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乘方》教学反思【经典6篇】

时间:2014-04-04 07:36: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积的乘方》这个数学概念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经过反思,我认为本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首先,在引入概念时,我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只是简单地解释了乘方的定义和规则,没有通过生动的例子或实际应用来展示乘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导致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机械运算上。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差异。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合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的情况。这导致一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无法从抽象的概念中建立起实际的联系。

另外,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或误解。有些学生在乘方的运算中容易出错,但我并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持续犯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会充分准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应用,以展示乘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发现乘方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我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会设置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动来学习和探索乘方的概念。同时,我也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图表、模型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方。

最后,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或误解。我会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加深对乘方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教授《积的乘方》这个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乘方,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积的乘方》这个数学概念时,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通过反思,我发现这些方法和策略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投影仪和电脑展示乘方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这种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概念和运算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方。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没有充分利用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我更多地是以讲解和演示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回答问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其次,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比赛和个人挑战,学生在竞争中积极参与,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但是,我也发现这种方式可能会过于强调竞争,导致一些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游戏和竞赛的平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和误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乘方。因此,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乘方的概念和运算。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教授《积的乘方》这个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乘方的知识。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三

  有了好的开始,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教学就可以用好原有的课堂模式处理,在教学中,学生对法则的探究和归纳,计算中法则的直接应用、间接应用和逆向应用的操练,注意点和解题经验的强调,能够比较好地实施。

  计算a12=()2=()3=()4=()6,a12=()2×a2=()3×a3=()4×a4=()2×()3,转入逆向应用法则,逆向应用法则我是由学生独立探究的,特别是比较3555,4444,5333的大小,钱泽宇、顾家玉同学作了很好的变形,将这三个幂的形式转化成指数相等都是111,从而比较大小。计算2100×0。5100时同学们小组进行了探究,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做得较好,为此,补充计算0。1252009×26030,小组研究,老师讲解,以求真正领会。

  在计算2a2b4—3(ab2)2时,两个班的同学出现了同样的错误,第二项的计算错误地用了乘法的分配率。解题习惯和注意点要再三体会,“观察运算情形,注意运算顺序,用对运算法则,关注符号确定”,要提高运算的正确率,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反复指导,需要学生高度重视和反复训练,这个时候我们也就体会到,教学是“水磨的功夫”。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四

  本次参加了学校的一课二讲三讨论的活动,主讲课题是积的乘方,就本节课作如下反思: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公式法则课,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新问题的必要性,带着问题思考本节课,更容易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首讲是在142班,教学过程如下安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由于在应用当中需要用到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它们的法则。

  积的乘方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时这节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而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就要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含义。这组计算是以前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完成,进一步让引导学生推导 (ab)的二次方、(ab)的三次方和 (ab)的n次方。导出性质后,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其表达式及语言叙述中每句话的含义,以期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它进行计算。因此在后面设计了几个例题,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讲解清楚了积的乘方的概念,并且也给了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并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应用。

  第二次讲是在141班,这次采用了学案设计,能动课堂的教学方式,整节课老师只是布置任务,一切内容有学生自己完成,小组合作讨论,疑难问题集体解决,相比上一节课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思提高,不在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效果很好准备继续尝试。

  这节课的主要易错点是对符号的处理,这点在备课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因此在例题里我设计了一些学生易错的题让他们训练。

  从本节教学反思,让我体会到了如下的几点:

  第一、课堂讲演精炼,到位,语言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第二、对学生要大胆放手,充分体现学生主导性。

  第三、多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总结。只有这样细心、耐心对待难点问题,学生才学得过手,也使得学生揣摩学习的基本方法。

  今后我的备课和上课还得重新审视方方面面,务求让学生学得过硬,让学生从完全依赖教师过度到不完全依赖教师就是一个进步。学无止境、贵在坚持,经常反思、经常总结,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公式法则课,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新问题的必要性,带着问题思考本节课,更容易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由于在应用当中需要用到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它们的法则。积的乘方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时这节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而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就要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含义。这组计算是以前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完成,进一步让引导学生推导(ab)的三次方和(ab)的n次方。导出性质后,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其表达式及语言叙述中每句话的含义,以期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它进行计算。因此在后面设计了几个例题,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讲解清楚了积的乘方的概念,并且也给了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并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应用。这节课的主要易错点是对符号的处理,这点在备课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因此在例题里我设计了一些学生易错的题让他们训练。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六

  1、在新课的情境创设教学中,我利用剪纸与切图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习性得到调动,在通俗生动的生活实例中,学生既可操作也可想象出可以运用的知识,由浅入深地进行阶梯式教学,从而为新知的探究与归纳做好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氛围深厚,达到乐中求学的目的。

  2、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学习中,设计由数到字母的算式的计算,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步步发现计算的规律,从而验证出法则的存在的合理性,满足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可接受力和可塑造性。学生在这布局中能够发挥个人的能力,对法则的归纳轻松得手。

  3、在积的乘方法则的运用中,既练习常规类型习题,又增加公式的逆用习题,环环紧扣,增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同时对问题的解答方式既采用口答、抢答,又进行个人独立完成,也运用小组合作,个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发展了个性。

  4、在学生对习题的剖析与讲解中,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而老师的引导语言有时也不够精确,筛选的试题代表性不强,方向性不明,今后要全面改进。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