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教案 篇一: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引言】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本文将介绍一节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使用实验方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3. 发展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
2.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酸和碱溶液的中和反应。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酸和碱溶液、酚酞指示剂、滴管、试管、烧杯等。
2.3 实验步骤:
1) 将酸和碱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2) 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逐滴加入酸溶液或碱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所需溶液的滴数。
4) 总结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
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
4. 实验总结和归纳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归纳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酸碱滴定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教案 篇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教学设计
【引言】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反应方程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本文将介绍一节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够正确书写和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
3. 发展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
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
2.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法。
3. 实例演示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和反应条件书写和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
4. 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5. 拓展与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练习,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方法,避免简单的死记硬背。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
化学教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
: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展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四人活动、小组活动、以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谈论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家庭和学校,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精神。
课堂流程
:
一、情景暗示,导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画面,引出民以食为天,看到这几幅画:
教师:你能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几种?
学生: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通过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题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与原有知识水平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一定的距离的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与学生现有观念、知识结构产生冲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时,学生便能提出许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蛋白质教学
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它有何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88—P90,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懂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教师: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
学生: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蛋,是修补受损组织和生长的主要原料。
多媒体展示:
吸烟的害处
故事:美国曾经举行了一次吸烟比赛,在1小时内吸烟最多者获胜,结果造成一名队员当场死亡。请同学分析这名队员死亡的原因?
学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致人死亡。
老师:晓刚同学想探究香烟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上台交流。
学生:将香烟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新鲜的鸡血。
糖类、油脂教学
其实在六大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还有糖类、油脂。下面利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P92分组讨论回答:
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
学生:家禽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后,毒素会积累在家禽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家禽,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维生素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获取知识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
三、知识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引入生活中,以学科规范的形式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严密化,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多媒体展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示:设计午餐食谱要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学生分组探究,并选派一名同学上台交流,师生评价。
学生: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认知结构”还达不到“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回顾,重新审视了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师事先设计的知识要点,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效果: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浓厚,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相得益彰。具体表现为:
1、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直奔课题。
2、课堂设计知识与应用并重
以“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为例,通过探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
3、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课堂交流和谐有序
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高涨。
4、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
5、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
1、对课程的分析深度不够,应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系统的联系和理解。
2、教师语言和表情需缺乏亲和力。
3、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力度还要加强。
4、课堂反馈要更及时准确,在学生的反馈中要充分展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缺陷,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化学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酸的分类方法和命名。
2.了解酸的通性,能熟练书写一些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顺序表,并能用它来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 应。
二、科学素养目标:
从电离角度了解酸的通性,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 过程。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及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
实验与电教:[实验8-19、8-20]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酸,写出已学过的酸的化学式。
[引入新课]略
[讲授新课]
一、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二、酸的分类和命名
引学生阅读课文P161,相应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酸有几种分类方法?根据是什么?
2.酸是如何命名的?
3.硫酸和氢硫酸是不是同一种酸?为什么?
(由学生代表总结,教师归纳并板书)
练习:说出下列各种酸所属类别和名称:
HF、HBr、HCl、HClO3、H3BO3
三、酸的通性
(小组讨论)根据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 学性质?
学生回答后小结(投影)
石蕊:变红
指示剂─→使
│ 酚酞:不变色
酸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
↓ ↓ ↓ ↓
(提问)酸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请写出HCl、H2SO4、 HNO3 的电离方程式,并找出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点。
(小结)酸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故它们有相似的化学 性质,我们称之为酸的通性。
以下由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总结出酸的通性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活泼金属+酸→盐+H2
(提问)为何要强调活泼二字? 是否有些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8-19] 结论:铜及银跟酸不反应
小结: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能否与酸反 应与金属本身的活动性有关。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分析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失电子能力 强─────→弱
活动性 强─────→弱
(讲解)①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 中的氢。②硝酸及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H2而生成H2O(它们有 很强的氧化性)
化学教学教案 篇五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一、离子反应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
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 有离子参与
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P58,内容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基础训练》P40、9题。
化学教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本章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NH4HCO3 === NH3↑+CO2↑+H2O↑ ②CuO+H2===Cu+H2O
③Ba(OH)2+H2SO4 ===BaSO4↓+2H2O ④ 2Fe + 3Cl2 = 2FeCl3
略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①属于分解反应 ;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加:
①、②、④属于非离子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 分解反应
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 氧化还原反应
学 电子转移可分为 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 离子反应
应 移动的电子参加可分为 非离子反应
据化学反应中热量 放热反应
变化情况可分为 吸热反应
上述反应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略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我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4、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有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有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略
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能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
略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四、离子方程式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五、例题分析
例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剂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解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B中:Al2O3→Al,C中Cl2→CaCl2+Ca(ClO)2,D中N2+H2→NH3,均有化合价变化,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A。
例2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 C+CO2=2CO ⑵ C+H2O=CO+H2 ⑶ CO+H2O=CO2+H2 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CO>H2>C
解析:对于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有以下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反应式(1)可知C>CO,由反应式(2)可知C>H2, 由反应式(3)可知CO>H2。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3、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 Q+NaCl (2)Q+H2O X+H2 (3)Y+NaOH G+Q+H2O (4)Z+NaOH 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由(1)得Q>G,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Q和-1价氯之间。同理由(3)结合(1)得Q>Y>G,由(2)得X>Q,由(4)结合(2)得X>Z>Q。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参加反应,式中Ca2+与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中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确。答案为C。
例5、(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与H+完全反应。再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继续反应。
答案:(1)2H++SO42-
+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Ag+、 、Cl- B.Ba2+、 、CO32-、OH- C.Mg2+、Ba2+、OH-、NO3- D.H+、K+、CO32-、SO42- E.Al3+、Fe3+、SO42-、Cl- F.K+、H+、NH4+、OH-
解析: A组中:Ag++Cl-=AgCl↓ B组中, + =BaCO3↓
C组中,Mg2++2OH-=Mg(OH2) ↓ D组中,2H++CO32-=CO2↑+H2O
E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组中,NH4+与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
NH4++OH- NH3·H2O或NH4++OH-=NH3↑+H2O
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