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仲夏夜》教案【精彩6篇】

时间:2011-05-09 06:35: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海滨仲夏夜》教案 篇一

海滨仲夏夜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由莎士比亚创作。它以幽默、浪漫和奇幻的情节著称,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部戏剧作品。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海滨仲夏夜》。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滨仲夏夜》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2. 理解并分析故事情节、角色和主题。

3. 探讨戏剧中使用的幽默手法和浪漫元素。

4. 提升学生的表演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海滨仲夏夜》

- 向学生介绍《海滨仲夏夜》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这部作品产生好奇心。

2. 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

- 与学生一起分析《海滨仲夏夜》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 讨论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探讨幽默和浪漫元素

- 引导学生探讨戏剧中使用的幽默手法和浪漫元素。

- 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元素在剧中的作用和效果。

4. 学生表演和批判性思维

-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扮演剧中的角色。

- 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讨论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

5. 总结和评估

- 结束教学活动前,与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对《海滨仲夏夜》的理解和感受。

- 提供一份评估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

1. 《海滨仲夏夜》的文本和电影版本。

2. 视频和音频资料,用于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

3. 评估表和教学笔记。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戏剧演出,让他们亲身体验《海滨仲夏夜》的魅力。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3. 组织学生参与戏剧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表演技巧和理解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海滨仲夏夜》这部经典戏剧作品。他们将能够分析故事情节、角色和主题,探讨其中使用的幽默手法和浪漫元素,并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将为他们的文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海滨仲夏夜》教案 篇二

《海滨仲夏夜》是一部充满奇幻和浪漫元素的戏剧作品,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海滨仲夏夜》。

教学目标:

1. 理解《海滨仲夏夜》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戏剧中使用的幽默和浪漫元素。

3. 探究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学步骤:

1. 引入《海滨仲夏夜》

- 向学生介绍《海滨仲夏夜》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这部作品产生好奇心。

2. 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

- 与学生一起分析《海滨仲夏夜》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 讨论故事中的爱情、追求幸福和迷失自我的主题。

3. 探讨幽默和浪漫元素

- 引导学生探讨戏剧中使用的幽默手法和浪漫元素。

- 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元素在剧中的作用和效果。

4. 角色分析和表演

-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深入分析。

-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5. 文学鉴赏和评估

- 鼓励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 提供一份评估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

1. 《海滨仲夏夜》的文本和电影版本。

2. 视频和音频资料,用于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

3. 评估表和教学笔记。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戏剧演出,让他们亲身体验《海滨仲夏夜》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研究,写作关于《海滨仲夏夜》的论文或文章。

3. 组织学生参与戏剧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表演技巧和理解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海滨仲夏夜》这部经典戏剧作品。他们将能够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探讨其中使用的幽默和浪漫元素,并通过角色分析和表演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这将为他们的文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海滨仲夏夜》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及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法选择:导读、讨论式

  学法指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表现景物

  授课过程

  一、定向引题

  1、生齐读课文题目

  2、师板书“写景”,问:

  ⑴找关键词

  ⑵“写”是什么意思?

  ⑶怎样写“元霄之夜”的作文?

  3、板书课题

  ⑴“海滨”是什么地方、“滨”是什么意思?⑵仲夏是什么季节?

  二、整体感知

  4、初读课文及预习提示,回答:⑴本文写景有何特点?⑵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活动难以分开,课文第一次写人物出现在什么地方?

  5、作者起笔不写人物,却写什么呢?(夜色)对夜色的描写只用一幅画面吗?(用“流动的画面”)

  三、赏析“夜色”

  6、大家在什么地方见过流动的画面?(电视、电影上见过)我们现在也做一个电视编导,将本文编排成一部电视专题片。首先我们做一个摄影师,⑴摄制的第一个镜头的主要景色应是什么?(板书:霞光)⑵霞光是以什么样子呈现在画面上的?(板书:燃烧)

  7、接下来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以什么样子呈现在画面上的?(板书:启明星-----明灯)

  8、继续讨论第三幅画面(板书:灯火----星斗)

  9、从摄影师的角度分析比较以上三幅画面中的不同特点(一、镜头切换二、闪回和特写三、全景、广角式)对我们的启发:从不同角度写景,才有真实感。(板书:不同的角度)

  10、生齐读课文

  四、赏析“海滨”

  11、幽美的夜色拍摄完了,下面我们的摄影镜头出现了什么呀?(人物)同时我们的摄影师也有些为难了,因为有些东西是摄影机难以拍摄的?师生讨论,那些东西难以拍摄,怎么办?(加画外音)

  12、生个别读和齐读相结合读课文

  13、这样以来,作者笔下的景物和作者的感情就完全统一在下面的几幅画面中了。(师生讨论,板书见后)

  五、赏析“月色”

  14、用以上学会的方法,在做摄影师,讨论,从作者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我们该用什么镜头表现“月色”?(特写和闪回)

  六、总结作业

  15、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怎样给电视专题片加进去音乐?由此而体会文章的情调。

  16、写作文:元霄之夜

《海滨仲夏夜》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及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法选择:

  导读、讨论式

  学法指导: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表现景物

  授课过程

  一、定向引题

  1、生齐读课文题目

  2、师板书写景,问:

  ⑴找关键词

  ⑵写是什么意思?

