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詹天佑》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詹天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过讲述詹天佑的事迹,激励学生要有追求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本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勇敢向前、追求梦想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发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詹天佑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预习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詹天佑的背景和故事。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4. 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 你觉得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2) 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为什么?
(3) 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你不太理解?请找出来,并解释其意思。
5. 词语学习: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6.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詹天佑的短文。要求写出詹天佑的事迹和对他的评价。
7. 总结反思: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课堂内容和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写作训练的作文。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语文课文《詹天佑》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詹天佑》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通过讲述詹天佑在修筑洪湖大堤时的故事,课文激励学生要有追求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本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勇敢向前、追求梦想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发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詹天佑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预习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詹天佑的背景和故事。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4. 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 你觉得詹天佑的事迹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2)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为什么?
(3) 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你不太理解?请找出来,并解释其意思。
5. 词语学习: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6.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詹天佑的短文。要求写出詹天佑的事迹和对他的评价。
7. 总结反思: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课堂内容和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写作训练的作文。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语文课文《詹天佑》教案 篇三
语文课文《詹天佑》教案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游离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 ! 语言形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鉴赏。师生交流机械问对,学生言说脱离文本。因此,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作者)的零距离对话,随机进入文本,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在这方面,特级教师葛银铨执教的《詹天佑》,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期待对话 走进文本
师: 1909 年 8 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 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播放课件:通车庆典)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 — — (大屏幕展示,随录音逐字打出)
征集路名启事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 —— 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 、路名必须简洁、明了,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 、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可以与修筑这条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名。
3 、来稿务请写出命名的理由。
本报编辑部
1909 年 8 月
师: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参与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好的路名?
生:想,我来说!(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师:别急。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你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
师:命名的理由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去寻找,找出最有说服力的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要先仔细读课文,再一起讨论。研究文中语句的方法可以:划一划,划出感触最深 的语句;写一写,在划出来的语句旁写上批注;画一画,有些内容可以用简笔画来展示,还可以在简笔画上动手演示一下。当然,还可以用其它的适合自已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你认为最好的路名,等会儿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赏析】作为学生与文本联姻的 “ 介绍人 ”—— 老师,创设情景,用给铁路取名这一新奇而巧妙的办法,把文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 “ 亲近 ” 文本,激起他们 “ 拥抱 ” 文本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形成并疏理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策略,为学生更便捷、更有效地 “ 倾听 ” 文本,为与文本(作者)全方位、深层面的融合奠定基础。
二、深入对话 叩击文本
师:刚才同学们已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给铁路也取了很多有意义的名字。
(在学生自读自悟过程中,老师随机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路名:爱国路、争气路、自强路、扬眉路、天佑路、杰出路、才干路、中国路、智慧路、回击路 …… )。
师:下面我们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怎么开?我们请路名的设计者为主要发言人,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一个同学发布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可以向他提问、质疑。如果你的设计和他相似,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
【赏析】富有个性的路名,是学生深入文本 “ 倾听 ” 与对话的收获。是对文本语言和课文内容感悟、理解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思想情怀内化、升华的结晶。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教材还原为生活场景,让学生亲临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情景,在平等合作、互动交往并伴有创新思维生成的平台上展开对话,基于他们的经验和生活感受,解读文本。
生:我取的是 “ 智慧路 ” 。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能根据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体现詹天佑才智过人。
师:(黑板上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简笔画)这两座山,哪座是居庸关,哪座是八达岭?
生:左边那座山势高、岩层厚的是居庸关,右边长而低矮的是八达岭。
师:谁来画一画两座山不同的开凿方法?
(一生上来,居庸关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八达岭用中部凿进法)
师:(点击出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 八达岭隧道全长 …… 工期缩短了一半等两段文字)仔细读一读这两段文字,对照同学画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开凿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可这个同学画的两个箭头一高一低,到时候怎么贯通呢?也太粗心了,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我来给他改一改。
师:是呀!这将给工程带来多大的麻烦。嗯,改得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老师,八达岭隧道上的两口直井之间的距离靠得太近了,如果这样,中间一段很快就能贯通,辛辛苦苦打了两口直井,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两口直井应打在八达岭全长的三等分处,并且要选山的凹势处。
生:对,选八达岭全长三等分处且是凹势的地方打直井,不但打得快,而且六个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既省时,又省力。
师:你来 “ 打一打 ” 这两口直井。
生:我有一个建议,既然打直井能缩短工期,那为什么不多打几口呢?
师:有道理,老师也这么想。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打直井能缩短工期,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打直井也要化工夫的,打两口够了,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缩短一半。再说我们是开凿隧道,又不是打直井。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文字,边读边想像两个隧道与众不同的开凿方法,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
【赏析】以新闻发布会为载体,以 “ 智慧路 ” 的命名为切入口,辨山名,画凿法,提意见,每一环都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在理解、品味、比较、判断中,提高语言感受力。尤其是学生的质疑,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潜能,凭借文本语言,调用生活感受和阅读经验,展现个性化的感悟。
师:还有谁要发布?
生:我取的是 “ 杰出路 ” ,其实跟 “ 智慧路 ” 是一个意思。詹天佑顺着山势上陡坡设计了 “ 人 ” 字形线路,他无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师:(点击在大屏幕上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这就是詹天佑设计的 “ 人 ” 字形线路,请你根据课文第六节内容,对着大屏幕说说火车是如何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
生: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这儿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火车就上山了。
师:下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下火车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场面。(课件演示)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詹天佑太了不起了, “ 人 ” 字形线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生:我觉得也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有两个火车头的火车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我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火车上这样的陡坡?可是没有,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最合适。詹天佑确实太了不起了。
【赏析】点击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形象引路,言语为本,在言说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凸显形象;透过语言挖掘、品味人文内涵,引发高质对话,生成独特理解与体验。
师:还有其它的路名吗?
生:我叫它 “ 回击路 ” 。因为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力的 “ 回击 ” 呢?
生:因为在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修筑这条铁路时,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 “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 现在我们成功了,这是给他们一
个有力的回击。师:(点击出示一家外国报纸的话)你是如何理解 “ 还没有出世 ” ?
生:这其实是他们对我们的嘲笑,嘲笑我们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生:我以为这回击路取得太恰到好处了。帝国主义认为从北京到张家口修筑铁路,他们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现在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而且还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这难道不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吗?
生:我觉得这 “ 回击路 ” 其实就是 “ 爱国路。 ”
师:说得好!(激情澎湃地)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满怀信心、披荆斩棘,凭自已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智慧成就这 一攸关民族声威的历史使命,这是詹天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自豪!
【赏析】如果说智慧路和杰出路的阐发是为了感悟语言,理解内容那么回击路的生成则是为了探究这一语言、内容背后蕴含着的更深层的内涵。构建了一个以回击路为核心,以智慧路和杰出路为两翼的立体对话空间,让对话更富人性,更显灵性。
三、超越对话 内化文本
师:刚才的新闻发布会,许多同学发布了自已取的路名及其命名的理由,下面我们来评一评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名。
生:评价(略)
师:(小结)是啊,大家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分析这么多路名,归纳起来,其实大家都是从赞颂詹天佑的杰出智慧(点智慧路)和爱国热情(点爱国路)这两个角度来命名的,在命名过程中,也表达了大家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自已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师:最后让我们肃立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一起用饱满的感情来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赏析】此时的对话,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沟通,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以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