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案(推荐6篇)

时间:2016-05-02 06:20: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一

鼎湖山位于中国广东省鼎湖区,素有“南国名山”之称。这座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其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就是“听泉”,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能通过听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这篇教案中,将介绍如何利用这一景点进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

活动目标:

1. 通过参观鼎湖山听泉,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2. 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水流对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实地考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兴趣。

4.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提前预约鼎湖山听泉景区的导游,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准备相关的地理教材和学习资源,以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知识讲解和互动。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海报纸、彩色笔等。

活动过程:

1. 导游带领学生参观鼎湖山听泉景区,解说景点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 导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听泉的水流形态和流动速度,并与地貌和生态环境做对比。

3. 导游讲解水流对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和观察结果,制作一份关于水流对地貌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海报。

5. 小组展示和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6. 教师总结活动,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活动评价:

通过参观鼎湖山听泉,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还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小组合作和展示的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二

鼎湖山是中国广东省鼎湖区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广东省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其中的“听泉”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在这篇教案中,将介绍如何将这一景点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活动目标:

1. 通过参观鼎湖山听泉景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提前预约鼎湖山听泉景区的导游,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学习资源,以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阅读和讨论。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笔记本、彩色笔等。

活动过程:

1. 导游带领学生参观鼎湖山听泉景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景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韵味。

2. 导游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用五感感受景点的美,包括听觉上的享受。

3.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引导学生对听泉的美感和意境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一篇描写鼎湖山听泉的短文或诗歌。

5. 小组展示和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6. 教师总结活动,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活动评价:

通过参观鼎湖山听泉,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活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小组合作和展示的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和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三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

  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

  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

  “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

  “欢快活泼”

  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

  (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

  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

  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

  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

  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

  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交流

  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板书:听)

  用“泉声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

  这么多的泉声,作者是如何辨识、品味的呢?(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出句式:作者觉得()的泉声是()发出的,因为()。)你来说说。

  “轻柔的”

  生:作者觉得轻柔的泉声是小溪发出来的声音,因为小溪在草丛里流淌,速度不快,很平缓,让人感觉很轻柔。

  师:作者将它比作像小提琴一样,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么?让我们边想象着那轻柔的旋律,边把这一句读一读。

  “清脆的”

  生:作者认为清脆的声音是从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师引导:石缝间落下来的水多么?不多,一缕缕,一道道,所以发出的声音很清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么?

  指名读。

  “厚重回响的”

  生“作者认为这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因为有无数道细流汇聚在一起,最后都连成了片,所以这个声音听上去很厚重。

  生:而且落在了空谷里,有回音,所以说是厚重回响的。

  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雄浑磅礴的”

  生:作者认为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因为瀑布流的速度非常快,流量又特别大,从很高的山顶冲刷下来,跌入了很深的潭里,气势非常大。

  4、作者一连用了4个贴切的比喻,以排比的形式向我们描绘了这四种泉水声,(指屏幕)我们该怎么读好它呢?指名说,你来试试。

  5、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来用心细细地欣赏这几种泉声吧!(播放音乐)

  6、

  现在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的同学请举手!这样吧,我们第一组读出轻柔的泉声,一二两组读出一个清脆的泉声,一二三组读出个厚重回响的泉声,全班同学读出个雄浑磅礴的泉声。

  7、人多力量大,真是首充满气势的交响乐啊!你们每个人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动人的音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呢?

  8、出示“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体会泉水的变化万千,流动的)

  9、如果说“进山观景听泉”是作者用耳听的话,那么“夜宿古刹听泉”则是作者在用心去听、去辨、去品!(相机把听改为简笔画)

  4、想象说话:此时,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到枕边。作者躺在床上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呢?(有难度,提醒:愿望啊、赞美啊、心事啊)[

  四、理解“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

  1、夜深了,出示“蒙胧中,那滋润着……流进了我的心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A、谁来说说,什么是“朦胧中”(1、作者陷入了沉思2、作者快进入梦乡了3还可以用“恍惚中”)?

  B、理解“清泉滋润了万物,孕育出生机”。

  C、这是一个长句子,怎么缩句?为什么说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你是怎么理解的?

  (泉声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净化了我的心灵、洗去心头的疲劳、烦恼)

  2、希望这汩汩的清泉也能流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涤荡我们的,洗去我们的彷徨,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希望,把这句再读一遍。

  3、同学们,作者不仅用心细细的去聆听、去辨识、去品味,还用笔写了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文字(出示第4节),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泉声的特点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的?(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方法)

  你能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写写雨吗?

