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力气大》小班科学教案 篇一
标题:探究力量大小的实验活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力量的大小对物体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几本不同大小的书、一张桌布。
2. 实验器材:纸杯、小石子、塑料袋。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谁的力气大?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实验活动,来探究谁的力气大对物体的影响。
2. 实验1:老师将一本大书放在桌子上,然后请一个学生尝试将书移开。观察学生的表现。
3. 实验2:老师将一本小书放在桌子上,再请一个学生尝试将书移开。观察学生的表现。
4. 实验3: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张桌布,让他们在桌子上摆上几本大书,然后尝试用力将桌布拉开。观察学生的表现。
5. 实验4: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张桌布,让他们在桌子上摆上几本小书,然后尝试用力将桌布拉开。观察学生的表现。
6. 整理实验结果: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应该发现,在实验1和实验3中,较大的力量使得移动物体更困难;而在实验2和实验4中,较小的力量使得移动物体更容易。
7.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力量的大小会对物体的移动有影响?
8. 拓展: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力量大小对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的影响,如吹气球、拉响扯铃等。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力量大小对物体的影响。
2. 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力量大小的影响。
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了解力量的大小对物体的影响。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谁的力气大》小班科学教案 篇二
标题:小明的力气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力气的大小会因人而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几个大小不同的球。
2. 实验器材:秤。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谁的力气大?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实验活动,来探究力气的大小会因人而异。
2. 实验1:老师给小明一个较大的球,请他用力将球推开,并观察力气的大小。
3. 实验2:老师给小明一个较小的球,请他用力将球推开,并观察力气的大小。
4. 实验3:老师给小明一个较大的球,请他用力将球推开,并用秤测量他的力气。
5. 实验4:老师给小明一个较小的球,请他用力将球推开,并用秤测量他的力气。
6. 整理实验结果: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应该发现,小明用力推动较大的球时,力气比推动较小的球时更大。同时,通过秤的测量,学生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力气数值。
7.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大小的球需要用不同大小的力气才能推动?
8. 拓展: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力气的大小与身体的健康有关,如运动员的力气比普通人大。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力气的大小与不同物体的推动有关。
2. 让学生用秤测量不同人的力气大小,进行比较。
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了解力气的大小会因人而异。同时,通过测量力气的大小,学生可以具体了解到力气的数值。这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谁的力气大》小班科学教案 篇三
《谁的力气大》小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谁的力气大》小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身体有力气,用力就可以使物体运动。
2、愿意探索力,能大胆探索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关系。
3、对有关力的现象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自己用力就可以让一些物体动起来。
2、物质准备:羊角球、刺猬球、飞盘、足球、拎的`小桶、小车独轮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看见你们很高兴,很想抱抱你们,选1~2个幼儿抱一抱。
提问:老师有没有抱起来?
老师是怎么把她抱起来的?(用力)老师身体的哪个地方用力了?(手用力了)
2、试一试:谁的力气大,激发活动的兴趣。
实践活动一、分组活动并讲解活动规则。
教师(出示玩具)宝宝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玩具,你们想不想玩啊?请宝宝们上来玩一玩吧。
玩后提问:你玩的什么玩具?你是怎么把它玩起来的?你的身体哪个地方用力了?
二、再次探索力的大小。
实践活动二:体验自己用力大小与物体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刺猬球、小车、轮胎等。
请你们去试一试,让它们动起来,想一想,你的身体的什么地方在用劲?
(请个别幼儿选择一个活动进行探索)并加强个别辅导,
“你是怎么让轮胎动起来的?”(推的)“身体的什么地方用力的?”(膀子)“用了力就怎么样了?”(轮胎就滚动了)
1、引导幼儿认识对不同的物体要用身体不同部位的力。
师:踢球的时候什么地方在用力?(小脚在用力)
我们玩球的时候想把球踢远,脚踢的时候就要怎样?(用力踢)
如果想踢得近一点呢?(轻轻踢,少用点力)
师:拎小桶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在用力?(手、胳膊、肩膀)
如果你想拎起重的东西,用的力气应该怎样?拎起轻的东西呢?(用力大,就能拎起重的东西,用力小,只能拎起轻的东西)
师:当你在推小车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要用力?(手和脚都要用力)
要想让小车跑得快,用力就应怎样?(用力就要大)跑得慢呢?(用力就小)
2、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我们用力就能使物体动起来。物体动的快、慢、远、近都和我们用力的大小有关系。
三、游戏活动:《大皮球》
幼儿两两做游戏,当唱到拍的轻的时候,扮大皮球的幼儿轻轻地跳起来,唱到拍的重的时候,幼儿跳高一点,游戏进行2—3遍。
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