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优质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驿路梨花》阅读教学设计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驿路梨花》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 理解《驿路梨花》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1. 音频或视频资源:《驿路梨花》的朗读或演绎。
2. 素材:《驿路梨花》的文本。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引入《驿路梨花》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Step 2:朗读和理解
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听朗读或观看演绎《驿路梨花》。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讲述了什么?
2.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 故事中描写的驿路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Step 3:分析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驿路梨花》中的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例如修辞手法、句式变化、章节划分等。然后,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在黑板上整理出学生的答案。
Step 4:主题和情感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驿路梨花》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 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哪些情节和细节体现出来?
2. 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情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何感受?
Step 5:拓展阅读
让学生选择其他文学作品,分析它们的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学生可以使用课外阅读的小说、诗歌或散文作为素材。
Step 6: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驿路梨花》的主题、情感以及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
教案延伸:
1. 学生可以根据教案的框架,设计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2.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文学馆或文学展览,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驿路梨花》优质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驿路梨花》情感教学设计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驿路梨花》中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驿路梨花》中的情感表达。
2. 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效果。
教学准备:
1. 音频或视频资源:《驿路梨花》的朗读或演绎。
2. 素材:《驿路梨花》的文本。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引入《驿路梨花》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Step 2:朗读和理解
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听朗读或观看演绎《驿路梨花》。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和描写来传达情感?
Step 3:情感分析
让学生分组讨论《驿路梨花》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效果。例如,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等。然后,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在黑板上整理出学生的答案。
Step 4:情感欣赏
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驿路梨花》中的情感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你在阅读过程中有何感受?与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是否相似或相反?
2. 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情感?你是否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
Step 5:拓展阅读
让学生选择其他文学作品,分析它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效果,并讨论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学生可以使用课外阅读的小说、诗歌或散文作为素材。
Step 6: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驿路梨花》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效果。
教案延伸:
1. 学生可以根据教案的框架,设计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的情感教学设计。
2. 学生可以进行情感写作训练,尝试用自己的文字表达情感。
《驿路梨花》优质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 深入分析了文章的开头部分,体会了写梨花美景的作用
3、 学习西南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步骤 :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近来的见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3分钟)
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三、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目标1)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分层次。
2、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解答。
(备学生)分段分层不必拘泥于统一答案,只要讲得有道理就行。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四、研读1-8自然段。
1.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先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指名回答。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圈点有关词语,并作好点评。)
2.另外,文章还描写了这里的环境。(目标2)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梁山的险峻。
3.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什么景象?
明确:梨花美景。
4、指定学生读描写梨花美景的3、4.5自然段。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再谈第1-8自然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本节课,。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分析了文章的开头部分,体会了写梨花美景的作用。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驿路梨花》优质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2、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团结协作,锻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点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点学习。通过拓展,让学生语言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全班分6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1.感知课文内容,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3.为建设和照料驿路山间草屋,梨花、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以及解放军同志做了哪些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大卡,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点讲以上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
第二次误会: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哪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
为什么盖房子呢?
1.小结:
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良好社会风貌。
2.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1)趣味讨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2)你能说说古代诗人吟咏梨花的诗句吗?
《驿路梨花》优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
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
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 篾: 陋: 撵: 麂: 葺: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1)本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写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日暮 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板书:山陡人稀天晚 担心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喜心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 产生希望。)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一个悬念(板书:小屋无灯无人 设出悬念)。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表现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