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15-04-01 07:47: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乡下人家》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中国乡村的生活和文化。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文章中的乡村生活和文化的理解。

2. 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3. 学生对文章中的事件发展的把握。

教学准备:

1. 课文《乡下人家》的复印件。

2. 学生的作业本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乡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村的印象和感受,然后和学生一起谈谈乡村生活的特点和文化。

Step 2 阅读理解(20分钟)

教师发给学生课文《乡下人家》的复印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对乡村生活和文化的描述,并回答相关问题。学生可以自己阅读,也可以小组合作阅读。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按照小组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乡村生活场景,讨论并列举出相关的事物、人物和情感,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Step 4 个人写作(15分钟)

学生回到座位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印象,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和文化的短文。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家乡或者想象中的乡村生活来写。

Step 5 分享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短文,也可以选择交给其他同学评价。教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Step 6 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强调乡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来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乡村生活和文化的理解。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乡下人家》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文章中的意境的理解。

2. 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的感受。

3.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课文《乡下人家》的复印件。

2. 学生的作业本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乡村风光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乡村的情感和想象,然后和学生一起谈谈乡村的美丽和宁静。

Step 2 阅读理解(20分钟)

教师发给学生课文《乡下人家》的复印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用彩色笔标出自己认为最美丽和动人的句子和段落。

Step 3 想象创作(20分钟)

学生回到座位上,根据自己标出的句子和段落,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写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可以是文字画面,也可以是图画画面。

Step 4 分享与欣赏(15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创作,也可以选择展示自己的画面。大家可以一起欣赏和赏析每个人的作品,教师也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

Step 5 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强调审美情操的培养和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创作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分享和欣赏,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和激发,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课件出示“蹲”的形近字)

  课件出示:

  久蹲容易累 尊老敬前辈 遵守交通法 樽酒不沾嘴

  b、“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会意,由“爪”和“见”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视频出示“蹲”和“觅”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6)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①师引导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时令、照例”。(提示: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②认识“纺织娘”。(课件出示纺织娘图片及文字介绍)

  4、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现在请将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四人一组练习轮读课文。

  (2)指名轮读。师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生参与评价。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示例:展现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开始,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乡村美景,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自读感悟,理清条理

  1、理清课文条理。

  (1)师引导: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再自由地读读课文,试着给每个场景起个名字,并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场景名。

  (3)全班交流讨论,生读有关句段,概括场景内容。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瓜藤攀檐 鲜花轮绽 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 鸭子戏水 门前晚餐 月明人家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感兴趣的场景。

  3、师小结:读着课文,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在眼前,这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图画,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个场景起名字,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全文,找中心句

  1、复习导入,轮读课文。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幅幅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2)师指名选一幅画面,读相关的段落。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

  (2)师指名读。

  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生齐读。

  (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

  (5)预设:独特迷人。(板书:独特迷人)

  (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设计意图】品读描【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回顾课文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才能在学习交流时畅所欲言。

  板块二 品读课文,悟景中情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能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

  l ?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师指名发言,相机指导,重点引导生体会以下几个场景的美好。

  (1)瓜藤攀檐。(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思考:这里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②预设:装扮。

  ③师引导比较:“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怎样的感觉?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又给人怎样的感觉?

  ④课件出示有关“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的图片、“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图片与“农家小院搭瓜架”的图片。师指名比较说不同。

  示例:高楼门前的“装饰”严肃单调,农家小院的“装饰”自然清新。

  ⑤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与“瓜藤攀檐”相关的句段。

  (2)雨后春笋。(出示课件)

  ①女生齐读。

  ②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探”字?

  ③示例:“探”字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展示出雨后春笋的勃勃生机,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竹笋的喜爱。

  ④师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3)鸡群觅食。(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理解: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从这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

  ②示例: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门前晚餐。(出示课件)

  ①师范读,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里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②示例:临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餐,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③师引导积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并把它抄写下来。【设计意图】此处采用了“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以“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美丽”展开交流,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感悟空间,使学生形成多元感受,在交流中掌握作者抓住与乡下人家关系密切的普通事物,仔细观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板块三 合作探究,明确主旨

  1、明确课文主旨。

  (1)师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出示课件)

  (2)师指名朗读。

  (3)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l “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l 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示例:“独特”指特有,独一无二;“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师引导:再读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

  (2)生自由读全文。

  (3)师小结: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深夜的顺序交叉描写,抓住了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园,装扮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配乐朗读课文。

  师: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和着优美的音乐再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吧!【设计意图】配乐赏读,引导学生和着优美的音乐,将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感受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为课后的练笔做好铺垫。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简析:

  《乡下人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独特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感受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在情趣中置身“乡下人家”

  1、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说说你在哪里听见过这样的交响乐?给这首交响乐起名。

  2、说说在你的脑海中乡村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课件播放乡下特有的“交响乐”—— 鸡鸣、狗吠、鸭叫、虫鸣,使人一听就仿佛已经置身于乡下人家,浓浓的乡村韵味扑鼻而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的感官,感受乡村气息。】

  二、在品读中感受“乡下人家”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

  1、认读词语,采用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朗读好句子。

  3、让学生说说,各小节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概括,形成优美的诗句。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鸡群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小憩,

  月夜睡梦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4、齐读短诗,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平凡而又优美的景物。

  【设计意图:在朗读交流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句子。通过交流每个小节分别写什么,让学生自读自学,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乡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三、在赏读中享受“乡下人家”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指名读句子,理解“独特和迷人”。

  2、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觉到这种“独特”和“迷人”?

