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础。而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重要性,并提供一套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它包括了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水循环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维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
二、水循环的过程:
1. 蒸发:太阳能使地表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凝结成云朵。
3. 降水:云朵中的水滴或冰晶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上,形成降水,如雨、雪、冰雹等。
4. 地下水运动: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通过地下水流动,最终回到海洋或湖泊。
三、水循环的重要性:
1. 维持生态平衡:水循环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水分得以分布到各个地方,滋养着植被,提供生命所需的水源。
2. 调节气候:水循环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调节地球的温度,维持气候的平衡。
3. 供应淡水资源: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利用,为人类提供饮用水、农业灌溉水等重要的淡水资源。
教案设计:
1.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现象。
2.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观察。
3. 教学内容:
a. 概念讲解:通过PPT和示意图,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重要性。
b. 实验观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水的蒸发与凝结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c. 讨论与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对水循环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结语: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循环之一,它对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以及供应淡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现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一套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具体过程:
1. 蒸发:水从地表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
2. 蒸散: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释放水分,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3.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凝结成云朵。
4. 降水:云朵中的水滴或冰晶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上,形成降水,如雨、雪、冰雹等。
5. 地下水运动: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通过地下水流动,最终回到海洋或湖泊。
二、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1. 气候:气温、湿度和风向等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2. 地形:地形的高低差、坡度和植被覆盖等因素会影响水的流动和蓄水量。
3. 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会改变地表水的分布和地下水的水位。
教案设计:
1.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现象。
2.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地考察。
3. 教学内容:
a. 概念讲解:通过PPT和示意图,讲解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素。
b.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形和植被条件下的水循环现象。
c. 讨论与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对水循环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结语: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自然过程,它受到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了解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现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
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
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进而归纳水循环地全球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正如同学们所归纳的那样,海陆间水循环时A、B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沿海的A地降水多,植被稀少,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也相应减弱。由此可见,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逆向思维讨论]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那地球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教师承转]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小结]并布置学生活动]由讨论得知,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双基落实】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真题选粹】
(20xx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真题选粹】
(20xx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深度探究】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高考选粹】
(20xx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双基落实】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实现了__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________。
【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
【考向透视】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
教案网权威发布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更多高中地理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水量来自( ) 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篇五
一、学情分析
高一(1)班是一个“慢热型”的班级,在刚开学的时候,地理课的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整,现在高一(1)班的学生思维已经变得较活跃,大部分学生上课精神面貌很好,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高考有很多的相关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高考和生活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布置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五、教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课时安排:
1节课
七、课型:
授新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高一地理教案
【板书】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1】
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幻灯片4和5)。
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
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过渡】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自学探究2】
阅读课本P54图3.2,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涉及的水体有雨水、冰雪、湖泊和地下水等。
2、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板书】
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小测试】
探讨一下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
答案: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转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什么黄河水仍然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板书】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学探究3】
阅读课本P5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类型及其过程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高一地理教案
【板书】
1、水循环
2、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和动画讲解:
【小测试】1、读下图填写下列的空格:
2341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2、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B.滚滚东流的长江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答案:1、(1)1、蒸发,2、水汽输送,3、降水,4、地表径流
(2)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
2、B
【板书】
3、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水量平衡器)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大自然的空调)和物质转移过程。
(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地形雕塑师)
高一地理教案
【小测试】
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能虽不能转化,但能起着吸收、传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学生活动】
阅读P55-56有关“黄河断流”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地表径流、降雨、地表水的蒸发和下渗等。
2、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西北地区),导致降水逐渐减少。
3、上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4、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
【小结】
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板书设计】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2、类型:海陆间循环、内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篇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重点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气态、液态、固态。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那些水体呢?”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
“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答:“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我说的两个词:质量和数量”
学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
学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赖以生存并能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储量中仅占了1.7%左右!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地球上的水应该由我们共同来珍惜和保护。”
多媒体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联系刚才我说的,大家思考“读图思考”这里的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
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回答1:大气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回答2:湖泊水的蓄积和排泄起到水体之间的缓冲作用。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引申思考:对于第二道题,大家想想看我果哪些湖泊和河流有这种补给关系?(例:洞庭湖、洪泽湖……)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刚才说了,自然界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的状态之中,但是宏观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水循环的过程并了解它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观看这个flash动画,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看这种运动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有何特点?”
多媒体展示海上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陆地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答:“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种循环。”
老师分别结合动画讲解: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我们看到的这三种循环,他们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时在进行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海陆间循环停止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结合“活动”的两道题目。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动。
解题、总结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的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