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优选3篇】

时间:2013-07-08 06:30: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授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非常高,他们对于小兴安岭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首先,我在引入这篇文章的时候,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我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图片和视频中的山川河流,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特征。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章的背景和故事发生的地点。

接着,我设计了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探索小兴安岭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具体的任务,例如研究小兴安岭的植被、动物、气候等。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学习,不仅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阅读理解环节,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快速阅读、细读和交流讨论。快速阅读让学生们迅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要观点,细读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细节。而交流讨论则是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思考,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最后,在写作环节,我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小兴安岭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小兴安岭的作文。我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通过这个写作任务,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小兴安岭的了解。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在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不仅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阅读、写作和合作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授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非常高,他们对于小兴安岭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首先,在引入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让学生们想象自己身临其境地走进小兴安岭,感受那里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气候。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对于文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

接着,我设计了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细节和主旨。例如,我让学生们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填写表格和绘制思维导图等。这些练习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环节,我还特地安排了一次小组演讲的活动。每个小组都需要选择一个小兴安岭的景点,通过调查和研究,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个景点的特点和魅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文章中景点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

最后,在写作环节,我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小兴安岭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小兴安岭的作文。我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并提供了一些写作素材和范文供他们参考。通过这个写作任务,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小兴安岭的了解。

总的来说,在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他们不仅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深入了解了小兴安岭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篇三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得我小时候也学过,现在的教材依然编排在内,所以我跟孩子们说,可见这篇课文有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它与《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着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就是文章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但是,这两篇课文在分述部分各段落的写法又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较多的关注了写法的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并列、总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更多的关注了语言,特别是在用词准确性方面的引导和感悟。

一、比喻、比拟的写法使文章更显形象、生动

整篇课文较多的使用了比喻、比拟的写法,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到“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把“小兴安岭的树林”比作了“绿色的海洋”,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绘成画面,树多,无边无际的感觉便渐渐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中午我还通过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欣赏这“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惊叹声此起彼伏,真的是一眼望不到边,这树林确实很像“海洋”。

又如“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孩子们一读句子就知道文中用了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才会欣赏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想象,小鹿在欣赏什么呢?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有没有长大了一些。”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和身上的斑点。”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身上的皮毛有没有变化,自己有没有长胖。”……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维,这样一想象,小鹿可爱的样子(神态)便跃然纸上。

而像这样的比喻、比拟的写法,在文中还有多处体现,像“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

二、品析、想象的方法使文本更显厚度、深度

在课后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练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我就以这个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词句来品析,从中也发现我们的孩子真很会学习。

1.“抽出”用得真好。

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有的孩子已经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在预习时已经关注到课后的练习,所以在交流中马上讲到了“抽出”用得好,于是我追问学生,那么你觉得这个“抽出”好在哪呢?孩子讲到:“抽出”说明枝条长得很快,假如用上“长出”的话说明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长出来的,而抽出说明是一下子的。“是啊,‘抽出’写出了枝条长得非常快。还有别的想法吗?”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什么东西是“抽出”来的呢?“剑、宝剑,我们玩的剑!”孩子们喊着。 “抽出”还写出了长出来的枝条很直,笔直笔直的。

抓住重点词理解,同时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抽出”与“长出”),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而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文章更形象。

2.“封”“浸”用得真妙。

句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句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有了“抽出”的学习铺垫,在“夏天”部分的学习中,孩子们自然而然想到了类似词语的学习。“封”字不仅写出了枝叶的茂盛,长得葱葱茏茏的,而且还写出了枝叶很厚很厚,长得密密层层的。这个“封”还让我们感觉到:假如人在树林中的话,就好像待在一个封闭起来的绿色的木箱子里。多么形象的比喻啊,看得出来孩子们已经理解了“封”,知道了枝叶的遮天蔽日。

“浸”的理解学生就更到位了。当读到这一句时,学生马上想到了这雾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只有妈妈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会浸在水里,衣服被水包围着,现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说明整个森林全都浸在雾里,雾就好比水一样,把整个森林包围住了。从生活到文本,学生的学习可谓深入浅出了。当然,我并没有满足,再让学生读读句子,还读出了什么?学生从“乳白色”还读出了雾海很浓,就像牛奶一样。前后一联系,森林被牛奶一样的大雾包围着(浸在其中),画面中便呈现出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在这两个字的感悟、理解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两个字用得真妙,明白在我们表达时不仅要关注正确,最好还能做到生动,由字传情。

3.“献出”用得真绝。

句子: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当学生交流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开始大家仅仅关注了小兴安岭的物产,对于“献出”并没有深究,我引导学生再读句子,想想这个“献出”能不能换个词?学生想到“长出”、“结出”,把这两个词用到句子中读读,可以吗?一读,学生认为只要把“向人们”省略,句子也是通顺的,意思表达也是正确的。那么,课文中为什么要用“献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会向别人献出什么;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感觉好一些,但至于到底好在哪里并不清楚。于是我又问学生:“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上‘献出’呢?”有学生说:当我们向灾区的小朋友捐钱的时候可以用献出。“嗯,这叫献爱心。”我说。

还有学生说:有的人会去献血。“是的,这也是一种无私奉献。”我接口说,“那么,现在你再结合课文,觉得这个‘献出’写出了什么呢?”

生1:“‘献出’是森林对我们的一种感谢。”

生2:森林其实是我们人把小树苗种到山坡上,才能长出高大的树木来,“森林向人们献出”就是它要回报我们。

生3:“献出”感觉就是我们创造了森林,森林好像懂得感恩一样要回报我们。

生4:用上了“献出”感觉这些果实不是就这样长出来,而是为了感谢人们的辛勤劳动一样。

……

孩子们充满童稚的语言使课堂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个“献出”让他们浮想联翩,同时也表达了同一种思想:有了付出,便有收获,我们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将回馈我们。

三、欣赏、积累的方式使学习更显有效、高效

这篇课文中语文特别优美,特别是“( )的( )”的短语形式、“又( )又( )”的词语和AABB式的词语很多,如:“绿色的海洋、嫩绿的叶子、酸甜可口的山葡萄、鲜嫩的蘑菇、巨大的宝库”等,“又香又脆、又肥又厚、又松又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我在引领学生学文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并在一样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小兴安岭的景色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美丽之处,我想通过这样的品词、析句、理解、感悟、想像,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入,学习更为有效。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