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8-05-09 01:32: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游褒禅山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教学难点:

1. 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 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游褒禅山记》的基本情节和意义。

讲解(15分钟):

1. 分析《游褒禅山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解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如开头的描写、中间的游山过程、结尾的寓意等。

练习(20分钟):

1. 列举《游褒禅山记》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并解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 练习仿写,要求学生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类似《游褒禅山记》的文章。

总结(10分钟):

1. 总结《游褒禅山记》的主要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强调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拓展(10分钟):

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名家作品,如杜甫、李白等,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自己的游山记。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旨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分析《游褒禅山记》的主旨和主题,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 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并能灵活运用于文学鉴赏和写作中。

教学难点:

1. 理解《游褒禅山记》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文人士大夫会去游山?《游褒禅山记》中的游山和现实生活中的游山有何不同?

讲解(15分钟):

1. 分析《游褒禅山记》的主旨和主题,解释其深层含义和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如夸张、对比、拟人等,让学生理解其在文章中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讨论(20分钟):

1. 分组讨论《游褒禅山记》的主旨和主题,提出个人见解并进行讨论。

2. 学生互相演讲,表达自己对《游褒禅山记》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10分钟):

1. 总结《游褒禅山记》的主旨和主题,强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对人生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拓展(10分钟):

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名家作品,如苏轼、辛弃疾等,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2. 给学生布置口头表达任务,要求他们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篇三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引导语:《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在同年7月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掌握重点字词。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

  ⑵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⑶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2、过程和方法:

  诵读、翻译、理解、感悟、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尽吾志”“深思慎取”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类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课件展示。

  【教具】

  ppt 和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字音、句读、感情)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主要是1、2段)

  4、准确掌握作者的游玩经历(为理解下面议论作铺垫,并可让同学就此阐发个人的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的.北宋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说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并且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两度为相进行变法,人们称他为王荆公。你们猜,老师所指是谁?学生答:王安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探究思考: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从标题中字可以看出。

  2、游记一般按游踪来写,王安石在一二段写了哪些地方?请列举出来。

  ( )→( )→( )→( )

  三、齐读一、二自然段

  探究思考:

  此次游玩作者尽兴了吗?你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

  探究思考:

  既然游玩没有尽兴,作者有什么感慨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五、联系实际,引申思考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补充: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时间表:

  人物 主要成就 所用时间 曹雪芹 《红楼梦》 10年 司马迁 《史记》 19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19年 达尔文 《物种起源》 28年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30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27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27年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名言寄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回归作者人生成就: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改革家。”

  六、反复朗读第三、四段,相互检查背诵

  七、作业布置

  1、请找出文章带“其”(共20处)“以”“而”的语句,并进行解释;

  2、进一步朗读3、4段,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

  3、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一词多义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翻译3、4段,了解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谈谈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作业

  三、进入课文学习

  1、继续请同学翻译文段,总结段意,老师点评(3、4自然段)

  2、落实3、4自然段中要掌握的字词句

  3、讨论“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四、学生朗读全文,力求背诵

  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第三、四段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