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时间:2017-07-02 05:24: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的圆柱的半径和高度计算其表面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圆柱形状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圆柱的特点和性质,进而引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

2. 概念讲解: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S = 2πr(r + h),并解释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含义。

3. 计算实例:给学生提供若干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实例,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半径和高度进行计算,并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4. 深化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圆柱表面积计算的熟练程度。

5. 拓展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圆柱表面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梳理所学知识。

7. 课堂练习: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更多的圆柱表面积计算题目,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导入、概念讲解、实例计算、深化练习、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我让学生意识到圆柱表面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讲解时增加了一些具体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另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的思维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和反思,我对于圆柱表面积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面()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二、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三、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2=6.28(厘米)宽: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⑷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⑴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⑵对照板演,讨论:

  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怎么求圆柱的底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知道圆的半径呢?

  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圆的周长呢?

  四.总结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

  畅谈体会。

  五、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八宝粥罐头”的情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边看边想边说,复习了圆的面积和圆柱的特征。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精心设疑:老师要制作一个圆柱形教具,请你帮助选择合适的部件(两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思维进入了积极的状态: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促使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的关系。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来。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辩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创建“生

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