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篇一
《白杨礼赞》是一篇描写白杨树的优美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以《白杨礼赞》为材料,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赏析能力。以下是一份优秀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白杨礼赞》,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白杨树的特点,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描述白杨树的特点,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欣赏与朗读(10分钟)
让学生轮流朗读散文《白杨礼赞》,教师适时解读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美感。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散文中描写的白杨树的特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10分钟)
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白杨树的特点进行归纳。
5. 创作与表达(15分钟)
让学生以白杨树为题材,自由发挥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和分享彼此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分享精神。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白杨树的了解程度和对自然的热爱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够表达出对白杨树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创作的美感和独特性。
通过这样一堂优秀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优秀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篇二
《白杨礼赞》是一篇描写白杨树的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以《白杨礼赞》为素材,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份优秀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白杨礼赞》,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白杨树的特点,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描述白杨树的特点,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欣赏与感受(10分钟)
让学生阅读《白杨礼赞》散文,关注散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词句和形象,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散文中描写的白杨树的特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创作与表达(15分钟)
让学生以白杨树为题材,自由发挥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和分享彼此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分享精神。
6. 总结归纳(10分钟)
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白杨树的特点进行归纳。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白杨树的了解程度和对自然的热爱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够表达出对白杨树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创作的美感和独特性。
通过这样一堂优秀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优秀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篇三
导语:《白杨礼赞》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散文。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脍炙人口、情文并茂的抒情散文,写于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作者在赴新疆、延安等地讲学时,受到党领导下广大军民正直朴质的品质和团结一致革命精神的鼓舞,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作者于1940年回重庆后,对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人们十分崇敬,萌发了讴歌他们的强烈愿望,于是在次年采用象征手法,选择富有象征意义的白杨树来托物抒情。明是写树,实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应引导同学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触的第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文章的认真阅读,应能举一反三,从中了解抒情散文的一般特点。理解全文围绕白杨树“不平凡”这条线索,来反复赞美白杨树。如从写白杨树生长环境来赞白杨树的不平凡;从状形赞白杨外部形态的不平凡;从气质赞白杨内在精神的不平凡……由“形”到“神”,借物咏人、寓意抒情,线索清晰,层次井然,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作用。
同时,文章用词凝练、优美,句式富于变化,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段表意传情,应指导同学细致品味,有些语段可以熟读成诵。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1.认真朗读课文。2.对自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或段,应在认真阅读注解后,运用工具书或有关参考资料,初步弄懂。尚不能理解的可提出质疑。3.思考课文后思考题一、二”,及有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审题
板书:“白杨礼赞”茅盾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然后让学生回答:从注释中了解了几个问题,对帮助理解题义起何作用。
要点:从注释中除了知道文章的出处,写作的时间外,还着重了解了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教师启发思考:既然作者写此文是热烈歌颂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但为什么题目是“白杨礼赞”呢?
带着这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朗读全文。
可采用学生散读、齐读、个别读和教师范读相穿插的方式进行。
如教师可范读第1、4、6、9等小节,把作者热情礼赞白杨的句子、语段的感情读出来,以感染学生。学生可散读、齐读第2、5、7等小节来熟悉作者在文中所记叙白杨赖以生存的环境、白杨自身的形态,以及白杨内在的气质,为进一步阅读理解作准备。也可指定个别同学朗读第8小节,以引起学生对本文的主要写法——象征手法的注意。
3.教师提问:
①“礼赞”是表示崇敬和赞美。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要求学生迅速再默读一遍,用笔在书上划出来然后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
要点:
第1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节“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节“……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通过师生反复朗读,找出全文五赞白杨的线索,从而理清全文的脉络。)
②作者为什么要五次反反复复地礼赞白杨呢?你看文中哪些语句明显地告诉我们礼赞白杨的真正用意?
