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除法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13-09-01 06:38: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设计 篇一

引言:除法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除法是一个相对较难的任务。因此,本篇将为二年级学生设计一节有趣而有效的除法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 能够运用口算方法进行简单除法计算;

3. 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

2. 口算方法进行简单除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准备好纸和铅笔;

3. 小组活动所需的小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物品,引出对除法的需求和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PPT展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解释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 口算练习(15分钟)

设计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在小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和答案。

4.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块小黑板和粉笔。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小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5. 温故知新(10分钟)

通过回顾课上的知识点和口算练习题,让学生再次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6. 课堂练习(15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答案,纠正错误。

7. 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除法知识点和口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延伸:

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除法口算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除法游戏,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和口算练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然而,下次教学可以更加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拓展活动。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设计 篇二

引言:除法是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之一。本篇将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一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除法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

2. 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

2. 通过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素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PPT展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解释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 问题解决(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例如:班级有30个学生,老师要将30个苹果均分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得到几个苹果?学生可以通过计算30除以学生人数来得到答案。

4. 问题分享(1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通过学生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维碰撞。

5. 温故知新(10分钟)

通过回顾课上的知识点和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再次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6. 课堂练习(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及时批改答案,纠正错误。

7. 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除法知识点和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延伸:

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继续巩固运算能力。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然而,下次教学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实践活动。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设计 篇三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除法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9÷9=( ) 42÷6=( ) 45÷5=( ) 27÷3=( ) 64÷8=( ) 36÷4=( )

  72÷8=( ) 36÷9=( ) 63÷7=( ) 72÷9=( ) 49÷7=( ) 32÷4=( )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

  师:老师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

  看到什么了?

  预设: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

  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

  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8.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X8=( 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口答。 师:56、8、7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分别表示总价,单价,数量(师板书“总价÷单价= 数量”)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价格的?

  预设:

  (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X6=24(元),计算正确。

  师板书:24÷6=4(元)验证结果,口答。

  5、师:对比这两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都是除法,都是平均分

  (2)都和总价、数量、单价有关

  (3)一题总价、数量已知,求单价。二题总价、单价已知,求数量 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我们还可以整理出一条乘法的数量关系式,你们会吗?

  预设:数量×单价= 总价(学生没有接触过数量关系式,可能不会说)

  6、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数量关系式,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P43第4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P44第6题。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1)我们18个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一共需要多少钱?

  (2)我们18个人,如果要坐小飞机需要花多少钱买票?

  3、完成“练习九”P46第3题。

  在完成原有的两个问题之后,提问:爸爸、妈妈和我都口渴了,妈妈给我10元钱,让我去买冷饮,同学们我可以怎么买呢?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回顾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和问题对应的信息——列式——检验——口答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