  3、文章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乡下最平凡、最普通的,但是在作者看来是那样的独特、迷人。(学生自由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品味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读。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引领学生重点品读这一句,想象乡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体会从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四、在想象中表现“乡下人家”

  1、出示补充内容: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一个瓜架,——( ),——( ),——( ),——( ),……描绘出诗情画意的篇章,像一首诗,——( ),——( ),——( ),……

  2、交流欣赏。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乡下人家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后,设计这样的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继续寻找乡下人家最平凡、最普通的美。从而升华感情:原来在大自然中,无论怎样普通平凡的事物,都能描绘出最优美的画卷。】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五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生词

  二、讲解新课

  (一)走进画面,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最独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1、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默读1、2自然段,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2)精读风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学生汇报。

  2、感悟对比写法。

  3、小组内竞赛读。

  (3)精读风景之二——“门前鲜花”

  1、学生汇报。

  2、积累描写花开景象的词语。

  (4)精读风景之三——“屋后竹笋”

  1、学生汇报。

  2、读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激趣引读:

  a:你看,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笋芽儿的小脑袋探出来了!读——

  b:啊,鲜嫩的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读——

  c:成群的春笋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妈妈比高呢!咱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

  总结,这一部分,描写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么,那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往下读吧!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组学习,精读3-6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紧扣第7自然段,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4、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

  三、指导背诵

  1、闭目养神,抛弃杂念

  在老师的带领下,心游百花园。吐纳呼吸,气沉丹田。

  2、学生自读,

  3、教师出示课件(一)

  4、教师出示课件(二)

  四、总结。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配上图片,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更有带入感。

  师:同学们,今天在讲述课文之前,老师想跟大家讲一讲我的家乡,我是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孩子,我们村叫做马当陌村,大家听来觉得很怪对吧,这是我们那里村子的特殊叫法,不仅有马当陌还有刘当陌、郑当陌。

  这是我的同学也是我家的邻居,他家里养奶牛,同学们可能觉得奶牛黑黑白白的在绿草地上很可爱,但是它把自己滚得脏脏的,就有点难为情了,养奶牛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事,但是当要给奶牛挤奶的时候,那种香醇的滋味就会盖过一切,涌上心头。

  这是我家的老房子,我的爷爷以前住在这里,这棵核桃树比我的年龄还要大,我有时候感觉就是它撑起了我们这个没有顶的院子。这个院子里还种了各种果树,樱桃、李子、黄桃、杏子、酸枣等等。一些空出来的地方我们也毫不客气的把它占满了,种上了花生和玉米。

  在老师小的时候,寒暑假里从不会无聊,因为我有两个小跟班,她们都把我奉为老大,在秋天麦子被收割之后,我们常常跑到把麦子的长发理成板寸的广阔土地上,去疯跑着你追我赶,或是跳一种不知名的舞蹈,在金黄的落日下,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光。

  家乡的故事要真说起来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而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乡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关键词,老师的关键词就是当陌、阿牛家、果园子以及田野上的老大。

  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作者对乡村也有着它的依恋和专属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阅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与“美丽”“醉人”“浪漫”等词语做对比。

  (三)讲读课文

  1.小组分段落阅读课文,说一说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请小组来回答

  2.整理概括,尝试着以填空的形式把它们写成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溪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乡下人家美。

  3.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仔细品读,与同桌分享它的妙处。

  4.分部分感悟

  (1)屋前搭瓜架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它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植物是充满生机的生命,是永远变化的)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同吗?

  一起读出这种可爱。

  (2)门前种鲜花

  为什么课文写到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就像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慈祥,即使穿着艳丽的衣服,我们也不会因此而抗拒)

  (3)屋后春笋冒

  动画演示春笋的生长,体会“探”字的趣味

  (4)院里鸡觅食

  模仿想象小鸡在作什么,如果可以听懂动物的语音,它们在说什么。(女同学读鸡妈妈的尽职尽责,男同学读鸡爸爸的斗志昂扬。)

  (5)河中鸭嬉戏

  鸭子为什么从不吃惊

  (6)门前吃晚饭

  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看到的是什么?自由读。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朋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

  (7)夜静催眠曲

  猜一猜纺织娘是什么呢?(也叫草蜢虫,因为叫声听起来像织女在摇纺车,所以被人们称为纺织娘)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到乡下的生活充满着幻想,乡人们很包容,心境淡然。

  (四)总结

  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对乡下人家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待生活我们要让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都灵敏起来,而最关键的是让心明亮起来。

  (五)作业

  以各种形式描述自己眼中最美的乡村人家,下节课我们要开一个小型的分享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2.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溪戏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乡下人家美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