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认识高矮》【优秀3篇】

时间:2012-05-05 09:21: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篇一

认识高矮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认识高矮,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不同物体高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下面是一堂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认识高矮的数学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高矮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高和矮来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能够通过比较判断物体的高矮。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物体的高矮。

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不同高度的积木、小人等。

2. 课件:包含一些高矮物体的图片,以及比较高矮的动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课件动画,让幼儿感知高和矮的概念。

2. 游戏环节:将不同高度的积木放在一起,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最高和最矮的积木,并用手指指出来。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增加积木的数量和高度差异。

3. 视觉判断:在课件中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判断哪个物体更高或更矮。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实际操作: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可以使用小人或者其他游戏道具,让幼儿将它们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5. 总结归纳:通过问答和游戏,帮助幼儿总结高矮的规律和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延伸:

1. 继续巩固幼儿对高矮概念的认识,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让幼儿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2. 引导幼儿运用高矮的概念,进行一些简单的问题解答,如“哪个杯子比较高?”,“你身高和椅子哪个高?”等。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初步认识高矮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物体的高矮。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物体的高矮差异。这将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篇二

认识高矮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认识高矮,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不同物体高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下面是一堂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认识高矮的数学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高矮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高和矮来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能够通过比较判断物体的高矮。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物体的高矮。

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不同高度的积木、小人等。

2. 课件:包含一些高矮物体的图片,以及比较高矮的动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课件动画,让幼儿感知高和矮的概念。

2. 游戏环节:将不同高度的积木放在一起,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最高和最矮的积木,并用手指指出来。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增加积木的数量和高度差异。

3. 视觉判断:在课件中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判断哪个物体更高或更矮。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实际操作: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可以使用小人或者其他游戏道具,让幼儿将它们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5. 总结归纳:通过问答和游戏,帮助幼儿总结高矮的规律和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延伸:

1. 继续巩固幼儿对高矮概念的认识,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让幼儿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2. 引导幼儿运用高矮的概念,进行一些简单的问题解答,如“哪个杯子比较高?”,“你身高和椅子哪个高?”等。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初步认识高矮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物体的高矮。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物体的高矮差异。这将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篇三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认识高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1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

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1

  活动目标: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

  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

  人物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准备数个能站立的玩偶,拿出两个(高矮差异大)提问:说说看XX和XX,谁高?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5、教师那出两张大型的人物图卡,展示在黑板上(两人的距离放远一点,不易直观地比较出来)。教师提问:这两个娃娃,谁比较高?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8、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提问:有3个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哪个比较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小结:让幼儿了解和同学比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图卡比较身高时,脚要对齐底线的做法。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认识高矮》【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