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彩3篇)

时间:2013-02-04 07:19: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长方体,理解其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长方体模型、白板、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材料: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立方体的概念和性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和思考。

2. 新知呈现(15分钟):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和计算公式,并与立方体进行对比。

3. 深化理解(20分钟):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发现长方体的共同特点,并通过实例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4. 合作探究(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选择最佳长方体模型等。

6. 总结归纳(10分钟):

请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7. 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应用。

五、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长方体模型、白板、计算器等;

2. 教学材料: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有关长方体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体的特点,并与立方体进行对比。

2. 活动设计(30分钟):

a. 制作长方体模型:将纸板剪成长方体的六个面,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拼接方式制作长方体模型,并观察长方体的性质。

b. 测量长方体的边长:学生自行选择一些长方体模型,使用尺子测量各个边长,并记录数据。

c.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学生利用所测得的边长数据,使用计算器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探究讨论(20分钟):

学生根据实践操作和计算结果,讨论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共同总结出计算公式,并与教师引导进行对比。

4. 拓展应用(20分钟):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选择最佳长方体模型等,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归纳(10分钟):

请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6. 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应用。

五、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导语:《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 28—29 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 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长方体的模型,搭长方体的小棒学具和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题目:准备长方体的模型

  观察长方体模型,说说为什么它是长方体?

  找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事物。

  二、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我这里有些图形,谁来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分的非常好,请在你们的本子上画一个平面图形摸一摸,然后摸一摸你的书、铅笔盒等立体图形。

  生开始操作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可能说:平面图形平平的,立体图形有边,有角,有点、有面……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立体图形——长方体。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呢?

  生举例

  师:你们都拿着长方体模型,是怎么判断的呢?

  生可能说: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点,它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纠正边、点,我们来认识一下面、棱、顶点的含义

  生可能用语言描述不了,用手摸得方式来解释这三个概念。

  师给出规范的语言:面就是平平的部分,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三条边的交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媒体演示,并闪烁一个面、一个点、一条棱。

  三、小组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长方体的特点,但不够全面,接下来我们就以4人小组为单位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1、一人组织发言,一人记录,他生补充

  2、利用好学具

  3、全组要统一意见。

  4、汇报时,一人汇报,一人演示

  师出示活动提纲

  图 形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生开始活动,师巡视

  师:大家基本完成了任务,我们现在来汇报一下

  师:我们按照表格提示来汇报,好吗?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学生汇报:有8个顶点. 一生数八个顶点。(拿着用橡皮泥和小棒组合成的长方体演示)全班赞同

  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几生介绍验证过程)分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一生补充: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完全相同。

  师说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称也不同。

  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验证用小棒和橡皮泥组合时,相对的棱不相等就组合不成长方体,)还发现:12条棱,分成3组。

  生介绍完后媒体出示完整表格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对长方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桌拿着长方体模型互相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生活动

  四、抽象图形

  1、按照要求看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①只看一个面 ② 只看一条棱 ③ 只看一个顶点

  生操作,汇报。

  师,媒体出示:一个小兔子把看到的面画了下来,你认为哪个最能代表长方体。

  生赞同第三个

  师:我们在画平面图时,要画出长方体的三个

面,才能代表长方体

  2、观察从一个顶点看到的三个面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后发现:看到的是三个相邻的面,前面、上面、一个侧面,它们分别相对的面是看不到的

  3、观察长方体平面图的面得形状,有什么发现?

  是平行四边形

  师:平面图形中虽把上面、一个侧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五、认识长、宽、高

  利用自己的学具阅读课本29页内容。

  师摆放一个长方体盒子,让生分别说出长、宽、高,

  说明: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同桌摆放长方体,互说长、宽、高

  六、课堂总结

  1、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145页纸,做一个长方体。

  七、课堂延伸

  师拿着一个魔方,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我们研究了长方体,请你们运用本堂课学习知识的方法,研究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