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节主题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篇一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一次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我结合了故事讲解、手工制作和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
首先,我为幼儿们讲解了《屈原投江》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我向幼儿们讲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舍己为民的精神。幼儿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我还适时地提问,让幼儿们参与进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我组织了一个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们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提前准备了彩纸、丝线和棍子等材料,让幼儿们制作自己的小龙舟。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们回顾故事情节,思考屈原为什么要投江,以及为什么要划龙舟。通过亲手制作,幼儿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端午节的意义和由来。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幼儿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端午节的氛围。我准备了一些小粽子和小龙舟,将它们放在教室的角落里,然后请幼儿们分成几组,进行寻找比赛。幼儿们兴奋地四处寻找,笑声不断。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学会了团队合作,增强了他们对端午节的记忆和认知。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对端午节的由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通过听故事、制作手工和参与游戏,不仅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文化,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中班端午节主题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篇二
在中班的端午节主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首先,我利用绘本故事《屈原投江》向幼儿们讲解端午节的故事。绘本中的精美插图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屈原的故事情节。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对端午节的兴趣。
接着,我组织了一个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们亲身参与,感受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我提前准备了彩纸、丝线和棍子等材料,让幼儿们制作自己的小龙舟。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们思考屈原投江和划龙舟的意义,让他们在动手制作的同时,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幼儿们亲身体验端午节的氛围。我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小龙舟比赛场地,准备了一些小粽子作为奖品,邀请幼儿们参与划龙舟比赛。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他们对端午节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对端午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们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手工制作和游戏互动,不仅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中班端午节主题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篇三
《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爱国、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来楚国被秦国占领,他感到报国无门,在万分悲愤之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涌到江边去呼唤、打捞,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黄酒,希望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所伤害。因为那天刚好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都会向江中投粽子。我在这个教学活动时,觉得故事情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深奥,怕引起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就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让幼儿一边看图片我一边提出相应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