  小练笔:《听雨》提醒:可以从四季雨声特点的角度写;可以从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角度写;选取一个好的角度来写,只需要写一小节。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四

  一、直接揭题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鼎湖山听泉》,读题。

  二、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者披着薄雾,踏着泉水,来到了岭南古刹庆云寺,一路上,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清泉,大家一定还记得,刚过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这是描绘的白天的泉声,那么,入夜之后,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轻声读第四自然段

  2、指导读第一句

  (1).课件出示第一句

  (2)“万籁俱寂”是什么意思?读出那种意境。

  (3)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么鼎湖山就是主人,他不仅慷慨地捧出他那动人的声音,还一直把它传送到耳边,多热情,多好客啊,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

  (2)这么美妙的泉声,只用耳朵听是不够的,所以作者说要用心细细地聆听、辩识、品味!

  (3)指导读

  4、指导读第三句

  (1)、过渡:

  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品味的呢?让我们设身乍的想一下,此时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作者一边躺在床上,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读第三句,用(出示)“啊,这是的声音,多像一样啊!”哪种泉声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就说哪一种。

  (2)、自由练说。

  (3)、指名回答。

  (4)、放泉声录音,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轻柔厚重回响

  清脆雄浑磅礴

  (5)、指导背诵。

  5、指导读第四句

  (1)、过渡: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清亮的泉水,听到了那悦耳的泉声,又仿佛在欣赏一曲欢快活泼的响乐。

  (2)出示句子。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鼎湖山因为有了清泉,所以。

  2、同座互说

  3、指名回答。

  4、齐读最后一节。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

  ——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

  ——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指名读。

  ——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说说体会。(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

  ——齐读。

  过度: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泉水的滋润)

  (三)教学第四节

  过度: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

  ——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

  用上:那是()的声音,多象()一样()呀!

  ——师:果然不同,此时不仅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

  ——想听一听吗?(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

  过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指名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美,变化很多)

  师相机板书:泉声美妙

  3.配乐齐读第四节。

  (四)教学第五节

  过度:鼎湖山的清泉只是给人美妙的享受吗?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滋润树木)

  2.师小结:是呀。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

  师相机板书:泉水润物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同学们,大家爱泉吗?作者也是如此。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六

  设计理念:

  1、情境:教学游记散文,难点在于学生没有切身体验,无法入情入境。为了能在课堂上再现鼎湖山的旖旎风光,我先利用网络“游览”鼎湖山,摘录了近万字的介绍资料,对这座广东名山的特色、景点、文化作了全面了解;设计中突出了用简笔画描摹泉水姿态及用画面配音方式品味悦耳泉声,以保证学生既能进入情境,辨其形、闻其声,又能留有开阔的想象空间,不为情境所框束。

  2、意境:山水魅力,不限于飞瀑流泉,草丰林茂,更在于其底蕴深厚,意境幽深。故教学游记散文,仅停留情境再现,无论多华澹唯美,都是流于肤浅的。设计本课案,我以“把握鼎湖山及其泉水魅力”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其间或描述,或譬喻,或引用,或延伸,为学生“超越情境,把握意境”作了层层铺垫。

  教学时间:

  为了让学生从整体把握鼎湖山之灵秀,本课设计了约60分钟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山水二字的象形写法: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

  你们知道哪些名山,哪些胜水?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明山水的特点。如黄山四绝、庐山云雾等)

  小结: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着自己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我们就称为——魅力。(板书)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其一是激发兴趣,营造轻松教学氛围,其二是为引导学生品悟山水魅力设下伏笔。]

  一、导入设计:

  1、上节课,我们在琅琅的书声中走进了鼎湖山的怀抱,还学习了一首歌咏这片魅力山水的小诗:

  薄雾笼罩鼎湖山,一

路浓阴一路泉。

  夜听清溪奏妙曲,蕴育生机润心田。

  谁来吟诵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凝练的诗歌,凝结了山水的精华,也凝聚了文章的精华。以吟诵本诗导入,意味犹同云破日出。]

  2、鼎湖山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鼎湖山听泉》那优美的文字世界,用轻声的朗读去寻找、去捕捉一种叫魅力的东西。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师:放下课本,我想,我们的眼前已经隐隐约约有了鼎湖山的影子。说说看,你准备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座广东名山呢?

