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和分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毫米和分米的度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教师准备一些物体,如铅笔、书本等,用于测量和比较。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长度的概念,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概念解释:教师用图示和实物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进行解释。
3. 毫米的测量:教师向学生展示毫米的度量工具,如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掌握使用方法。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物体,让他们用毫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分米的测量:教师向学生展示分米的度量工具,如卷尺,让学生观察并掌握使用方法。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物体,让他们用分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5. 比较和换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毫米和分米的测量结果,让他们发现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进行换算练习。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桌、椅子等,让他们进一步巩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毫米和分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更精确的测量。
3.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如测量自己的身高、书包的重量等,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记录,评价他们对毫米和分米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口头回答,评价他们对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和分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毫米和分米的度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教师准备一些物体,如铅笔、书本等,用于测量和比较。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提供一些与长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长度的概念,如:一支铅笔有多长?一本书有多宽?
2. 概念解释: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示范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者的差异。
3. 毫米的测量:教师向学生展示毫米的度量工具,如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掌握使用方法。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物体,让他们用毫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分米的测量:教师向学生展示分米的度量工具,如卷尺,让学生观察并掌握使用方法。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物体,让他们用分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5. 比较和换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毫米和分米的测量结果,让他们发现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进行换算练习。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毫米和分米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如测量教室的长度、书包的重量等,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记录,评价他们对毫米和分米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口头回答,评价他们对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2.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篇三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
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