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实用3篇)

时间:2019-03-04 02:25: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命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1)命题的概念:命题是陈述语句,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命题的分类:命题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析取、合取、否定等;

(3)命题的判断方法:通过真值表和逻辑连接词的运算规则进行判断。

2.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介绍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命题的真假,并运用判断方法进行验证;

(3)小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命题问题,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命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命题的特点。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简单的命题案例,让学生分析命题的真假,并运用判断方法进行验证。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复杂的命题问题,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环节,观察学生对命题概念和判断方法的理解情况。

3. 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命题的概念和判断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命题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相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数学《命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命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1)命题的概念:命题是陈述语句,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命题的分类:命题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析取、合取、否定等;

(3)命题的判断方法:通过真值表和逻辑连接词的运算规则进行判断。

2.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介绍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命题的真假,并运用判断方法进行验证;

(3)小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命题问题,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命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命题的特点。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简单的命题案例,让学生分析命题的真假,并运用判断方法进行验证。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复杂的命题问题,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环节,观察学生对命题概念和判断方法的理解情况。

3. 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命题的概念和判断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命题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相信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

  (2)是否是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

  (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

”。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

  (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

  (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例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

  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方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