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一
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1. 丰富的语言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这包括与孩子进行频繁的交流,使用正确的语言和语法,提供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讲故事、唱歌等方式来丰富语言环境。
2. 鼓励自由表达:在幼儿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不要过分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要鼓励他们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赞扬和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3. 提供机会练习: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练习机会。这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讨论小组、辩论等方式实现。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注重听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口语表达,还包括听力理解。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听力训练,通过有趣的听力活动,如听故事、听歌曲、听录音等,提高幼儿的听力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
5.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使用教育软件和学习平台,让幼儿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材料。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建议,家长和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二
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有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1. 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家长和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交流机会。这包括与幼儿频繁交流,使用正确的语言和语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注重词汇的积累: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幼儿积累词汇量,可以通过阅读绘本、播放英语歌曲、玩语言游戏等方式,扩大幼儿的词汇量。
3. 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家长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练习语言表达。
4.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家长和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话题,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幼儿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要过分纠正他们的错误。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6. 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英语动画片、使用教育软件等方式,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和学习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家长和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社交提供更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三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在幼儿园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瓶颈在哪里呢?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有意义的真实使用情景,让幼儿多渠道、多形式地主动获得直接语言表达经验,“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融语言学习于日常生活中,培养说话的兴趣,使幼儿爱说
幼儿对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并伴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是提高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言教学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生活,让幼儿经常说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兴趣的事,如动画片就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提到《猫和老鼠》、《西游记》、《奥特曼》、《喜洋洋》等动画片,孩子们的情绪格外高涨,谁都想说,谁都能说几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教育话题,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在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说话的积极性。
下午入园后,孩子们很兴奋,很想把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讲给老师或同伴听,教师要及时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或耐心倾听并用眼神或肢体语言与之交流,或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相互自由的交谈,对于许多孩子都感兴趣的事,可为孩子们创设即兴谈话主题,为全体幼儿参与讨论提供平台。这时,孩子们的话匣子会一下打开,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大堆大家感兴趣的“新鲜事”,如“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 “我家的小弟弟会走路了”等等。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大好教育时机,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适时渗透,有机引导,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而不是虚拟的训练。从而便会越说越爱说,越说越好。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幼儿敢说。
幼儿的自信心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自信心的树立一方面与以往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有关,另一方面与成人的期望和评价有关。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充满幽默与风趣的说话氛围,以信任、接纳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对于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愿跟人交流的孩子,要无“原则”的鼓励,要善于在他们的讲话中挑亮点。尤其对于第一次在集体面前开口说话的孩子,哪怕说了一个字,说了半句话,也要真诚的鼓励,切忌横加指责,盲目排比,粗暴对待。
对于口齿不清不能正确发音,但表达愿望又非常强烈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适时给予纠正与引导。与他们交谈做到语速快慢适中、语言生动、表情自然,千万不要因“丫丫学语”可爱而去学舌,更不能伙同孩子们去嘲笑,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说话的积极性。
对于有交流愿望但说话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幼儿,他人的倾听态度是幼儿将话题进行下去的关键。因此与这些孩子交流,要适时创设关爱、接纳、支持的交流环境和氛围。同时,对表达错误或不到位的地方应给予及时指导或请其他幼儿帮助,这样看似无意的行为实则为教师刻意安排,孩子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共同提高。
当幼儿不断得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看到同伴赞许的目光,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时,就有了说话的勇气和自信,也就敢说了。
三.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创造机会和情境,让幼儿多说
幼儿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方面的发展、各种环境的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要将语言学习渗透到各课程领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各种语言情境和交流环境,比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说说对所听乐曲、所表演舞蹈的理解和感受;在绘画课上,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创作想法,评评他人的作品;在抽象的计算教学中赋予数字真实的生活含义;在各种游戏中,鼓励幼儿善用角色对话,能大胆调节游戏冲突;在闲暇时间吸引幼儿多接触儿童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学会阅读和欣赏儿童文学精品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优势,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向家长宣传和传授科学育儿理念、方法,特别要重视“最佳期”(2.5岁至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最佳期)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信任的家庭氛围,积极为孩子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为孩子设置话题情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得到持续训练。如:在家庭事务中,允许孩子的参与,鼓励他们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尤其在民主决策、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等问题中,多征求幼儿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让孩子感受了来自成人的尊重和信任,又培养了孩子礼貌、自信、乐观、健谈的个性品质,还强化了幼儿对规则的执行力。
四.重视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会说
众所周知,语言的条理性来源于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来源于思维的逻辑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让幼儿会说,就必须对孩子进行观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应适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把“看”、“听”、“想”、“说”有机结合起来,然后有序地、清楚地表达,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针对幼儿说话不连贯,思维缺乏逻辑,经常是一问才一答的情况,可以用简单的提问帮孩子先领出话题头绪,然后采用关联词造句的办法,使他们把零散的观察点通过简单的整合连成面,然后清楚地说给他人。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最后……”、“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做的怎么样?结果怎么了?”等简单的逻辑顺序来表达。
针对幼儿说话找不到合适词汇的情况,应采用诸如“图片、文字阅读”、“游戏识字”、“角色表演”、“一天一个好故事”等方法,来丰富他们的词汇和短句。通过这样日积月累的培养训练,幼儿就能思维敏捷且言之有序地表达了。
总之,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绝大多数是在有意义的真实使用情境中主动获得,是以幼儿的直接语言经验为基础。因而,教师要善于创造真实的教育情景,善于捕捉各种教育契机并及时引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