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标题: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观察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水的观察能力;
2.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材料:水、冰块、水蒸气、杯子、盘子、小容器、纸巾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水的三种存在形态。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问幼儿们平常喝的是什么,让幼儿们回答“水”。老师提问:水有哪些形态?引导幼儿们回答“液体”。
2. 活动一:观察冰块的变化
a.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冰块,让他们观察冰块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b. 老师提供一个盘子,让幼儿们将冰块放在盘子上,观察冰块的变化。老师引导幼儿们回答:冰块融化成了水。
3. 活动二:观察水的蒸发
a.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杯子,让他们倒满水。
b. 老师提供纸巾,让幼儿们将纸巾放在杯子上,观察纸巾变湿的情况。老师引导幼儿们回答:水蒸发成了水蒸气。
4. 活动三:观察水的沉浮性
a.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小容器,让他们将小容器装满水。
b. 老师提供一些小物体(如纸夹、塑料球等),让幼儿们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老师引导幼儿们回答:物体在水中浮起来或沉到底部。
5. 结束:老师总结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并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再次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了观察水的变化,通过观察冰块的融化、水的蒸发和物体的沉浮性,让幼儿们亲身体验了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观察细致,回答问题积极。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我及时给予了幼儿们肯定和鼓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但是,在活动设计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幼儿们合作观察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此外,我还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冰会融化?为什么水会蒸发?这样可以培养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教学反思,我会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
标题: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索物体的浮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浮力的观察能力;
2. 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性;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材料:水、塑料球、纸夹、小石头等不同材质的物体;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物体的沉浮情况。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让幼儿们回顾一下上次的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回答:水有三种存在形态。
2. 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性
a.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容器,让他们将水倒满。
b. 老师提供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球、纸夹、小石头等),让幼儿们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老师引导幼儿们回答:物体在水中浮起来或沉到底部。
3. 活动二:探索物体的浮力
a.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容器和一个塑料袋。
b. 老师引导幼儿们将塑料袋放在手掌上,然后将手插入水中。幼儿们观察塑料袋在水中的情况。老师引导幼儿们回答:塑料袋浮在水面上。
4. 活动三:比较物体的沉浮性
a.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两个小容器和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
b. 老师引导幼儿们进行比较实验,将物体放入两个容器中的水中,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老师引导幼儿们回答:不同材质的物体,沉浮情况也不同。
5. 结束:老师总结物体的沉浮性,并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再次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了观察物体的沉浮性,通过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让幼儿们理解了物体的浮力。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观察细致,回答问题积极。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物体的沉浮性,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我及时给予了幼儿们肯定和鼓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但是,在活动设计中,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幼儿们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比较实验,加深他们对物体沉浮性的理解。此外,我还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重的物体会沉到底部?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教学反思,我会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 — 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 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 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 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 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2、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3、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二、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
三、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四、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五、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六、延伸活动。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五
设计意图:
橡皮泥是幼儿美工活动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时,我总是不断地提醒幼儿不能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会把原来漂亮的颜色弄脏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动中,一个小朋友将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来,我只好将这两种颜色放在手里捏成一团,这时做错事的小朋友惊喜地喊到:“老师,颜色变了……”这一喊,把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看到红色的橡皮泥和黄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变颜色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
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设计了《颜色变魔术》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塑料杯、调色盘、排笔、操作纸各若干。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导幼儿猜想:如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不会变?(教师神秘的口吻调动了幼儿猜想的积极性,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会,有的猜不会。猜想――为下面进入实验操作起了铺垫的作用,幼儿在操作中将会更加认真地观察颜色是不是产生了变化。)