  [教师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把握,并补充讲解]

  (1)总体:生机蓬勃。

  (2)事物:草丰林茂。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2600多种植物,漫山遍野都是高大的乔木和丰饶的草丛,的确称得上是草丰林茂。

  泉水众多。鼎湖山原名顶湖山,你从名称中能知道什么?(山顶有湖)。山顶有水,沿着沟壑流泻而下,于是山中也到处是水,飞瀑流泉成了鼎湖山最动人的风景。

  (3)颜色:绿。在地球的北回归线一带,几乎都是茫茫的沙漠,可鼎湖山却绿树成阴,遮天蔽日,难怪被称作“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4)声音:静。这里远离城市,树林中只有淙淙的泉声和婉转的鸟鸣,给人一种特别幽静的感觉。

  泉声动听。你抓住了鼎湖山的`灵魂,也抓住了作者内心最细微,最深刻的感动。正是因为这优美的泉声打动了他的心灵,所以才有了这样富有诗意的课题——鼎湖山听泉。(感情朗读)

  (5)文化:老师想加一个词语来形容鼎湖山——文化悠久。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节的古刹、古树、古茶花回答。)

  [对于问域宽泛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把握①整体性——通盘考虑,高屋建瓴,避免支离破碎;②层次性——由浅入深,步步诱导,切忌蜻蜓点水;③开放性——超越课本,联系课外,防止画地为牢。]

  三、精读感悟:

  过渡延伸:仅仅几个词语是说不完鼎湖山的全部魅力的,我们还可以打比方。想想看,你心目中的鼎湖山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作家谢大光笔下的鼎湖山又像什么?

  1、第一节:雾中少女。

  (1)指名读第一节。学生谈感受,如像仙女等。

  小雨、薄雾、加上因为小雨水量陡增的清泉,这多么像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意境(齐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尽管这时并没有明月,这儿也并非终南山,但我们仍然能想象到:空旷的山野里,被雨水刚洗过的空气该是怎样的诱人,被雨水刚洗过的山林绿叶该是怎样的耀眼!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会对鼎湖山心驰神往呢?

  齐读第一节。

  (2)推荐阅读古人的论山名句: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援引诗歌名句,为营造意境创设条件。]

  2、第二节:大海、老人和孩子。

  我们再来吟读第二节,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来说说白天的鼎湖山最让你心动的是什么?

  在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引导:

  (1)这一节出现了一个非常雅致的景点名称,谁来读一读?(寒翠桥)

  师解释:这座桥的名称和过桥以后的景色可有着密切的关联!

  A“翠”:到处都是绿色。

  指名读相关部分。“愈往上走……山顶。”

  如果说绿叶是起伏的波浪,那满山的绿树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满眼葱绿,满眼生机,谁能读好写浓荫的这两句话。再次指名读。

  B“寒”:不是寒冷,而是让人感觉凉爽惬意。

  怎么会有这种凉意的?

  树叶密:不但密,而且湿度大,叶子上常常会分泌出大量的水滴,所以作者在绿叶的前面加上了一个词。(湿漉漉)

  泉水多:仅仅一个多字是空洞的,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用朗读表现出这种“多”吗?

  “进山一看……涌流着清亮的泉水。”——涌流、到处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不绝于耳。”——一路上

  “有时几股泉水……前进。”——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师:这里不仅仅是绿色的大海,更是充满丝丝凉意,充满清新空气的大海!难怪诗人戴明光会写下这样的赞美之词:(小黑板)

  四处丛林擎翠盖,半空飞瀑溅明珠。

  齐读。

  [鼎湖山间景,以“寒”“翠”二字概括足矣。]

  (2)有了视觉和感觉上的享受,还有听觉。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声音的美?

  指名读,点拨归纳。

  A泉声: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听泉之旅开始了!

  “泉声不绝于耳。”——泉声简直就是游客们忠实的向导!

  “泉水隐到了……清纯悦耳。”——水是清澈的,声音也是清澈的!

  B钟声:

  “忽然,云中传来……悠悠扬扬。”——“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它们的韵味讲不出来,但却可以读出来!再次指名读。

  C交汇:

  “安详厚重的钟声……美妙的音响。”——一个安详厚重,一个轻快活泼,这两种声音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慈祥的老人,调皮的小孩。)

  在苍茫宁静的暮色中静静地谛听,我们仿佛能听到两代人之间朴实的对话,感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有机的融合。这是多么美妙的声响!

