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优质6篇】

时间:2011-01-05 02:46: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比例在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生动地向学生传授比例的意义,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将介绍一个针对初中学生的比例的意义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比例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一个物体的图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关系,或者一个购物折扣的比例等。

2. 理解比例的概念:通过实例和图像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例如,使用食物的重量和价格的比例来说明比例的概念。

3. 比例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比例关系下的物体的尺寸,或者使用比例计算原价和折扣价。

4. 比例的计算方法:介绍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的求解和比例的变化。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5.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拓展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比例计算两个不同尺寸的图书的价格比较,或者计算两个不同速度的车辆的行驶时间比较等。

6. 总结:总结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例不仅仅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生动地向学生传授比例的意义,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将介绍一个针对高中学生的比例的意义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的复习。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高级应用。

3. 比例的计算方法的巩固和拓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一个建筑物的平面图和实际尺寸的比例关系,或者一个人口增长的比例等。

2. 复习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和图像的引导,让学生复习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进一步深入理解。例如,使用不同单位的单位换算问题来说明比例的概念。

3. 比例的高级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比例在高级应用中的应用。例如,使用比例计算地球上两个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或者使用比例计算飞机的速度和飞行时间等。

4. 比例的计算方法的巩固和拓展:复习和巩固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一些拓展应用。例如,使用比例计算物体的缩放比例,或者使用比例计算投资的收益率等。

5.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复杂的拓展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比例计算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或者使用比例计算人口增长率等。

6. 总结:总结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比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例不仅仅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例和比的区别。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

  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 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2.4:1.6=3/260:40=3/2

  2.4:1.6=60:40

  (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

  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4、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应用上面的方法,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用自己理解后的

  语言叙述比例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指着比例式,引导学生观察得知,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

  5、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题的练习,增强了新知识的清晰度与稳定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层次清楚。]

  四、拓展迁移,升华新知。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例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说出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师:什么叫比例?生答完后出示:

  2 : 80、80 : 2、5 : 200、200: 5

  问:上面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判断,并且说说判断的方法。

  2、刚才,同学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这就需要分别求出每个比的比值。但是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能够很快的判断出来。我们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随意说出两个比,师进行判断。

  3、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得这么快?这就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出示学习目标。

  二、探索新知:

  1、要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首先我来认识一下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请自学课本34页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请你观察我们刚才所组成的这几个比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几个比,想想有什么发现?并且可以两个人互相说一说,看看是不是和你发现的一样。

  两个人一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且举个例子来验证。提示:

  1)多举出几个例子,

  2)所举的例子尽量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看看是不是都符合这个规律。 同学们互相交流、验证。

  2、集体交流:

  请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板书同学们所举的例子。

  强调:写成分数形式的比要找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其他同学可以计算一下来进行验证他的发现。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2.4∶1.6=60∶40)

  生:共同计算。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的规律。

  4、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

  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

  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师:刚才第三题10:6 与 4.5:2.7 的比值有何特点?

  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

  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

  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

  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

  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

  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2-33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上自学引导部分的问题。(5分钟后多数学生停了笔,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板书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得出比例的两种表达式: a:b=c:d或 = (b、d不能为0)

  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师出示课件: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 和 9∶15 (2)20∶5 和 1∶4

  师:比一比 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生1:因为 6∶10 = 0.6

  9∶15 = 0.6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为 20∶5 = 4

  1∶4 = 0.25

  所以 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

  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

  (一)第1题。(再次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合作探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师:a:b里比号前面的a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b叫——(生齐答:后项)。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并汇报。然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

  (一)第2题进行巩固。

  2、活动探究,总结性质

  小组活动内容: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找几个比例进行验证。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后,学生基本停止了讨论。)

  师:请汇报你发现的规律。

  生1: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2:不对,老师,我有个反例:0:1=1:0 0×0=0,1×1=1,所以??

  还没等生2说完,生3迫不及待:不对,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你这个不是比例。

  生2:那我0:1=0:2 (很着急的改了)

  生4:那0×2=0 ,1×0=0,还是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师:同学们验证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可以一致公认——(生齐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3、应用性质,自主判断

  师:刚才我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课件展示刚才的问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 (2)20∶5和1∶4)

  师: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你有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不一会,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第(1)题,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积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

  生2:第(2)题,20×4=80,5×1=5,乘积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你发现的方法完成学案课堂训练

  (二)。

  4、总结方法,辨析概念

  师:我们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你有几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另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能够构成内项与外项的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判断。

  师:(惊喜!)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生1: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生2:比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生3:比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不同,比的项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比例的四项,有两个叫做外项,有两个叫做内项。

  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强,你们真的很棒!

  师:把你们回答的内容总结一下,边说边展示课件: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设计意图:以上比例基本性质的教学,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共同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灵活运用,大显身手

  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请认真完成学案灵活运用与拓展天地的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设计了活用知识点与拓展天地两个部分,其中活用知识点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而拓展天地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天地的.这个问题要想写出全部的八个比例式,需要综合运用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难度比较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向纵深,并以此为载体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并促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会组比例。

  2、能力目标: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单元比例,看到这两个字你有没有联想到一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呢?(比)上学期我们学过比的相关知识,现在大家回想一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 (表示两个数相除)

  2、你能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吗?

  比包括前项、后项和比值,比值就指的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

  3、请你计算下面各比的比值。

  2:16、2.7:4.5

  (二)谈话导入

  大家对比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比例的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的学习,首先需要明确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目标。请读记一遍: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增强爱国精神。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

  同学们,每周一早上我们学校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对于国旗你了解多少呢?

  三、合作探究,提升理解

  (一)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探讨一: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各组的看法是什么?根据比例的概念可知)

  探讨二: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代表发言,xx的国旗长宽之比为5:10/3,比值为3/2,所以还可以找出其他的。) 探讨三:比和比例是一样的吗?如果不是,两者有什么区别? (结合同学的回答,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区分,形式上,意义上。)

  四、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对于比例,现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以致用。 首先我们观察做一做的两道题,可以发现一道关于数的比例,一道关于形的比例,那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理解比例。先独立完成第一题。

  (一)数的比例

  (出示习题和答题规范,提问两组同桌,2分钟完成,订正答案2分钟。出示答案,对板演,对台下答案)

  (二)形的比例

  先观察图形并结合数据,分析边长之间的关系,找出比例。

  一组同桌上台展示,讲解:图中有一大一小两个直角三角形,观察每个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数据可得出,每个三角形各自的直角边之比相等;而且两个三角形短直角边之比等于长直角边之比。因此一共能找出8对比例。

  (三)综合提升

  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提问多名学生汇报)

  五、拓展

  喝过蜂蜜水吗?你会调制吗?下图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怎样调配的呢?(蜂蜜水A用两杯蜂蜜和10杯水调配,蜂蜜水B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调配)

  哪种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判断出来吗? 同桌或小组讨论,点名:

  学生甲:A和B两种蜂蜜水中蜂蜜比是2:3,水的比是10:15,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3 ,所以我们认为两种蜂蜜水一样甜。

  学生乙:蜂蜜水A的水和蜜的比是10:2,蜂蜜水B的水和蜜的比是15:3,两个比的比值都是5,我们认为两种蜂蜜水一样甜。

  其他同学的想法呢?看来你们很善于动脑筋,这些题都没有难倒你们,但同学们在学习中依然要谦虚努力。

  六、总结

  今天的学习就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孔子有句话说,“学而不思则殆”。所以课后大家独立主动地梳理今天所学知识,形成思维导图,并与同学交流。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