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培养(经典3篇)

时间:2018-04-07 01:21: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培养 篇一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培养好习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培养。

首先,培养好习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吃饭、穿衣、睡觉等。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给幼儿一些好的习惯。比如,饭前洗手,吃饭时不说话,穿衣时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等。在教育幼儿养成这些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耐心引导,不断重复,直到幼儿能够熟练地掌握并坚持这些好习惯。

其次,培养好习惯还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幼儿对游戏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好习惯。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按时起床等。同时,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奖励机制,给予幼儿一些小奖励,以激励他们养成好习惯。

另外,培养好习惯还需要家校合作。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和学校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好习惯培养。家长可以在家中给予幼儿一些额外的关注和激励,鼓励他们坚持好习惯。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分享幼儿在学校中的好习惯表现,以及提供一些好习惯培养的建议。

最后,培养好习惯需要从小班幼儿的兴趣出发。小班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将好习惯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比如,幼儿对于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老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动物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爱护小动物,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和爱心。

总之,培养好习惯是小班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家校合作和挖掘兴趣等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浅谈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培养 篇三


  摘要:好习惯是成功人生的基础,是形成好人格的关键。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大,容易接受行为训练,是培养幼儿好习惯的最佳时期。现将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班幼儿 培养 好习惯
  
  很多年前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样一件事: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有人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道出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的决定性的意义。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终身。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如果把人比喻成瓷器,儿童期就像是用来制造瓷器的黏土,黏土捏成什么形状,瓷器就呈现什么形状,所以威廉说:“幼儿是成人之母。”意思是,成人的基础是在幼儿时形成的,而这基础的形成,无疑跟幼儿时期的教育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子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成人。[1]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
  
  一、运用生活体验,培养幼儿好习惯
  
  (一)通过言传身教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给幼儿提供榜样来训练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形成习惯。[2]比如,开学初幼儿来园后,大部分幼儿并不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往往只是在家长的一旁提醒或在老师的鼓励下才张口。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就通过成人自身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幼儿。
  
  我们每天坚持这样的榜样引导。老师鞠躬说:“欢迎入园!早上好!”幼儿对老师鞠躬说:“老师早上好!”家长也鞠躬对老师说:“老师辛苦了!”幼儿再对家长说:“妈妈(爸爸)辛苦了!妈妈(爸爸)再见!”同样,在幼儿离园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和老师、同伴说再见。就这样日复一日,每个早晨与黄昏迎来送往的都是孩子和家长幸福的笑脸,幼儿便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从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后,还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但是一到家里就完全是另一副模样,所以我们很重视家长工作,经常和家长做沟通交流,激发幼儿向榜样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二)在生活锻炼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长大成人,“421”家庭模式日益增多,即家里有四位老人和两位父母去宠爱一个孩子。在溺爱中,当孩子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时,很多家长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许多

不良的习惯。比如幼儿在家中都需要由成人喂饭,和成人一起睡觉,否则就会哭闹。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出现的许多不适应,也正是因为幼儿园和家庭生活有差异。教师要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进餐饮食习惯:在进餐前我们首先会双手合十读《感恩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感谢同学的关心帮助。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老师请用餐,大家请用餐。”然后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拿勺子吃饭。发现幼儿几乎能自主进餐时,我们就及时进行鼓励。而对一些食量小、胃口不好的幼儿,我们就从少到多,逐步增加食物,并通过儿歌、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进食的习惯。
  
  此外,进餐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教师在幼儿进餐时拍照并将照片贴在墙上,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进餐的情况,让家长知道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能自理。争取家长的配合,才能让幼儿真正养成自己进餐的习惯。从调查中可以欣喜地发现,在进餐问题上,能坚持和教师共同配合的家长,其幼儿在家的表现进步都较大。
  
  2.如厕卫生习惯: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容易尿裤子的现象,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提醒幼儿上厕所,帮助幼儿养成饭前、午睡前、起床后及时如厕的习惯。对一些特别容易尿裤子的幼儿更是注意观察,适时提醒。此外,我们还通过故事《小猫尿床》让幼儿知道有小便时应及时去厕所。
  
  对幼儿的教育我们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不断加强幼儿的自身体验。如在幼儿园里,幼儿上完厕所会洗手,但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常常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幼儿听到“会生病”,因心生害怕便更易记牢。
  