  齐读。

  [第二节内容较为芜杂,为求思路明晰,本处以“视觉”—“感觉”—“听觉”(又细分为泉声—钟声—交汇)为脉络组织内容,确保了整体入手,又不乏细节赏析。]

  3、第四、五节:音乐盛会

  庆云寺留住了作者的脚步,当白天的喧嚣全部沉寂下来的时候,一场以泉声为主题的音乐盛会徐徐拉开了帷幕。

  教师范读。

  [教师的范读比任何一台高级音响都更能让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真不忍心打破这宁静的气氛,因为同学们和作者一样,也沉浸在泉声的世界里了。想想看,要欣赏这么优美的泉声,仅仅用耳朵够吗?

  (还需要用心去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板书。

  (1)聆听

  聆听,就是怎样地听?(仔细的、用心的、专注的、认真的……)

  作者聆听到了怎样的声音?从课文中找词语。

  (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别忘了还有变化着的声音:忽高忽低……忽扬忽抑)

  既然是音乐的盛会,又怎能少了乐器的身影呢!

  我们一起来听!起初,轻轻柔柔的,那是精致的西洋乐器(小提琴),接着加入了清脆的声音,那是我国的民族乐器(琵琶),然后,声音变得低沉、厚重,而且不断地回响,那是(大提琴),最后是乐曲的高潮,气势一下子变得雄浑磅礴,那是(铜管齐鸣)。整个天地之间,仿佛在演奏一曲欢快和谐的交响乐!

  记得有一篇写鼎湖山的散文这样写到:“行走在鼎湖山上,泉水像一些透明的藤蔓,不是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就是从头顶的悬崖上落下。它像是鼎湖山拥有的一种音乐语言,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此时此刻,我们也能很深刻地感觉到:泉声,就是鼎湖山最动听的音乐。

  板书:泉声音乐

  [任何花哨的课件,都无法复制出描述性语言的优雅、精当和这些语言背后丰富的内涵。]

  (2)辨识

  A辨识类型

  能奏出鼎湖山音乐的泉水是千姿百态的,同学们来辨识一下,有哪些类型?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汇聚于空谷的细流;跌入深潭的飞瀑急流;(教师即兴作画)

  [寥寥数笔,不求逼真,但求神似。]

  不止这些,还有绕过树根的泉水;(生接续)拍打卵石的泉水;穿越草丛的泉水;流连花间的泉水。

  还有,太多太多,都浓缩在后面的(省略号)中了。

  B练习朗读

  师:你们看黑板上的这四幅图,如果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句子给它们配音,你会吗?小组内练习配音。

  指名选择最喜欢的画面进行配音,教师根据四个特点作指导。

  指四位同学跟随音乐连起来读。(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朗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觉得人们把鼎湖山称作“会唱歌的山”,真是名副其实!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奏响这首《夜泉》!(齐读)

  [学生在充分理解后声情并茂的朗读是课堂中最美妙的“泉声”!]

  (3)品味

  想想看,枕着这样的泉声,想着这样的画面,作者会品味、领悟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重点指导“作用”)

  A滋润万物,孕育蓬勃生机

  引导从相关小节中找依据。

  第二节:草丰林茂、愈往上走……

  第三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

  B在鼎湖山飞龙潭的一块岩石上,刻着两个字——“洗心”,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清澈的泉水不但能洗掉表面的污垢,还能洗掉我们心灵上的污垢,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结:滋润万物、孕育生机、陶冶性情,套用谢大光原版散文的结尾来说,那就是,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

  板书:泉水灵魂

  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的最后一节。

  齐读。

  [“洗心”二字,写出了泉水的至清,至纯;“蓬勃”二字,道出了泉水的至情、至义。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山与水的关联,抓住了鼎湖山让人感动的真正原因。]

  四、师生诵读,总结全文:

  山有山的魅力,水有水的风采。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生1)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鼎湖山是幸运的,它有秀媚的烟云,有华茂的草木,有清亮的泉水,所以,她是一座活着的山。

  诗人戴明光有这样一句对联:(生2)四处丛林擎翠盖,半空飞瀑溅明珠。

  鼎湖山是优美的,它有层峦叠嶂,有古树参天,有飞瀑急流,所以,她是一幅活着的画。

  我们的脑海里有这样一首诗:(生齐)薄雾笼罩鼎湖山,一路浓阴一路泉。夜听清溪奏妙曲,蕴育生机润心田。

  鼎湖山是高雅的,泉声是它的音乐,泉水是它的灵魂,所以,她是一首活着的诗。

  [用师生共同朗诵的方式,串联起课堂中渗透的名诗佳句,也给学生对山水魅力留下一份蒙胧的认知,一份真正的心的感动。]

  板书:

  魅力山水鼎湖山听泉

  聆听、辨识、品味

  泉声:音乐泉水:灵魂

《鼎湖山听泉》教案(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