师:颜色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自己来玩玩,看看颜色有没有变化。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分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更好地观察颜色的变化。)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颜色水的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水倒在一起,颜色马上起了变化,孩子很感兴趣,张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说:“变颜色了!变颜色了!”我问她:“你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的呢?”张琳说:“我用红色和黄色变出来的。”武伊雪说:“我是用黄的和蓝的变成绿的。”佳佳在班上年龄偏小,能力也较弱,她在旁边看着他们,拿着一个空杯子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倒过来倒过去,我鼓励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她。在武伊雪的帮助下,佳佳也变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兴地说:“尤老师,我变出来了。”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鼓励她自己变变看,还能不能变出其他颜色。)
玩颜料涂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华煜拿着画笔将红色和黄色的颜料搅在一起,看到颜色的变化了,他开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们看,象鬼一样!”旁边的小朋友都伸过头来看,华煜更得意了,拿着画吓小朋友,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发现:“你的魔鬼颜色真可怕,大灰狼都会吓跑的,我们大家再来变变看,看能不能变出让小兔子喜欢的颜色,好吗?”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又开始玩了。)
三、分享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幼儿:颜色变了。
师:颜色是怎么变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变变看。(教师请各组的一个幼儿演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是怎样操作的。教师提供给幼儿展示自己实验过程的平台,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而底下的幼儿能认真观看同伴的实验操作,并有幼儿在议论着:我也是这样的,我会变不一样的颜色……)
师小结: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四、幼儿继续实验,鼓励幼儿换组实验,验证同伴的实验结果。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
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发现了不同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这个秘密,真棒!以后我们还可以再找找,发现颜色还有什么秘密。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目标《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两条目的,
1、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的实验操作,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颜色变变变的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发现华煜变出的“鬼一样”的颜色,并干扰了同伴的实验时,能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以变出小兔喜欢的颜色将幼儿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中来。
二、给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
活动开始时,教师没有象以往直接示范,引导幼儿观看实验的结果,而只是教给幼儿材料的操作方法,颜色到底会不会变,给幼儿留了悬念,幼儿在操作中惊喜地发现:两种颜色加在一起变成了别的颜色,提高了探索的兴趣,操作更有积极性了。在幼儿第一次实验后,教师请各组的幼儿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给了幼儿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加在一起变的。同伴的示范有时比老师的示范效果更好,幼儿能在同伴的示范中想想自己的发现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样。
三、关注个别幼儿,注重个别教育
幼儿都是有差异性的,在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幼儿呢?分组活动是一个好的教育形式,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方法不对,这时我就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他,充分发挥了幼儿间的榜样示范作用。象佳佳在活动中不敢大胆操作,看到同伴实验成功了,心里是羡慕的,这时我让武伊雪去帮助她,在同伴的带动下,她终于也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而武伊雪也懂得了帮助同伴是一件快乐的事。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看,谁来了,它是谁呀?(圆圆的脸,我们叫它圆奶奶,和它打个招呼吧!圆奶奶你好。)
师:这是谁?它的脸是什么样子的?(它叫方爷爷,我们也和它打个招呼。)
师:今天,圆奶奶和方爷爷是来邀请小朋友去做客的,你们想去吗?
二、观察课件,找出圆圆和方方的物品
师:圆奶奶和方爷爷家可有趣啦,很多东西都是圆圆的、方方的,你们想看吗?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哪些东西是圆奶奶的、哪些是方爷爷的?
师:圆圆的椅子是圆奶奶的,方方的椅子是方爷爷的。(盘子、靠垫)
小结:你们发现没有,圆奶奶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方爷爷的.东西都是方方的。我们分得对不对呢?(分对了,你们真棒!)
三、自选玩具,在游戏中体验感知
师:圆奶奶和方爷爷为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呢!里面有什么,谁来摸一摸。(什么样的球?)
师:看,这么多好玩的玩具呢,你喜欢哪一个玩具,就拿着它找块空地玩一玩。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你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
引导幼儿表达:我玩的是圆圆的··,我用圆圆的··滚一滚;
我玩的是方方的··,我用方方的··搭楼房。
师:小朋友们,先把玩具放下来做到椅子上吧。
师:看我拿的是什么?(球)圆圆的球可以滚一滚,拍一拍,大家都来试一试。方方的盒子不能拍也不能滚,那它可以怎么玩?(可以搭楼房、火车、小路)对了,方方的盒子可以搭高楼、铺小路。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圆奶奶和方爷爷还要请我们帮忙呢,请把圆圆的玩具放在圆篮子里,方方的玩具放在方篮子里。(幼儿分放玩具)
师:我们把玩具都送回了家,送得对不对呢?我先帮圆奶奶和方爷爷来检查一下,圆篮子里都是圆圆的玩具,方篮子里都是方方的玩具。哦,圆奶奶和方爷爷送你们一个大拇指,表示你们做得好,
四、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的汽车
师:今天我们在方爷爷和圆奶奶家玩得真高兴啊!现在要回家了,方爷爷说要变一辆大汽车,送我们回家呢,变、变、变。
为什么开不了呢?怎么办呢?(变个圆轮子)
我们一起来喊一喊,请圆奶奶来帮忙吧!(圆奶奶快来吧!)
看看现在的汽车,能开了吗?
小结:方爷爷和圆奶奶做好朋友,互相帮助,变成了可以开动的大汽车,真棒!
五、找找生活中的方方和圆圆怎么做好朋友的
师:在我们生活中,圆奶奶和方爷爷一起又变出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一起看看(洗衣机、煤气灶)
我们的教室里也有方方的和圆圆的东西呢,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身上也有方方的和圆圆的东西呢?
(汽车声)师:听,圆奶奶和方爷爷的大汽车来了,我们快坐上汽车,再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圆圆和方方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各种图形,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操作搭建房屋,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并观察老师怎么样使用统计表进行记录,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我准备各种图形请幼儿拼图,活动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