  3.午睡作息习惯:多数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但他们的习惯是不同的。有的睡得迟;有的需要依恋物的陪伴等。幼儿刚入园时,如果教师强求幼儿按照幼儿园的时间表午睡,幼儿就会出现不适应,甚至不愿意上幼儿园。这时,教师应该给幼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等幼儿情绪逐渐稳定后,再帮助其改掉一些不良习惯。
  
  另外,幼儿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在家中主要模仿对象是父母,教师和父母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在幼儿园,我们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时聊天。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让幼儿聆听平缓、抒情的乐曲,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感觉和睡意,很快进入安静的入睡状态。[4]
  
  (三)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养成好习惯
  
  小班幼儿从不同的小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既感到陌生又觉得新奇,在与老师、同伴的交往中逐渐熟悉新环境,学习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他们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学会互相帮助、学会商量、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等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在幼儿园设有一个阅读区,书架上的书都是由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当我看见其他班级的稍大点的小朋友来到我们的阅读区读书时,我会鼓励班上的孩子有礼貌地和哥哥姐姐商量,请他们讲故事,并且告诉他们听完故事后要记得说声“谢谢”。我还会带着幼儿在园内散散步、滑滑梯,认识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园内的老师和小朋友。当看见园长、老师时,我会鼓励幼儿主动打招呼、问好,老师们也会很亲热地和幼儿说话、抱抱。在交往中,我还会告诉幼儿,不破坏别人的物品,不讽刺挖苦别人,在别人休息时保持安静,要帮助别人等,通过与老师、同伴的交往,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每周四下午我们幼儿园都是美工课,记得有一次我们要用水彩笔上色,让金鱼吐出七彩泡泡。当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开始动笔时,只有航航小朋友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眼里噙着泪水,我知道他一定是忘记带水彩笔了。于是我走过去问他“怎么啦”,他说:“我忘记带笔了。”我说:“没关系的,航航,如果你想画画,可以向小朋友先借来用一用,相信小朋友会帮助你的。”他站在原地想了很久,最后勇敢地迈出了一步,憋着通红的脸向身边的小朋友借了一支笔,小朋友也很爽快的借给了他,那张稚嫩的小脸终于破涕为笑了。我也趁此机会进行了分享教育,告诉两位小朋友互相帮助的快乐。其实在幼儿园还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我认为幼儿在幼儿园不仅仅只是学习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性格基础。
  
  二、运用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游戏环境
  
  培养良好习惯,对孩子来说是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幼儿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是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所以在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营造游戏氛围,也是促进幼儿好习惯养成的好方法。对小班幼儿可以把生活区作为主要区域进行环境创设。做饭菜、给娃娃喂食等与食品有关的内容是三岁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针对这一特性,通过联系娃娃家游戏,可以让幼儿有机会模拟成人制作食品菜肴,《小厨师做披萨饼》游戏可以让幼儿学着使用不同工具和材料,给幼儿带来真实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5]还有帮娃娃家的宝宝穿衣服、脱鞋子、给宝宝洗脸、带宝宝去理发、喂宝宝吃饭等,这样在帮“宝宝”的同时,自己也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在进行一系列的故事角色表演等游戏时,我们要求幼儿对人热情大方,使用礼貌用语,遵守规则,互相谦让,来引导幼儿很多的习惯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同时我们还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标志,如“保持安静”“垃圾入篓”“保持清洁”等,将这些标志放在区域游戏中,也能在无形中规范孩子的言行,更有助于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二)角色游戏引导
  
  培养幼儿好习惯要家园一致。在开家长会时,我们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里尽量帮助父母做事,但是有父母提出“要求幼儿把玩具收拾好”这项简单的任务幼儿都不愿做或做不好。于是我向家长提出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让孩子收拾房间前,妈妈和孩子一起站在门口,妈妈说:“我现在是你的队长,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如果你做的比我好,我就让你做队长。”然后妈妈把玩具装入箱子,孩子也跟着把玩具装进去。做得棒就来个很酷的击掌动作,让孩子来领队。在这个模仿游戏中让孩子体会整洁的环境才能让人身心愉悦,并且还能带领父母一起做,好习惯和自信心就会不断形成和得到加强。所以与其责骂孩子不收拾,不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好。
  
