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马来的雨》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入:
通过展示一张描绘雨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雨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目标:
1. 了解《马来的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教学过程:
1. 预读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对雨林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雨林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导读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提问:《马来的雨》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它讲述了什么?
3. 阅读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诗歌的标题是什么?
b. 诗歌的作者是谁?
c.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生物和景象?
d. 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 诗歌朗读
教师示范诗歌的朗读,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感。然后,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欣赏和评价。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思考:《马来的雨》这首诗歌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你们能否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6. 创作扩展
让学生以《马来的雨》为题材,自由创作一首诗歌或绘制一幅插画,表达自己对雨林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马来的雨》这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话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马来的雨》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雨林的纪录片,激发学生对雨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目标:
1.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1. 预习
让学生观看雨林纪录片,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和景象。
2. 导读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纪录片的内容,提问:你们在纪录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对雨林的印象是什么?
3. 生词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如"垂直的世界"、"飞瀑"、"匍匐"等,通过图片和例句的展示,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4. 阅读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诗歌中有哪些生词和词语搭配?
b.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生物和景象?
c. 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d. 你觉得雨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思考:雨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雨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6. 创作扩展
让学生以《马来的雨》为题材,写一篇关于雨林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雨林的认识和保护的决心。
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马来的雨》这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话写一篇读后感。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保护雨林的行动,如参观植物园、参与植树活动等。
小学语文《马来的雨》教案 篇三
小学语文《马来的雨》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欲扬先抑、积蓄情感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体会马来雨的独特风情。
教学难点: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分别用两个词语形容你心中的雨和你在雨天时的心情。 “……的雨,……的雨天”
2、雨是千变万化的,在东南亚,雨就有了另一番风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马来的雨》,看一看马来西亚的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二、初步感知
1、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马来雨的句子,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写马来雨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描绘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主要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三、欲扬先抑、积蓄情感
1、文中介绍马来雨,但文章第2小节不直接写马来西亚的雨,而是先写中国“江南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突出马来雨的特别
欲扬先抑,增添读者对马来雨的期盼
2、文章第5小节有没有紧接着写作者经历到和感受到的马来雨?第5小节前半部分主要渲染一种怎样的'情感?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对雨的期盼,进一步积蓄情感。
3、在第6-10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马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马来雨怎样的特点?
听觉——刚柔并济、交响成曲
触觉——畅快淋漓、洒脱快意
视觉——海天一体、波澜壮阔
4、从文章结构和情感变化的角度思考,听觉、触觉、视觉的三个层次能否前后调换,为什么?
四、品味语言
1、文章第6-10小节对雨的描写手法细腻优美,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为同学们作点评鉴赏。
2、第6-10小节不仅描写优美,而且还从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马来雨的情感,请从文中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中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并为同学们作点评和鉴赏。
五、总结
1、你怎么理解第11小节“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借助马来的雨表现了马来西亚的风情
2、你怎么理解文章第
一段与文章最后一段的关系?作者想要从中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