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扎染画教案 篇一
扎染画是一种传统的染色技艺,它通过将细线或绳子绑在织物上,再进行染色,最后解开绳子,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在幼儿园中,扎染画可以作为一项创意活动,帮助孩子们培养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以下是一份适用于中班幼儿园的扎染画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扎染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准备:
1.织物(如棉布或T恤)。
2.细线或绳子。
3.不同颜色的染料。
4.染色盘或容器。
5.水和毛刷。
6.纸板或塑料布。
教学步骤:
1.介绍扎染画的概念和技法。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扎染画作品,解释如何通过绑绳子来创造纹理效果。
2.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织物,并用纸板或塑料布将其固定在工作台上,确保织物不会移动。
3.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些绳子或细线。向他们展示如何将绳子绑在织物上,可以使用不同的绑法来创造不同的纹理效果。
4.让孩子们选择染料颜色,并将染料倒入染色盘或容器中。
5.给孩子们提供毛刷和水,让他们先用水湿润织物,然后用毛刷沾染料,轻轻涂抹在织物上。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颜色和纹理组合。
6.等待染料干燥后,解开绳子,展示扎染画的效果。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不同的纹理和颜色组合。
7.展示一些扎染画的艺术家和作品,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扎染画风格和技法。
8.收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展览中,让他们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通过这个扎染画教案,孩子们可以在创造中学习,通过绑绳子和涂染料的过程,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纹理和颜色组合,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扎染画这一有趣的艺术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中班扎染画教案 篇二
扎染画是一种独特的染色技法,通过绑绳子或细线在织物上制造纹理效果。在幼儿园中,扎染画可以作为一项创意活动,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以下是一份适用于中班幼儿园的扎染画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扎染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耐心。
教学准备:
1.织物(如棉布或T恤)。
2.细线或绳子。
3.不同颜色的染料。
4.染色盘或容器。
5.水和毛刷。
6.纸板或塑料布。
教学步骤:
1.介绍扎染画的概念和技法。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扎染画作品,解释如何通过绑绳子来创造纹理效果。
2.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织物,并用纸板或塑料布将其固定在工作台上,确保织物不会移动。
3.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些绳子或细线。向他们展示如何将绳子绑在织物上,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绑法和纹理设计。
4.让孩子们选择染料颜色,并将染料倒入染色盘或容器中。
5.给孩子们提供毛刷和水,让他们先用水湿润织物,然后用毛刷沾染料,轻轻涂抹在织物上。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颜色和纹理组合。
6.等待染料干燥后,解开绳子,展示扎染画的效果。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不同的纹理和颜色组合。
7.展示一些扎染画的艺术家和作品,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扎染画风格和技法。
8.收集孩子们的作品,组织一个小型的扎染画展览,让他们与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通过这个扎染画教案,孩子们可以在创造中学习,通过绑绳子和涂染料的过程,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纹理和颜色组合,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扎染画这一有趣的艺术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中班扎染画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园中班扎染画教案 篇四
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手帕、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手帕一块(图2)。
过程: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手帕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
关系,产生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手帕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手帕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手帕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手帕。大家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手帕,自由欣赏(见图3、图4)。(2)将手帕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幼:我先在手帕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手帕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手帕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手帕和设计图稿一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和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手帕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手帕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用皮筋和一些玩具设计、扎染了漂亮的手帕。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漂亮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分析: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