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一
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
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通过阅读和探讨,一起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学习感受文章中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学习感受文章中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2.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5分钟)
分组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每个小组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记录下来。
3. 分组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介绍他们的分析结果,全班一起讨论,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15分钟)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代表了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魅力?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帮助?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拓展延伸(10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作业布置:
写一篇感想文章,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者,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不够积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二
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通过阅读和探讨,一起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学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学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2.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5分钟)
分组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每个小组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记录下来。
3. 分组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介绍他们的分析结果,全班一起讨论,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5分钟)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要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创新传统文化?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拓展延伸(10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案例,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作业布置:
写一篇观点文章,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看法。
五、课堂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者,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思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但是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渊博 鼎沸 倜傥 锡箔 桑葚 油蛉
斑蟊 收敛 珊瑚 骨髓 秕谷 罕至 绣像 盔甲 叵测 窦
4、掌握下列词语解释:
确凿 鉴赏 人迹罕至 质朴 方正 倜傥 缠络 恭敬
5、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
情。6、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插叙是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7、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内容。
5、揣摩语言,思考作者怎样遣词造句。
三、情感目标
1、认识鲁迅。
2、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3、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4、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