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18-01-02 02:43: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 篇一

标题:感受黄鹤楼送别诗的艺术魅力

引言:黄鹤楼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黄鹤楼送别诗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黄鹤楼送别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其艺术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本教案将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黄鹤楼送别诗的魅力。

一、课堂导入

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黄鹤楼送别诗的好奇心。

二、诗歌欣赏

1. 首先,让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的体裁、韵律等。

3.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如黄鹤楼的壮丽景色、离别的伤感等。

4. 最后,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情感体验

通过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黄鹤楼送别诗的情感体验,如对离别的感伤、对诗歌中景色的向往等。

四、写作训练

1. 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是写一篇对黄鹤楼送别诗的评论,也可以是写一篇描写黄鹤楼的文章。

2. 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表达力。

五、小结与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黄鹤楼送别诗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国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 篇二

标题:运用黄鹤楼送别诗进行创作

引言:黄鹤楼送别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不仅有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还给人以启迪和灵感。通过学习黄鹤楼送别诗,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教案将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引导学生通过黄鹤楼送别诗进行创作,开拓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课堂导入

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黄鹤楼送别诗的好奇心。

二、诗歌欣赏

1. 首先,让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然后,通过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黄鹤楼送别诗的情感体验和想象。

三、创作训练

1. 针对学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导他们进行创作训练,可以是写一篇以黄鹤楼为背景的故事,也可以是写一首以黄鹤楼为题材的诗歌。

2. 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使作品更具文采和表达力。

四、分享与评价

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让学生相互启发和借鉴,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小结与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黄鹤楼送别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还通过创作训练开拓了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国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

  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

  2、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⑴ 自读古诗。

  ⑵ 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

  ㈡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1、出示句子2。 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⑵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 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⑷ 马上我们要请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一段内容,现在我们要招聘演员了,谁想演李白?大家先练一练台词。

  a、 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 评价

  * 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 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⑸ 齐读这一部分。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2、出示句子3: 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⑵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⑶ 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那请你读一下孟浩然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学生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

  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㈠ 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接下去齐读 …… (生接读)。

  2、重点理解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3、齐读第四节。

  ㈡ 第五自然段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⑴ 什么叫“脍炙人口”?

  ⑵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为什么能脍炙人口。

  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⑶ 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结合“西辞”,板书图)

  板书:

  ⑷ 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年了吗?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饱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这首诗中景色美: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

  (反衬写法: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

  (用词好:孤帆远影,写出了李白在江边目送了好久好久……)

  (两次写到黄鹤楼,黄鹤楼有神仙飞天的传说,祝愿孟浩然到扬州能像神仙一样过得逍遥自在)

  ⑸ 这真是一首好诗,让我们怀着和李白一样的心情,再次朗诵这首诗。

  四、扩展阅读

  1、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留别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学生汇报

  3、推荐古诗,出示:《送朱大入秦》《别董大》

  学生自由诵读。

  4、引导开展课外诵读:

  的确,一首好诗,就像一位好朋友,好兄长,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友谊,他能告诉你什么是见览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空间。

  大家准备一下,我们下周六开个古诗文背诵比赛,看谁在3分钟时间内背诵出来的古诗多,好不好?下课。

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 篇四

  一、古诗导入。3分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了孟浩然后,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化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千古传唱。出示古诗:指名一人读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精读第一、二段。8-10分

  1、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书上的插图,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2、多美的词多美的景,让我们把这种美景读出来吧。齐读第一段

  3、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再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他们的心情是——【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4、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深深的藏在心底

  这个藏用的得实在太好了,他们是怎样藏的?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

  5、指导朗读。: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地情谊。让我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15分

  1、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的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请一个同学嘟读读李白的话)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2、自己再轻声读读李白的话?读完后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感受?(敬仰和依依惜别)

  (1)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

  (2)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时补充:

  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红颜弃轩(xuān)冕(miǎn),白首卧松云。”赞誉孟浩然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爵车马,有了成就后又归隐山林与青松白云相伴的高洁品质。)

  (3)学生谈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什么是誉满天下?哪首诗誉满天下《春晓》

  (4)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这次分别,是多么的不舍呀!

  3、指导朗读

  (1)李白的话中前两句主要表达了敬仰之情,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读前两句时,我们的语气要高昂些。读前后句时,我们的语气要低沉些。谁来试试。

  (2)志同道合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再来试试。读出李白的敬仰与依依惜别。

  (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和敬仰。请把把这种敬仰与不舍读出来吧(齐读)

  4、过渡: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但是他把这种眷恋深深地藏在心底,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反而好言宽慰李白。他是怎样宽慰李白的的?自己读读孟浩然的话,多读几遍,看能否读懂。(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品析: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吗?孟浩然此时引用这句诗,就是想告诉李白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引读

  (2)孟浩然忍住离愁宽慰李白李白,真不愧是——兄长,是老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安慰安慰李白。(指名读)

  5、一个满怀仰慕,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意深长。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指名2对表演)。

  人物对话对人物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二两组读李白,三四两组读孟浩然感受两人是如何通过对话表达依依惜别之情。齐读。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5分

  1、送君千里,终需一别,孟浩然他得走了。人有情,景也通情,你看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引读这段),

  2、“伫立”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李白久久的伫立在江边,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慢慢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它带走了李白的对孟浩然的牵挂和祝福,留下了李白的回忆与思念。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可以回忆他们一起把酒谈心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回忆孟夫子昔日的悉心指导;可以抒发对孟夫子的牵挂,也可以写写对孟夫子的祝福……写一写。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理解诗意。5分

  1、过渡:此时此刻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信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频出示范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学完课文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能说出诗的一二两句对应的是课文哪几自然段,诗的三四两句又是对应的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吗?

  3、联系课文想想:故人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孤帆又是什么意思?

  4、长江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应该是白帆点点千帆竞发的,却为什么李白眼中却只有孤帆呢?情到深深处,眼里心里只有对方,只有对对方深深地情谊。谁来读读这首诗,读出李白深深的情谊。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诗中没有出现一个情字,却处处藏着——李白对孟浩然深深的情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齐声诵读。

  六、积累拓展,情感迁移。5分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谁来展示一下。

  2、你能背出里面的名句吗?

  3、课后把你制作的送别书签送给你的朋友,表达你的真情。

  4、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再现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帮我们理解乐诗意,品位了诗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一首送别诗,查阅资料,将他改写成一个美丽的故事。

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 组句”──“ 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

  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孟浩然, 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李白 孟浩然 ,并 。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

  读,当堂背诵)。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 ) 下( ) 尽( ) 唯( )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把句号变成冒号,概括全文意思,背诵古诗。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四名学生上台分句合作试默写古诗。

  4.赠送题有送别诗(后附)的海南风景明信片,结束新课。

  附:几首送别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板书设计

  黄 鹤 楼 送 别

  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精选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