要点:第8节告诉我们礼赞白杨的原因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
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这个提问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是采用象征手法)
4.教师小结:
本文的题目是“白杨礼赞”,但作者真正要“礼赞”的是“北方农民”、“民族精神”,这是运用象征手法,是借物咏人的写法,阅读时要致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的。
二、讲读课文
1.导入新课:全文五次赞美白杨树,作者赞美白杨什么?课文第一小节就开门见山地说“我赞美白杨树!”在全文起何作用?让学生齐声朗读后回答(提醒学生注意句末的叹号)。
要点:①从内容来讲:首赞白杨,赞美它的“不平凡”。
②从结构来讲:点明文章描述的对象——白杨;定下全文的基调——抒发赞美之情;提出讴歌。
白杨的主线——白杨树的不平凡。
总之,第1小节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展述它的“不平凡”?
要求同学默读后,组织议论理清层次。理解“白杨树不平凡”这根主线,通过二赞、三赞、四赞层层深入地借物咏人,寓情于物。
要点:①从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来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课文的2、3、4三节)
②从白杨树的外形,来赞美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课文的5、6两节)
③从白杨树内在的气质,来进一步赞美“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并点明赞美白杨树的原由。(课文的7、8两节)
3.教师启发: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在描述过程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起伏变化?
同学散读2、3、4叁节,要求边读边划边批注。在分别让同学个别试读后,由同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或质疑。
要点:①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望不到边的黄土高原。
△首先用比喻句表现高原上黄土和绿麦的色彩。
(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其次用“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突出高原的平旷。
△再次用“远山的连峰”与高原对比,山峰“在你脚底下”,描绘高原的高伟。
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特征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作者在描述白杨生长的环境——黄土高原时,歌颂了大自然力量的伟大和对人类劳动成果的赞叹,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热爱祖国河山和歌颂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气概。采用第二人称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人们保卫祖国河山的爱国激情。
③作者较长时间驱车在高原上奔驰时,感情是起伏变化的。先是感到高原的“雄壮”、“伟大”;既而感到“倦怠”、“单调”,甚至“恹恹欲睡”;而当一排或者只有一株白杨出现,作者竟然“惊奇地叫了一声”。白杨的一出现,作者就采用拟人手法:“傲然耸立”、“象哨兵似的”。借物咏人要注意。
④在2、3两节的基础上,从白杨生长环境的描述,在第4节进行“二选白杨”。用“极普通”和“不平凡”相对比采用肯定的判断句,表达肯定的语气。
4.教师讲述:
作者描写白杨树赖以生存的环境——黄土高原,勾画出一幅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目的在于为白杨树的出现设置一个广阔、雄伟的背景。着力写环境的“雄壮”、“伟大”,为了衬托白杨的“傲然耸立”;写环境的单调,表明条件不好,为下一层次显示白杨的外形和气质作了伏笔。
5.教师提问: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的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作者为什么还专门描写风雪中的白杨树?
同学带着问题齐读五、六两小节,组织小议后,相继发言。
要点:
①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②作者抓住以上这个总特征从干、枝、叶、皮等四方面有顺序地刻画了白杨树的外形。
如:干:“笔直”、“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枝:“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
叶:“片片向上”、“没有斜生”、“更不用说倒垂”
皮:“有银色的晕圈”、“淡青色”
③为了进一步刻画白杨树“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特征,作者又刻意描写了风雪中的白杨树。
如在风雪压迫下,白杨“努力向上发展”、“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倔强挺立”、“对抗西北风”……从而突出了白杨树藐视风雪的斗争精神,把白杨的象征意义推向新的高度。
④作者在叙述描绘白杨的外形特征后,在第6小节中用否定句式:“决不是平凡的树”情不自禁地进一步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比第4小节的语气更进了一层。
6.教师小结:
文章抓住白杨的“不平凡”来讴歌白杨树。第2节—第4节,从白杨生长的环境来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第5节—第6节,从白杨自身的外形来赞美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特别第五节对白杨外形的具体描述,突出强调它的“力争上游”和“倔强挺立”,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是为了借物咏人,也为下面一层点明白杨的象征意义打基础。
7.作业:1.把第五小节熟读能诵,深入理解其含义。
2.比较1、4、6三小节赞美白杨树的句式和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