  2013年湖南卫视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引爆全国,这档栏目讲的是明星爸爸与孩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其中一集是讲张亮的儿子天天由于在村长说话时插嘴并左顾右盼,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回到家受到父亲的教育。张亮并没有以责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布置角色游戏,他让儿子天天当村长,而他自己在模仿天天的动作,在天天说话时不专心听,做自己的事,结果惹怒了天天,责问爸爸为什么不听他说话。张亮使用替换角色的游戏方式让天天明白这种行为会让人不愉快,更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使得天天很容易就接受了批评并牢记心中。因此不同的游戏带给孩子的影响力也不同,这个游戏便是让孩子懂得了礼貌的重要性。
  
  (三)玩具改拼游戏
  
  孩子天性好动,面对手头众多玩具,总喜欢不停地摆弄拆装,好端端的玩具甚至瞬间变成废物。很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普遍认为这是调皮捣蛋,而一味地加以训诉。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兴趣。其实,孩子们正是依靠这些行为,在不断感知和观察事物,以满足好奇心,同时也在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应对经验。因此,当我们看到孩子拆装玩具时不但不要盲目制止,甚至还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其中奥秘,让他们在探索中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我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就经常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玩具或其它物品等资源,通过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既能享受游戏的快乐,又能从中受到教育的问题。我们也做过这样的游戏。例如教师或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面前放些日常用品,如小鞋子、铅笔、奶粉罐,各式玩具等,随意拿起其中的一种,和孩子一起商量,这件东西还能做些什么,譬如奶粉罐还能做小板凳、装玩具的容器,在沙坑里还能运沙子。和孩子轮流说,然后再换一件物品。也可以将不用的玩具进行拼装,制作出不同的装饰品,让孩子发现每件东西都有不同的妙用,养成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想象力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珍惜物品,不乱丢弃。
  
  三、利用文学经典,培养幼儿好习惯
  
  (一)利用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是为3-6岁的学前儿童服务的文学。这一阶段的儿童,身心刚开始发育,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幼儿文学便主要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描绘,帮助幼儿认知客观事物,使他们开阔眼界,发挥想象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6]如冯幽君的儿歌《睡觉》,它是通过人与动物睡觉姿势的对比,让幼儿得到睡觉的常识,养成自己睡觉的好习惯;《小熊拔牙》、《大河马打喷嚏》,就是以拟人化的方式告诉孩子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在小班语言课程《大苹果》中的歌词“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同样渗透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教育,它教导小朋友吃东西前要洗手。我就曾经利用这一歌词对小朋友进行教育引导。我在课堂上先拿出苹果引起幼儿的好奇,使幼儿想伸手碰它,这时我便学起大苹果的声音说:“别碰我。”为什么不能碰大苹果呢?原来呀是小朋友忘记洗手了,洗了手后大苹果开心,小朋友也吃的健康。于是大苹果知道我们都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特别的开心,为我们念起了儿歌。这样幼儿就在儿歌中享受了一次快乐的模仿表演。在课堂延伸中,我们还可以拿很多不一样的食物让孩子一起编儿歌,发挥想象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经典
  
  李嘉诚曾说过: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的失败。教育除要教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德行、塑造性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国学经典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倍受推崇,就是因为它传递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了一种社会正能量,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弟子规》、《三字经》其本源于孔子的儒家思想,能对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起引导作用。在幼儿园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教孩子熟读成诵,让孩子感悟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班上有一位新来的男生,在家也特别淘气,上课时总爱把脚架在桌子上或者放在椅子上,更甚时还摇晃椅子,总也停不下来。我便在全班诵读《弟子规》时把他叫到身边,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给他读,他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张口到后来的能大声朗诵,得到了全班同学的鼓励。再后来,我耐心重复的教导他“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他也慢慢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当他不小心再次犯错时便会低头认错,这就是一个孩子莫大的进步了。如今他已改掉了这种不良习惯,让我很是欣慰。
  
  小班是开始,是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因此,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谨记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德)卡尔·威特、(意)玛利亚·蒙台梭利.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合集[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2.15.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2.  
  [3]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152.  
  [4]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8.  
  [5]李慰宜、林建华.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6]祝士媛、张美妮.幼儿文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3.(幼儿教育)

浅谈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培养(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