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时间:2012-03-09 02:25: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通过《送元二使安西》了解唐朝的外交关系

导入:向学生介绍《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讲述了唐朝派遣使者护送元二前往安西地区的故事。本诗通过描绘使者的旅途和风土人情,展示了唐朝的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朝的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2. 介绍唐朝的外交关系和安西地区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对外交流的重视。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描绘的风景和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美感。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背景知识,探讨唐朝的外交关系对安西地区的影响。

5.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背景知识,设计展示板,展示唐朝的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

评价方法: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的展示板设计和呈现效果。

延伸活动: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唐代诗歌,了解更多唐朝的文化和历史;

2. 学生可以模仿《送元二使安西》,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通过《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唐朝的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创造力。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通过《送元二使安西》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导入:向学生介绍《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讲述了唐朝派遣使者护送元二前往安西地区的故事。本诗通过描绘使者的旅途和风土人情,展示了唐朝的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1. 导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描绘的风景和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美感。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

4.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情感和审美意境。

5.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评价方法: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唐代诗歌,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境;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艺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总结:通过《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通过诗歌创作和欣赏,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境。同时,通过学习和欣赏唐代诗歌,学生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唐朝的历史和文化。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

、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

  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

  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

  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

  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

  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

  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

  “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

  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