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体育设计活动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身体的能力——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引言: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在大班幼儿园中,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身体能力。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旨在探索幼儿身体能力的体育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3. 提高幼儿的爬行、跳跃和奔跑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好活动所需的器材,如球、绳子、障碍物等。
2. 设置好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三、活动内容:
1. 身体认知游戏: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一名指导员。指导员会说出一个身体部位,例如手、脚、头发等,幼儿们需要快速触摸到自己或队友的该部位。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
2. 平衡练习:设置一个平衡木,让幼儿们依次尝试走过。初始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支持,例如扶手或助教。随着幼儿的进步,逐渐减少支持,让他们尝试独立完成平衡木的挑战。
3. 爬行障碍赛:设置一些障碍物,例如床垫、绳子桥等,让幼儿们爬行通过。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调整难度,例如增加障碍物的高度或长度。鼓励幼儿们相互合作和帮助,共同完成挑战。
4. 跳绳比赛:给幼儿们提供跳绳的机会,鼓励他们尝试跳跃。可以组织一场跳绳比赛,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激发幼儿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5. 拔河游戏:将幼儿分成两队,让他们进行拔河比赛。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力量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中,鼓励幼儿们相互鼓励和协作,共同争取胜利。
四、活动总结: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幼儿可以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身体能力。这些活动既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又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在积极的氛围中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大班体育设计活动教案 篇二
标题:欢乐运动会——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引言:运动会是幼儿园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体育活动,通过参与运动会,幼儿们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旨在举办欢乐运动会的体育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3. 培养幼儿的跑步、跳远和投掷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好各项比赛的器材,如球、绳子、跳远板等。
2. 设置好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三、活动内容:
1. 热身活动:进行一系列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为幼儿们的比赛做好准备。
2. 跑步比赛:设置一个跑道,让幼儿们进行短跑比赛。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幼儿依次进行比赛。鼓励幼儿们全力以赴,为自己的队伍争取胜利。
3. 跳远比赛:设置一个跳远板,让幼儿们进行跳远比赛。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设置不同的跳远板位置,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比赛中。鼓励幼儿们尽力跳远,为自己的队伍贡献成绩。
4. 投掷比赛:设置一个投掷目标,让幼儿们进行投掷比赛。可以使用球或其他适合投掷的器材。比赛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幼儿依次进行比赛。鼓励幼儿们准确投掷,争取高分。
5. 接力比赛:设置一个接力赛道,让幼儿们进行接力比赛。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幼儿依次进行比赛。鼓励幼儿们团队合作,快速传递接力棒,争取取得好成绩。
四、活动总结:
通过举办欢乐运动会,幼儿们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比赛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鼓励,让幼儿们享受运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同时,在活动中也要注重安全,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儿园大班体育设计活动教案 篇三
幼儿园大班体育设计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在大班阶段,幼儿应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通过直接的练习,生硬的说教不一定能让幼儿愿意或能够抑制自己的行为。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幼儿愿意接受并且能主动地抑制自己的行为。
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受到一个经典的体育游戏的启发对其加以修改而成。游戏的名字叫《熊和小孩》,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为游戏编了一首简短的儿歌《熊来啦》,将规则反映在了儿歌中,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同时我发现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所以这个游戏中也插入熊的习性方面的内容。
另外,其实很多幼儿早就会玩《木头人》的游戏,这两个游戏的玩法很相似,然而游戏换一首儿歌体现,会带给幼儿新鲜感。
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的环节,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玩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并体验成功感。
活动名称:
体育游戏《熊来啦》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