  ⑶怎样写元霄之夜的作文?

  3、板书课题

  ⑴海滨是什么地方、滨是什么意思?

  ⑵仲夏是什么季节?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及预习提示,回答:

  ⑴本文写景有何特点?

  ⑵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活动难以分开,课文第一次写人物出现在什么地方?

  2、作者起笔不写人物,却写什么呢?(夜色)对夜色的描写只用一幅画面吗?(用流动的画面)

  三、赏析夜色

  1、大家在什么地方见过流动的画面?(电视、电影上见过)我们现在也做一个电视编导,将本文编排成一部电视专题片。首先我们做一个摄影师:

  ⑴摄制的第一个镜头的主要景色应是什么?(板书:霞光)

  ⑵霞光是以什么样子呈现在画面上的?(板书:燃烧)

  2、接下来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以什么样子呈现在画面上的?(板书:启明星—————明灯)

  3、继续讨论第三幅画面(板书:灯火————星斗)

  4、从摄影师的角度分析比较以上三幅画面中的不同特点(一、镜头切换二、闪回和特写三、全景、广角式)对我们的启发:从不同角度写景,才有真实感。(板书:不同的角度)

  5、生齐读课文

  四、赏析海滨

  1、幽美的夜色拍摄完了,下面我们的摄影镜头出现了什么呀?(人物)同时我们的摄影师也有些为难了,因为有些东西是摄影机难以拍摄的?师生讨论,那些东西难以拍摄,怎么办?(加画外音)

  2、生个别读和齐读相结合读课文

  3、这样以来,作者笔下的景物和作者的感情就完全统一在下面的几幅画面中了。(师生讨论,板书见后)

  五、赏析月色

  用以上学会的方法,在做摄影师,讨论,从作者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我们该用什么镜头表现月色?(特写和闪回)

  六、总结作业

  1、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怎样给电视专题片加进去音乐?由此而体会文章的情调。

  2、写作文:元霄之夜

《海滨仲夏夜》教案 篇五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释题.(海滨:地点.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七月份.)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夜)

  3.简介作者.

  4.课文介绍:《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词义)

  2.检查:出示全文生字,开火车读,赛读.

  3.分组读课文,注意正音.

  4.读了课文,你对海滨仲夏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三、再读课文,粗探课文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第一组画面(1~3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

  2.第二组画面(4~10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

  四、研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

  (一)研读课文1~3段,重点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景物特点;再进行词语的理解.

  1.提问:1~3段,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 (相机板书:霞光启明星灯光)

  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

  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作用: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形状,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2)比喻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淡,天空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

  (3)比喻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对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作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

  4.词语分析.

  (1)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为什么要用”燃烧”而不用”放射”或”映照” (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

  (2)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

  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 (用”染”字,便使霞光拟人化,因而十分生动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

  5.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

  6.再指名朗读.要求: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使大家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中.

  (二)研读4~10段.

  1.请从4~10段再找几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做简要分析.

  (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

  2.理解词语.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为什么用”抚摸”,而不用”拍打”“冲刷” (用”抚摸”不仅让”海水”拟人化,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表现出”海水”微微波动的形态,与后面的”温柔”相照应.)

  3.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

  (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 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

  (3)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说笑休憩生活美)

  (4)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在沙滩上乘凉的人们的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三)小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

  (四)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仿造比喻句.

  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口头仿造比喻句.

  五、积累背诵.

  背诵课文1~3段.

  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

  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入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夜色加浓”.板书:入夜月夜深夜

  (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

  动态:”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

  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

  4.全班齐背诵.

  六、回归全文,拓展升华

  1.配乐朗读全文.

  2.读了《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 请你在中心词”夜”的前面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

  3.总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美,这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假如你热爱生活,你也能做到.

  4.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本文的感受,以《家乡夜色美》为题目,把家乡的美丽夜景介绍给大家,注意要多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句

《海滨仲夏夜》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海滨仲夏夜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随著名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赏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分小组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4. 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海滨仲夏夜给你的感受吗?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景

  1. 课文每段写了些什么?

  2. 默读课文第1~3段,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3. 再次诵读这三段,评价后再有感情地读。(细细地读,体会夏夜迷人景色)

  4. 面对迷人景色,人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后面七段)

  5. 交流感受,总结出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

  6. 请同学读相关的语句,注意把自己的体会融入朗读中。在互评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人们享受迷人景色时的愉悦和满足。

  7. 再读课文,齐读、赛读。

  四、再读课文,巩固理解

  1.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吗?

  2. 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想法。

  3. 课文中有通过描写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好处。

  4. 自由练读,再次感受夜色的迷人。

  五、积累背诵,拓展升华

  1. 这么美好的景色大家想记在脑海中吗?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背一背。

  2. 还见过类似的景色吗?请选择一处说一说。☆作者简介

  峻青:原名孙俊卿,山东省海阳县人。幼时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就到了邻村一家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胶东半岛参加革命工作,并从事创作。1941年写出了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以后又陆续写了《黎明之战》《马石山上》《小侦察员》等短篇小说。1944年后曾任《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随军南下,任中原新华社记者、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宣传科长及编委。1952年从事专业创作,后调到上海作家协会工作。

《海滨仲夏夜》教案【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