初步体会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

爱。

  重点:

  抓住动作描写感受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也一起来认识一位新的动物朋友。板书课题,注意读准“刺”的读音。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哪些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交流: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在干什么?

  3.指导写字:刺枣

  三、理清内容,初步复述。

  1.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写小刺猬在偷枣啊?

  (2-10自然段)

  2.现在请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的2到10自然段,遇到它偷枣的句子就用横线画下来。

  3.谁来说说看这一只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呢?

  (1)随文识字:认读“缓”“监”“逐”“扎”四个字

  (2)读好三个拟声词:树枝哗哗、噼里啪啦、噗的一声

  (3)梳理偷枣过程:往树上爬、爬向老树杈、用力摇晃、掉了下来、扎在背上、跑去了

  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齐读。

  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大致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四、体会高明,再次复述。

  1.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我的钦佩之情: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高明”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第10段,你特别从哪儿感受到了刺猬偷枣“高明”?画下相关的语句。

  (1)认读“扎”字的读音。

  (2)抓住动作:爬来爬去归拢到一起打了一个滚儿

  (3)“急火火”。

  4.男女生分句读第10段。

  5.难怪作者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你还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6.复述第十段的内容,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五、小结课堂。

  其实文章还有很多地方也体现了它的高明,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六、作业。

  1.摘抄第10段中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给家人讲讲刺猬偷枣的过程。

  3.阅读宗介华的散文集《带刺的朋友》。

  七、板书。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